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公安机关"三基"工程成为惠及民生工程
黑龙江省公安机关通过加强“三基”工程建设,公安基层实力进一步增强,活力激发,服务实战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安队伍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近期,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深入全省13个市地共选取4.3万户样本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受访者回答“感觉安全”和“感基本安全”共占受访者的91.2%.群众普遍反映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多了,态度好了。
据悉,2006年,黑龙江省公安机关开展了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三基” 工程建设为牵动,努力提升公安队伍建设和打击犯罪的水平。全省初步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83个,抓获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嫌疑人1256人,从中破获刑事案件1479起,成功打掉了大庆市“吕氏”兄弟黑社会性质组织、牡丹江市“终极社团”恶势力等一批影响较大、为害一方的黑恶势力;成功审结并公开宣判了齐齐哈尔市张执新、张执文,牡丹江市史涌春等几起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黑社会组织性质犯罪案件,有力打击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气焰。通过 “打黑除恶”、侦破命案和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及时侦破了一大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刑事大案,有力地震慑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省公安机关积极推进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在促进人合理有序流动、推进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服务老工业振兴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全省公安机关加大第二代公民省份证换发工作力度,制发第二代公民身份证700余万张,提前完成全年换证任务。在省公安厅50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础上,制定了《黑龙江省公安厅便民利民30项补充措施》,进一步改进服务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自开展“三基” 工程建设以来,黑龙江省共下沉警力6700余人,基层一线警力已占到总警力的力88.1%,有效缓解了基层、特别是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全省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和创新警务机制为关键环节的公安基础工作明显加强。圆满完成了省级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大大提高了人口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如期完成了“五通一联”工程,全面展开了派出所基础工作信息应用系统和旅店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省公安机关在“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上迈出了大步。基层警务保障有所提高。截止2006年底,全省有45个县区到达了省定经费保障标准,全省基层所队新增警用车辆939台,微机5352台,新建派出所办公用房76个,维修改造危房派出所242个;新建看守所31个,维修改造看守所42个。全省公安机关强化集中教育训练,推进苦练基本功,进一步提高了民警别是基层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体能技能素质和执法执勤水平。
黑龙江省公安机关还普遍加强了对基层的投入和政策倾斜。省公安厅将中央及省财政配套资金3235万元全部用于基层装备建设。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怀下,解决拖欠民警工资和政策性补贴问题,目前哈尔滨市所辖县区已全部解决。省厅统一为57名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民警的遗属解决了公务员及人民警察身份,分两批组织基层40位功模携家属赴粤、港、澳休养。各地还普遍建立了公安民警年休假和健康体检制度,享受健康体检的民警达到了70%以上。多数地方公安机关建立了引导和鼓励民警下基层的激励机制,在提职晋级、记功授奖、警务保障、生活待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营造了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大庆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深入推进“单元工作法”、 “五联工作法”、“同址办公”。 “单元工作法”即在个楼房单元中民主选出一名“单元长”采取召开单元居民会议等形式,让居民之间互相熟识、增进了解,实现互相照应、共同防范。“五联工作法”即公安机关与辖区街道社区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行业场所及中小学校`联手建立综治组织,联手管理流动人口,联手开展社区帮教,联手调解民间纠纷,联手进行治安防范,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同址办公”即打破社区警务室单独设置的传统模式,将其与社区居委会放置于同一场所,双方共同致力于社区建设,以此做好群众工作,调解民间纠纷,提高工作效能。坚持“全方位控制、主动进攻”的原则,优化了勤务模式。在新的警务体制下,大庆市公安局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动态式勤务”工作模式。各分局根据辖区治安状况及社区警务队设置情况,在辖区划定了若干网格。把实战警力摆到居民区和社会面,面对面接受群众报警求助,通过350兆无线通讯系统接受110指令,就近出警,快速反应,提高了打击和防空能力。2006年,大庆市已有92个居民区安装了电视监控设备,占居民小区总数的30.2%;金融网点室内电子监控系统安装率达到100%,室外安装率达到90%。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