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河南省公安厅厅长:全面加强督察工作
访河南省公安厅厅长。
生动鲜活的事例让我们看到地方公安机关突出的便民措施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实惠,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种蕴涵高度责任感的庄严声音,注目一群奋战在公安指挥系统第一线上的身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安厅局长面对面》之河南篇
河南 ·督察风暴
演播室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法治在线》,今天我们的特别节目《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安厅局长面对面》,关注的是河南。2004年,在全国公安机关命案侦破专项行动中,河南警方赢得了四个单项全国第一。做为一个人口过亿的省份,发生在河南的命案基数大,河南警方的警务装备也只处于中流水平,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离不开一支特殊的警察队伍——警务督察队。
引子
一支警察队伍要让老百姓信得过,用河南当地的说法是这支队伍首先要“干净”。警察的社会角色是执法者,约束与监督这支执法力量的一个重要角色是“督察”,相对于普通民警人们对督察这支“警中之警”略感陌生。
(同期 河南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 秦玉海:组建伊始 我们要通过这支督察队 围绕我们省厅的中心工作去督察 实际上是抓落实的这么一个工作队)
大片花 片名
(黑场入)
“中原”这个称谓形象地概括了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做为全国南北交通动脉的交汇之处,这里流动人口众多。近年来发生在河南的大要案中,令人最为震惊的是杨新海系列杀人案。对于河南警方来说,这是记忆中的一道裂痕,因为当地民警曾在扫黄行动中,三次抓获杨新海,却三次都当做普通嫖客罚款放人。
(同期 记者:杨新海在河南是连续作案 最终人是在河北被抓住 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 您觉得对中原警官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秦玉海:杨新海这个案件在侦破过程中 河南警方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 这个案子理应在河南最终告破 但是遗憾的是 河南最后没有把这个案子攻下来 由河北警方破了这个案件 做为河南警方 我觉得这是一种遗憾
记者:您觉得主要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秦玉海: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办案民警责任心的问题 说到底是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得不够牢固 也有我们工作抓落实过程中 产生的工作“棚架” 工作不落实 警令不畅的问题 )
秦玉海,河南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2004年3月18日,刚刚出任公安厅长的秦玉海主持召开了2004年河南省公安厅第一次厅长办公会,在会上他反复强调了一句话:一切工作的前提是能够落实,要抓“落实”先抓“督察”。
(同期 记者:要解决您所说的警令不畅和警令落实的问题为什么选择督察这个途径呢?
秦玉海:督察工作我感觉到是权威性很强 有很强的权威性督察的方式又很灵活同时督察可以深入到公安工作的各个层面 003405
记者:整个河南公安这支队伍人数大概是多少
秦玉海:河南公安这支队伍 我们正式民警是6.3万人
记者:厅长就您一个 下面有6万多人 这6万多人怎么干 平常干成什么样 就算您再多几双眼睛也不可能把这些都看清楚 明白
秦玉海:所以督察在某种程度上说 如果形象地说 它是厅长的眼睛 耳朵和腿厅长看不到的督察要看到 厅长听不到的 督察要听到 厅长走不到的地方 督察要走到)
2004年3月24日,河南省公安厅督察队正式成立,30名从业务部门抽调来的骨干警员开始了封闭集训。督察队共分为9个小组,分别配备了摄像机、照相机和录音机,与以往常规的警容风纪督察不同的是,督察队首要任务是不打招呼、暗访基层,调查重大专项行动的落实情况。
小片花
2004年3月29日,代号“春雷”的打黑专项行动在河南全省统一展开,就在行动前一天,另一队警察也正在行动,省厅督察队针对“春雷行动”开始了第一次督察暗访。
(同期 报告首长 督察队员已集合完毕……)
厅长秦玉海亲自为督察队员送行,在他看来督察队没有消息也许是最好的消息,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督察队员出发的第二天深夜,第一封督察专报就从信阳市传回了厅长办公室。
(闪白)
2004年3月29日,三名督察队员在信阳市明港分局的辖区内暗访时发现,统一行动的时间已到,但这里却始终是深夜静悄悄,督察队员只得变暗访为明察,询问值班干部。
(同期 督察队员:我当时问他局长在哪儿 他说局长去办私事去了 我当时还问他 你见没见密电 就是省厅的密电 你们领导是怎么安排的 有没有书面形式的东西 他说没有 )
画面:从明港分局摇闪到省厅
