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在线>详细内容

警察在线

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事迹材料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7-05-19 06:32:47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以下简称成都车管所)在编民警116人,下设8个科级单位,担负着全市10区10县(市)机动车注册登记、驾驶员考核等管理工作,日均办理各类车管业务近8000余件。近年来,成都车管所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公安工作全局服务”,树立“规范是车管工作的生命,服务是车管工作的灵魂”的理念,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打造以民为本的规范化服务型车管所。该所连续多年被四川省公安厅授予“争创人民满意活动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共成都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模范班组”,“优质服务窗口”称号,两次被人事部、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被公安部、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先进集体,先后荣立成都市公安局集体三等功、四川省公安厅集体三等功、二等功。2006年7月,成都车管所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等(优秀)车辆管理所,授予“全国优秀车辆管理所”荣誉称号,在全国353个车辆管理所中排名第一,同时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公安系统“三基”工程建设先进典型。

  一、引入科学管理理念,打牢执法为民思想根基。近年来,成都车管所在开展“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三基”工程建设活动中,切实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逐步认识到“规范是车管工作的生命,服务是车管工作的灵魂”,车管工作必须在坚持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的同时,不断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水平。

  一是办公场所设计体现“人性化”。成都车管所由“车辆检测服务中心”、“车辆服务大厅”、“驾驶员服务大厅”和“行政服务大厅”4大部分组成,名称全部由“管理”改为“服务”。围绕把车管所建设成“高效、便捷、舒适公共服务区”的思路,把内部活动空间尽可能让位于群众。新建成的车管所不但在总体面貌上耳目一新,在内部环境上也让人感到亲切舒适。“进入车管所,带来好心情”,成为前来办事群众的第一感受。

  二是服务方式体现“亲民化”。借鉴先进企业“零距离服务”模式,改变以往高柜台和内外隔离的惯用做法,在全国车管系统中率先采用了开放式低服务台,并设置座椅让群众坐下来办业务,与窗口民警面对面地平等交流,在“柜台低一尺”中实现了“感情进一步”的人性化服务。在柜台上设置了印有温馨提示语和交通安全宣传内容的铭牌,铭牌反面印有民警窗口服务规范提示语和警示语;推行民警“站立式”服务,在向办事群众接收和递送手续时窗口民警均站立服务,拉近了人民警察和群众的距离。

  三是服务标准体现“星级化”。为了给群众提供良好的办事环境,为服务大厅安装了空调,使办事群众不论寒暑都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办理业务。在服务大厅设立群众休息座椅和便民服务台,提供笔墨纸张、饮水机、手机充电器、擦鞋器、雨伞、老花镜等便民设施。设立“无障碍通道”和“绿色窗口”,为军人、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专门服务。在车管所院内设置了2辆便民服务车,免费接送往返各个服务区的办事群众。借鉴星级宾馆服务标准,对民警进行站姿、坐姿、走姿、神态专门培训,推行普通话服务、微笑服务,从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等细节方面塑造车管民警良好的服务形象。

  四是服务水平体现“高效化”。“效率就是满意率”。成都车管所广泛应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在全国车管工作中率先采用条形码技术、机动车照片及号牌合成技术、无线掌上电脑(PDA)录入系统和双灯检测系统等科技手段,使工作效率得到迅猛提高,新车注册登记时间从公安部规定的3个工作日提高到了1个小时以内。推行“一窗式”综合受理服务,实现业务手续和流程的内部转递,使群众在任何一个窗口都可以办理各项车管业务。推行“一站式”集中办公服务,在车管所内设立“成都市政务中心车管分中心”,协调交通、工商、税务、银行、车辆保险、报废机动车回收等部门在车管所服务大厅设立窗口,实行集中式办公,方便群众办理相关业务。科技手段的应用,工作流程的优化,使成都车管所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一次次“提速”。

