让女警介入男犯改造是个馊主意
北京市首次尝试让女警通过网络视频“接触”重刑男犯,帮罪犯治疗心病,本市首家女警指导中心在专门关押重刑男犯的北京市监狱正式挂牌“营业”。(7月6日北京青年报)
让女警通过视频网聊来帮助改造重刑罪犯,表现上看是为了稳定罪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有人甚至积极评价为属于人性化管理,符合法治社会文明进步特征。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此举并非金点子,监狱管理方也不必为此沾沾自喜,因为它根本上就是一个失败的创意,是个馊主意!
监狱的职能是什么?一是惩罚,二是改造,而惩罚又是改造的前提,是罪责相当原则下的因果报应形式,是震慑罪犯、打击罪犯、预防犯罪的内在要求,惩罚对罪犯来说是罪有应得,对社会来说是必然选择,对法律来说是正当诉求,尤其是重刑犯人,由于所犯罪行深重,给予必要的惩罚,让他们失去常人所拥有的人身自由、政治民主权利,也在常理之中,而被剥夺的人身自由中就包含亲近女性、享受男欢女爱等等自由。
笔者不否认女警在与男性罪犯沟通中存在的性别优势,也不否认尝试运用这一做法在改造罪犯中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但着实为几个问题担忧着:一是面对身着警服的女警察(报道中说是便装,但画面中还是正宗的警服),有多少重刑男犯会放下包袱,敞开思想,真心与之网聊?二是通过视频网聊,男犯们的心理焦虑缓解了,但生理饥渴却升级了,谁来为他们缓解?难不成监狱管理部门还可以人性到在监室里贴满女警照片、提供充气娃娃、开通168女警贴心视频声讯来为他们服务吗?三是这样做是否涉嫌对女性的不尊重。让女警来“接触”男性罪犯,说到底是管理方施的”美人计”,她们与男犯视频语聊,引得长期不近女色的男犯们心猿意马,性趣盎然,想入非非,一些女警甚至成了男犯的意淫对象,这个潜在的伤害谁来承担?
由此看来,让女警介入男犯改造是个馊主意。即使服刑男犯存在心理焦虑等心病,需要心理疏导,也应该由监狱聘请其它非警员身份的人员来提供服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