(同期 秦玉海:当时我听了以后 我就指示严格按照规定去办 这样的领导不能执行我们省厅下达重要警务的活动 也不能执行市局的一些命令 要予以免职
记者:您有没有这样一种担心 就是假如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怎么办 一直免下去吗 如果一个接一个的免 会不会造成人心惶惶
秦玉海:督察工作一方面要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之后那么就是要解决问题 对于违法违纪的民警 特别是领导干部 要严格按照我们的规定去处理 如果不严肃地处理这些违法违纪的民警和领导干部 我们这个督察作用就不能充分地发挥 我们通过督察去保证工作落实的初衷就难以达到)
2004年5月,在代号“利剑”的全省追逃统一行动中,督察组再次发现了严重的不作为现象,平顶山市郏县公安局没有按照规定部署追逃行动,专报传回省厅时,正值一个全省公安机关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的前夜。
(同期 秦玉海:当时我临时决定 我说明天这个会上的动员报告由常务副厅长做 我在这个会上就要专门讲一讲郏县的问题 通报一下郏县的这种严重的警令不畅 不作为的问题)
在会议中宣布处理决定,会场气氛通常都是压抑的,但这一次却出现了例外,会场之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同期 秦玉海:我说这些逃犯他们手上粘着鲜血 背上负有冤魂 当时我在会上我就问了三个哪里去了 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哪里去了 你的职业道德哪里去了 做为一个普通人 你的良知到哪里去了 当时我就说平顶山公安局下午就要对这个班子进行调整 必须调整到位 讲到这里 会场上就响起了比较长时间的掌声
记者:这个掌声是不是在你的意料之中
秦玉海:在我意料之外 听到掌声 我就感到加强督察工作 从严治警 严肃地处理我们队伍中的违纪干部和民警 应该说这是广大民警和所有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的共同心声 大家共同的一个愿望)
对郏县公安局相关责任人的公开处理,在河南6万多名民警中产生了极大的震动,督察通畅了警令,也初步赢得了警心。
大片花 片名
(记者:您刚一到任 就连出重拳 会不会让人觉得厅长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秦玉海:因为我这种从严治警 重拳出击的这种做法 我有一个指导思想 治重病要用猛药 而且下定了这个决心之后 我不是把它做为一种权宜之计 不是处理了几个人就完事 或者是督察抓这么一两次就完事 而是把它做为一个长期措施 要把它坚持下来)
在重点督察重大专项行动落实情况的同时,2004年8月,针对群众反应较多的“不作为”和“滥作为”等执法问题,河南省公安厅和省监察厅联合发布了《从严治警执法为民责任追究十条规定》,这“十条规定”使警务督察有了新的制度依托。
(同期 河南省公安厅督查处处长 胡杰: 2004年 我们督察部门围绕十项规定开展了滚动式的督察 对经常发生在队伍当中的这些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乱罚款 乱收费 报警不出警等常见病 多发病 进行了强有力的解决)
结合“执法为民十项规定”,河南省公安厅推出了警务督察工作中的一个新概念——“集中督察”,30名督察队员集中一段时间对一个城市内的所有分局、派出所进行拉网式、突袭式检察,同时走访群众,了解百姓对各地警方的满意度。集中督察首选的城市是郑州,在河南公安队伍中,郑州的警力最为充沛、装备最为齐全,郑州警方也曾成功侦破过“12.9”银行大劫案等多起重大刑事案件,在警界享有较好的声誉。
(同期 秦玉海:郑州稳则全省稳 郑州这支队伍如果不稳 如果郑州市的公安工作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闪失 恐怕对全省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所以 我们下决心对郑州进行了先后两次督察)
在对郑州进行集中督察过程中,督察组细心地走访了大量群众,督察过程中一起入室盗窃案引起了督察队员的重视。2004年9月,郑州市一户居民家中失窃,丢失了价值近3万元的财物,然而让失主着实感到惊讶的却是民警现场勘查的意见。
(同期 群众:一条意见是说你们自己把这里边拍照 让我们自己把现场整个情况拍照有作案的锯条在窗台上 都给他们看了看 他们也都没要这些东西 也没有收取这些作案的证据 所以我的心里信心不足 我就感到反正咱们丢了自认倒霉吧)
让失主自己拍照,自己取证,个别民警的随意执法令督察队员感到了问题的严重,群众的利益和警察的形象都在“随意”中被严重损害。督察组深入调查后进行了汇报,厅党委做出的决定是公开暴光、外扬家丑。
河南省公安厅纪委书记、督察长程德民:开始他们思想上还有一些想不通,不少民警还有一些想法。但是后来经过治理整顿以后,他们在思想上发生了一个深刻的变化,或者说是一场革命。确确实实他们认识到省厅这次督察不是专找茬,而是帮助他们查找问题、改进工作、树立形象。
对违纪民警的公开处理,使这支队伍统一了认识,也提升了做为人民警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郑州警方在此后的命案攻坚战中用破案率体现了尖兵本色。督察走近群众,不仅发现了执法中的问题也赢得了群众对警察的信任。
(同期 群众:我们这个事怎么会惊动公安厅 这个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 没想到公安厅领导为这么一个事情会认真追究)
