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在线>详细内容

警察在线

青海省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综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仓烜 发布时间:2007-04-20 08:02:40 浏览次数: 【字体:

 

青海新闻网讯 “三基”工程即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抓基层,就是抓好派出所、看守所、车管所和刑警队、巡警队、交警队等基层所队;打基础,就是要把基础工作打牢打实,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可靠的保障;苦练基本功,就是通过学习、训练,真正做到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切实做到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

  2006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坚持把“三基”工程建设与创建平安和谐青海一起抓,将基层基础建设置于整个公安工作“优先考虑、优先决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基层基础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警务工作由被动型、打击型、管理型向主动型、防范型、服务型转变,全省公安机关的“三基”工程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安大网。

  党委政府抓“三基”

  心往基层想,劲往基层使,物往基层投。早在2002年,省公安厅党委就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大对基层公安机关的装备和经费投入,陆续为全省公安机关配发了一大批警用装备和交通工具,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公安机关装备落后的状况。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省公安厅出台了《青海省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并逐年落实到位,有效缓解了基层公安机关经费不足的困难。据统计,从2002年至2005年,省公安厅累计为全省基层公安机关划拨各项业务经费一亿多元,配备警车800多辆,警用器材26940件。在2003———2005年完成124个派出所新建的基础上,2006年筹建的140个新建派出所,已完成选址、招标并开工建设。大部分基层所队已结束“无房子、无车子、无电话、无电脑”的历史。

  2006年初,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切实将全省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作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发了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会议精神,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责任,“三基”工程建设由公安机关的部门工作上升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6年,全省州(市)、县两级换届圆满结束后,全省8个州地市、50个县级公安机关中,有35个实现了由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公安机关的主要领导,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公安工作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格尔木市委的关心下,2006年,格尔木市公安局配齐配强了基层所队领导班子,使正副科级民警占到全局人数的20%。格尔木市政府2006年在投资615万元新建6个派出所的基础上,2007年又将计划投资788万元新建4个派出所和占地80亩的警官培训中心。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安排派出所所长进乡镇党委班子。落实基层民警优先晋级、优先使用、优先奖励措施。2006年,在全县科所队长选拔任用中,基层一线民警占100%。

  一年来,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牵头、公安机关主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警力下沉保“三基”

  警力是“三基”工程建设的最基本保障。

  2006年,省公安厅党委下派100名民警展开为期一年的帮助基层工作,并以此形成制度。各州地市积极推动警力下沉,精简机关警力,将所有新增警力和机构整合后精简的警力全部充实到派出所等一线实战单位。

  海东地区公安局将全区107个派出所合并成75个,将124名机关民警充实到基层,使可防性案件下降了22﹒93%;创建社区和农村警务室78个,拉近了公安机关与群众的距离。海南藏族自治州公安局研究制定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公安机关民警交流实施细则》,并为全州五县公安局下派和交流了46名机关民警。全省县一级公安机关基层所队警力基本达到总警力的85%以上,其中派出所警力达到总警力的40%以上。海北藏族自治州公安机关将新增警力的95%全部充实到基层,一线民警达到总警力的85﹒39%。

  西宁市公安局城东分局重新进行定岗定编,使一线警力达到分局总警力的90%。刑侦、经侦、禁毒合并为一队;治安、巡警合并为一科,集中调配使用,提高了整体打击效能。

  玉树藏族自治州6县公安局警力下沉比例平均占总警力的84%。囊谦县重新整顿了基层治保组织建设,村村成立了6到8人的治安联防队,并从乡镇干部中抽派了54名干部为公安特派员,加强了派出所的警力,壮大了基层治保组织。

  通过警力下沉和积极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各级公安机关开展了治安防控工作的网络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社区、街道、单位等点、线、面相结合的防范工作格局。农村牧区公安机关,积极发动群众组建治安联防队、民兵巡逻队,初步实行中心户长制,采取联户联防、邻里守望等有效形式,全面推进辖区防范战略。

  共和县公安局在辖区内推广“五把锁”和“六个网络”经验。“五把锁”即车库门锁、单位大门锁、居民住宅门锁、摩托车防盗链盘锁和变压器防盗锁;“六个网络”即人口管理网络系统、印章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网吧管理网络系统、旅店业管理网络系统、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网络系统和枪支管理网络系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平安县公安局探索出了一套以“有警处警,无警巡防”和以巡逻、巡查、巡访为主要内容的勤务机制,在辖区构筑起集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治安防控网络,抓获藏匿在公共娱乐场所的违法犯罪人员29名,排除了治安隐患16起,健全防范措施36家,建立健全10个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111个村级治调会,组建了116支专(兼)职巡逻队、保安队、护卫队。

  有效整合警力,就像五个指头攥在了一起形成了合力。据统计,2006年全省共立刑事案与去年同比下降5.1%;受理的治安案件比例较去年同期下降28.9%。

  正规化建设活“三基”