  二、抓住队伍建设的根本,为“三基”工程建设注入动力。成都车管所始终把抓队伍作为全面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的根本和保障,首创了以实现民警“三不违”为核心的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有效地筑起了一道“保护墙”,实现了连续8年无违法违纪。一是打牢廉政意识基础,使民警“不愿违”。通过组织民警开展“算政治账、经济账、社会地位账以及违法违纪代价账”大讨论,到人才市场模拟应聘,到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派出所实习锻炼等多种活动,促使民警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建立廉政教育室和荣誉室,每季度开展一次纪律作风集中教育,运用反面典型作启迪、先进模范作引导,全面提高民警的廉政意识和自律意识。二是抓住制约机制的根本,使民警“不能违”。实施制度制约,规范干部权力。取消所有领导签字办业务的权力,严格依据“经办不审批,审批不经办”和“受理、审核、复核”分开的工作原则,实现经办权与审批权的彻底分离;通过所长办公会对疑难业务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和审批;全面实行所有业务“窗口化”;实施人人制约,严格民警间的岗位监督,全面分解业务经办权,将其科学设置于不同岗位和工作环节;大力推行岗位轮岗交流制,车管所领导、民警每年在交警支队、车管所范围内按10%至15%的比例进行轮岗交流。三是强化监督考核机制的核心,使民警“不敢违”。建立岗位监督,领导监督、网上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全方位、多层面的监督体系。实施科室与科室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建立所、科、值日警官三级督察制度,对民警工作进行不间断的巡视督察。实施网上监督和考核。进一步落实警务公开,在窗口公布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公开监督电话,设置评议箱、不满意投诉点,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三、强化车管基础工作,把好交通安全第一道防线。成都车管所以严格岗位分权制约为保障、以实行驾校记分管理为抓手、以提高驾驶人安全意识为核心、以有效应用科学手段为依托,严把驾驶人考试和车辆上牌两个重要环节,实现了驾驶人考试工作的规范化、驾驶培训监督工作的程序化、驾驶人安全教育工作的制度化、机动车源头管理工作的严格化,有效地防止、杜绝了不符合规定的人员获得驾驶资格,不符合规定的车辆上牌,牢牢把住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一是以严格岗位分权制约为保障,实现驾驶人考试工作的规范化。实行“受理、审核、考试、复核”岗位分离,改变人为分配考试员的方式,将所有考试员名单录入计算机系统,由考生随机选取,当场考当场选,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因素;实行考试前照相,将考生相片信息存入驾驶证管理信息系统,杜绝代考现象发生;实行科目一无纸化考试和科目二桩考仪考试,坚持“三不受理”,即:不见申请人身份证明原件不受理,不见医院体检证明不受理,申请人情况与所提供的资料不一致的不受理,严格确认考试申请人资格。对大型客车、货车以及出租客运等重点驾驶人,全部实行夜间考试、复杂道路考试等高难度考试,加大考试难度,提高新驾驶人素质。

  二是以实行驾校记分管理为抓手,实现驾驶培训监督工作的程序化。建立驾校备案管理制度,所有驾校必须在车管所办理备案登记后方可对其培训学员进行考试。在此基础上,协商交通部门建立对驾校的记分管理制度,对每个驾校及其教练员建立专门台帐,定期记录培训情况,分析其学员的考试情况。对有违规行为以及记分排在末位的驾校,停止受理其学员的考试申请,并通报交通部门限期整改。

  三是以提高驾驶人安全意识为核心,实现驾驶人安全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在车管所服务大厅和各区县车管窗口,均设置了专门的“交通安全教育室”,通过电子大屏幕、触摸屏滚动显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安全宣传内容;播放交通安全宣传光盘和录音;设立宣传栏,展出宣传挂图,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对新驾驶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每一位考生在考试前集中观看交通事故安全教育录像、展板,接受一次“强制性”的交通安全教育。同时,在对驾驶人的科目一考试中,适当减少机械常识考题,增加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驾驶常识等方面的考试内容,强化对新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

  四是以有效应用科学手段为依托,实现机动车源头管理工作的严格化。以大型客货车辆、教练车及报废车、“大吨小标”车、超长超宽车辆为管理重点,组织开发车辆特征参数自动比对系统;对“大吨小标”、超长超宽、擅自变更的车辆,按规定处罚后责令其恢复原状。建立自动检测线,机动车检验的所有项目都由计算机自动签注,杜绝了人为修改检测数据的现象。全面落实报废车辆管理制度,定期打印报废车辆清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并抄各区(市)县交警大队,督促各单位组织民警路面查扣、集中销毁。在计算机登记程序中锁定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属强制报废的一律现场收缴牌证、监督销毁。2002年以来,共查获各类嫌疑车辆170余辆,其中确认有重大嫌疑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的有43辆。

  通过严把重点工作关口,近年来,在公安部历次检查和省市重、特大交通事故责任倒查中,成都车管所无一人违规办理驾驶证和机动车牌证,无一人负事故倒查连带责任;无一报废车、大吨小标、超长超宽车辆入户和通过年检,为2000年以来成都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六年下降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 事迹材料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