(同期 督察队员 陈燕:当时说得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我们觉得我们做了很小的事情 老百姓就这么感动 我们基层民警只要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老百姓就非常非常知足)
在2004年,河南省公安厅督察队走访群众2万多人,责令整改不规范的执法问题3800多个,督察治警、治警为民使警徽在中原百姓的眼中被擦亮,国家统计局2004年对群众安全感的全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群众安全感名列全国第一位,这个结果给河南警方带来的是惊喜与鼓舞。。
大片花 片名
同期 记者:我们知道河南是个特别讲人情的地方 我们可以对队员提出要求 但他们真的去具体执法的时候 你有没有担心他们的督察工作质量会打折扣
秦玉海:督察工作要真正发挥作用 首先就要冲破人情关 亲情关 这一关如果不过的话 那么我们这支督察队伍 就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所以 为了保证我们这支队伍真正能够发挥作用 在督察队建立的时候 我们就确定了“六不准”的纪律要求。)
这是省厅督察队员外出督察吃午饭的场景,用一张大饼几根大葱对付一顿饭已是常事。根据“六不准”的要求,督察队员不能接受任何地方招待与馈赠,拒绝昔日的同事、战友的吃请已成为了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哪怕仅仅只是一碗面条。督察要发现问题就必须敢于得罪人,这也使督察队员遭到了一些非议,有时甚至是诽谤和诬告。
董留民,河南省公安厅督察队第 6小组组长,2003年在驻马店市平舆县调查、打击当地黑恶势力时,使老董成为了蜚声警界的打黑英雄,当他成为一名督察队员后,昔日的打黑经历使他成为了当地黑恶势力诬告、报复的目标。这是事后警方从诬告者家中发现的录像,这盘录像带记录了当时策划诬告董留民贪污受贿的整个过程。
(诬告者自拍录像:这个事儿都帮着想想办法 得凑够10000 才能立案 你们搜集我来处理不就完了吗)
2004年7月,上百封检举督察董留民贪污受贿的材料寄到了省市各级司法机关,反复接受调查询问的老董在委屈中感受到了谣言的可畏。
(同期 董留名:死和累都没有这种被诬告 被玷污可怕 当时自己很委屈 明知道自己没贪污 但是层层汇报说我有严重的经济问题 甚至说我贪污上百万 )
在当时各种真伪难辨的证据使老董遭受了各种异样的目光与非议,一个督察的清白被人怀疑这是老董最难以接受的。
(同期 董留名:当时的压力确实很沉重 我曾经五天午夜都没有睡过觉 晕倒在自己的办公桌 没有办法 家属当时也遭到威胁)
被人诬告是不幸的,但让老董感到幸运的是省公安厅党委始终给予他的是支持与信任,鼓励他继续带领组员做好督察工作。
(同期 董留名:最难的时候 我想到过辞职 但是组织上知道了以后对我非常关怀 非常支持 也非常关爱)
(同期 秦玉海:对于这种敢于负责任的督察队员 做为一个厅长就是要为他主持正义)
经过省市县联合调查组的调查取证,真相最终大白,诬告者被依法制裁。而这样一次曲折的遭遇,也在老董的从警经历中留下了一道特殊的印记。
(同期 董留名:在处理人情和工作的关系上 我思想上也很矛盾 想想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情况 再去得罪那么多人 也有一个复杂激烈的斗争 但是斗争之后我感觉到 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不是我们去督察 去找他们的问题 而是他们自己存在的问题 不是我要去得罪他 而是他所做的事得罪了群众 得罪了百姓 05 13 04 就是因为我个人的遭遇和坎坷 我才深深地认识到 我们纯洁队伍 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督察需要正义和忠诚)
小片花
2004年,这支成立不到一年的省厅督察队辗转20多万公里,督察基层单位4200多次,有力地保障了中原警方的“主流作风”,这个主流赢得了百姓的口碑,也赢得了命案侦破指标的4个全国第一。
大片花 片名
(记者:一年督察花了200多万 这200多万为河南公安买回了什么
秦玉海:这200多万应该说首先改变了我们河南这支公安队伍的形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能在人民群众中有一个好的口碑 我觉得花200万是非常值得的)
记者:一年下来免了5个局长 您不担心民警们觉得您这个厅长缺少人情味吗
秦玉海:在一开始处理一些民警 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时候 就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反应 有的人说这是对民警没有感情 针对这种反应我们在各种会议上强调 从严治警就是对民警有感情的体现 使我们更多的民警将来不犯错误 这就是最大的从优待警 包庇的结果既是对民警本身不负责任 也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一种不负责任,所以严是爱,宽是害。
记者:当时是为了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 您成立了督察队 您理想中的河南公安队伍应该是什么状况
秦玉海:当时提出我们河南这支公安队伍要建成忠诚之师 威武之师 文明之师 仁义之师 经过一年的努力 这个目标正在实现当中 后来我们考虑这个表述太烦琐 我们提出河南这支公安队伍要建成精锐之师
文图提供: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