  2006年,省公安厅党委确定了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西宁市公安局、民和县公安局、格尔木市公安局为全省正规化建设示范单位。在全面深化大练兵的基础上,确定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海东地区乐都县公安局等五个单位为全省大练兵活动示范点,坚持品牌练兵,并以此为基础,成功举办了全省公安机关首届“我最喜爱的十佳基层所队”、“我最喜爱的十佳基层民警”和“青海省十大消防卫士”评选表彰活动,为此在全省公安机关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省公安厅党委充分利用青海警官职业学院的师资力量,一改以往分期举办综合业务知识培训班的形式,坚持横向抓业务警种,纵向抓警官衔级,取得了积极的效果。2006年,举办了治安管理、监所管理、刑事侦查、经济侦查、道路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禁毒和新任县级公安局长共10期培训班,受训人数逾2000人。目前,省公安厅已先后选送了230名基层所队民警到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挂职。西宁市公安局也分三批派出近100名民警到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安机关挂职,还选派了30名刑侦民警到沈阳市公安局对口单位“取经”。在公安部的协调下,省公安厅在中国刑警学院先后举办了3期“青海刑侦班”,全省152名基层刑侦一线的民警接受了该院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培训。

  全省省、地两级公安机关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通报社会治安状况,发布必要警情,受到了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在省政府“纠风办”的安排指导下,省公安厅参加了青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政风行风热线”直播栏目,接待群众热线、咨询百余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信息化建设强“三基”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技能的提高,使全省公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06年,省公安厅完成了全省21个财政贫困牧业县公安局及141个电信电路到达所队,共计162个点通过地面2兆数字专线接入公安网的建设,全省三级网地面数字专线联通率达到了100%,接入网联通率达到85%;开通了海东、西宁、环青海湖350兆无线同播网,为指挥决策和安全保卫工作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省公安厅、西宁市公安局完成综合信息查询平台建设。西宁、海东等9个州、地、市公安局全部建成数据交换平台,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网上办证、网上采集、综合、加工、处理公安信息成为现实。省公安厅还与移动通信公司合作,组建了全省公安机关移动电话“虚拟网”,并依托“虚拟网”开通了集指挥调度查询功能为一体的移动“警务通”,实现公安民警手机短信查询公安业务信息功能,把公安业务应用系统送到了一线民警手中,送到了办案现场。西宁市、海东地区和格尔木市等公安局投入资金近1.5亿元,建成开通了以110报警指挥调度为主的“三台合一”报警指挥和城市(县城)的街面、重要单位、重要部位的道路监控系统,为公安机关的指挥调度和调查取证提供了便利。

  格尔木市公安局域网连通率达到96%。并把“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实况向公安部、省公安厅做了同步传输。全局利用信息化手段破案占到全年破案总数的12%以上。该市昆仑路派出所建成了与辖区网吧、重点场所联网监控系统和全省第一个派出所治安动态监控中心。

  海北藏族自治州公安局西海镇分局在全省公安系统率先引进和建设了无线视频监控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大大提高了辖区公安防范的科技含量。

  2006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紧紧抓住建设警务综合信息平台的有利时机,大练计算机应用兵,掀起了公安信息化应用练兵的高潮。

  德令哈市公安局引进宁夏吴忠市公安局自行开发的软件,全局上下推广试用。全局民警踊跃上机操作,形成了浓厚的信息化应用氛围。民警网上警务办公、办案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化隆回族自治县公安局分15批对全局民警进行公安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每期利用4天时间,培训后的考试成绩记入个人年度考核档案。

  门源回族自治县公安局针对民警实际上网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等问题,从提高公安信息实战应用水平和办公效率入手,邀请技术人员着重讲授网站管理、网页维护、信息查询、网络和信息安全基本常识、公安接入网及“全球眼”道路监控系统的操作使用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分局把“脑袋信息”、“口袋信息”、“纸袋信息”变为全警共享的信息。通过不断加大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力度,使分局管理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明显增强。

  2006年12月18日在公安部召开的全国“金盾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西宁市公安局信息通信处被评为“全国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先进集体”;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分局被评为“全国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先进集体”。省公安厅、西宁市公安局、乐都县公安局的三名民警获得公安信息系统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狠下功夫促“三基”

  今年是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年。

  省公安厅厅长何再贵的“三句话”要求对全省“三基”工程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指导意义:讲好“普通话”,就是不折不扣地准确理解、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中政委、公安部的战略决策和总体部署;讲好“青海话”,就是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政法委的领导下,紧密结合青海实际,确定我省公安机关“三基”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讲好“自己的话”,就是把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的部署要求与各州、地、市、县的实际结合起来,分类指导、抓好典型、总结经验,整体推进。他还深刻指出,全省公安机关的“三基”工程建设决非是单纯盖几间新房子、装备几辆好车子、增加几台计算机的问题,而是要把“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以公安派出所为重点的“三所三队”真正建成维护全省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真正建成集打、防、管、控为一体的战斗实体。

  “三基”工程建基石,铸就警魂保平安。我省的人民警察队伍,正以“缺氧不缺精神、缺钱不缺干劲”的精神,把“三基”工程建设真正变成全省公安机关广大民警构建和谐青海的平安工程和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青海省公安机关 三基工程建设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