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下的付出不寻常――岁末回访2006年江苏公安英雄
病房里,英雄民警孙伟华(左)、王昭勇(右)相互勉励,坚信自己一定能战胜伤情、重返岗位。
江苏省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黄明专程到医院看望慰问赵宇振。
脸上抹不去的疤痕,更坚定了赵宇振“打击犯罪要狠、服务人民要诚”的信念和决心。
接到群众和战友的祝福电话,伤愈后重返岗位的赵祖植笑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缝。
2006年5月5日,江苏省新沂市公安局副局长江新建,因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起来……2006年,江苏还有另外12位民警因公牺牲。
2006年,让无数人的心为他们感动、骄傲和牵挂的,还有扑向大火、舍身救人的南京市巡警王昭勇、孙伟华;毫不畏惧、勇斗歹徒的常州市民警赵祖植;浴血擒凶、绝不退缩的镇江市交警赵宇振……
他们的精神和事迹似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定格在2006年江苏公安英雄谱上。
每逢佳节倍思亲。牺牲的英雄,他们的亲人们还好吗?受伤的英雄,他们康复得如何?春节前夕,记者利用省公安厅领导上门慰问的机会,辗转于南京、常州、镇江、新沂等地,对英雄和他们的家人进行了回访。
“我们一定会好的”———回访火场英雄孙伟华、王昭勇
[人物档案]孙伟华,党员,24岁,毕业于江苏警官学院,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特巡警大队民警。二级英模。
王昭勇,党员,32岁,毕业于解放军广州体育学院,2005年从部队转业到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特巡警大队工作。二级英模。
[定格记忆]2006年7月2日,南京市裴家桥2号一对母女因家庭纠纷,开煤气罐自杀。孙伟华、王昭勇接到110指令后迅速赶赴现场,为了控制事态,两人翻墙进院调解。在紧急往外输送人员过程中,煤气罐突然爆炸。孙伟华全身面积98%%烧伤,王昭勇全身面积55%%烧伤。两位全身着火的警察,没有撤退,没有逃命,而是大声疾呼:“屋里有人,救人要紧!”
1月25日,一个平常的下午,江苏省人民医院外科15楼烧伤科康复中心,穿着压力衣的英雄孙伟华、王昭勇正在艰难地配合医生做着康复训练。在裴家桥小区那场危机中,孙伟华、王昭勇均为重度烧伤。整个7月,孙伟华、王昭勇分别接受了三次大手术,顺利闯过了休克关、感染关,安全走出重症病房。两位英雄的成功救治是省人民医院烧伤科30多年不遇的奇迹,烧伤科的专家们由衷地感激两位英雄的勇敢配合:“他们吃尽了苦头,特别是换药,新生的皮一下一下地撕开来。他们每天每时都在承受着这样的煎熬。”医生告诉记者,孙伟华、王昭勇经过五次手术五次植皮。王昭勇伤疤面积达11%%,主要集中在双手臂上半部,仍需要做四五次手术才能完全康复。孙伟华全身大面积烧伤,五次植皮手术进行得非常困难。后面需要做多少修补手术还不知道。
“我们受到的煎熬和挑战是空前的,我们感受到的温暖也是空前的。”面对采访,两位英雄对伤情轻描淡写,他们更多是想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恩,“这半年来探望我们的人真的很多。省公安厅黄明厅长先后六次来到病房,给我们安慰,给我们鼓励。大队的同志每次巡逻到医院,都要上来,时常带些好吃的小点心;公安院校的同学们,还细心地给我们织了围巾和手套。”孙伟华告诉记者,他的父母现在终日陪伴在他身边,他像婴儿一样一切起居需要他们照顾。还有90岁的外婆,70多岁的爷爷奶奶,经常来医院看望他。“我知道他们很不容易,他们的爱是我现在坚持康复治疗的最大动力。等我养好伤,一定要好好孝顺他们。”
采访结束时,英雄用他们还未完全康复的手给我们签名,告诉所有关心他们的读者朋友:“我们一定会好的!”
“工作是最好的疗伤药” ———回访“硬汉”民警赵祖植
[人物档案]赵祖植,党员,57岁,1979年进入公安队伍。常州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站前派出所民警。一等功臣。
[定格记忆]2006年8月20日,赵祖植与一名在公共场所持刀行凶的歹徒殊死搏斗,一刀,两刀、三刀……连续七刀捅进了老赵的胸腹,还有一刀砍在他高举着的臂膀上。在身中八刀的情况下,他指挥受惊吓的群众疏散,自己死守出口,堵截抓捕歹徒。
在2006年江苏公安英雄谱中,赵祖植的年龄最大。57岁的他把警察“危难关头显身手”的职责和道义诠释得雪亮,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老赵的英雄行为让整个常州都沸腾了。他点燃了人们学习英雄、崇拜英雄、谈论英雄、重温英雄的激情,也点燃了人们心头的勇敢和正气。老赵住院的日子里,人们纷纷自发地来到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回忆说:“当时热烈的场面可以用壮观来形容,鲜花水果送满了病房,连走廊上都是。”老朋友老同学老邻居来了,少先队员来了,下岗工人也来了。其中有位烧锅炉的工人流着眼泪跟老赵家属说:“我的新工作还是老赵帮着找的。”相识不相识的,年老的年幼的,大家都牵挂着英雄老赵。
老赵受伤的日子里,站前派出所把护卫老赵当成重要任务。所长带头,每天六位民警24小时轮流在病房看护。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句话:“老赵为了职责连命都能不要,我们还有什么不能付出的呢?”
“那一刻您被捅得鲜血直流就没有想过生命危险吗?”记者问。“我是警察,当时根本来不及想其他问题,想的就是怎样堵住他不再让他伤害群众”。
目前,除了肌体上的不适外,老赵最痛苦的是心理上的阴影。他不能再看警匪片,看了就不由自主地产生心理紧张。尽管身体有诸多不适,老赵还是在积极地调整自己。现在,他每天都会到所里来,帮大家接接电话,处理简单的报警,调解上门的纠纷。老赵喜欢工作,他相信工作是他疗伤的最好途径。
英雄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2006年8月20日晚上所中的那八刀,他为我们付出的是从那以后生命中所有的日子。我们期待着老赵真正康复的那一天。
“只想对得起警察这个称呼”———回访2006年江苏最勇敢的交警赵宇振
[人物档案]赵宇振,党员,43岁,1988年参加公安工作。镇江市公安局高资交巡警中队民警。一等功臣。
[定格记忆]赵宇振憨憨的,壮壮的,黑红的脸膛,笑起来特别朴实。在他的左脸颊上,有一道新长好的伤疤,弯弯的从眼底拖到嘴唇。这是他在2006年11月1日,浴血勇擒凶徒时留下的印记。2006年11月1日凌晨4时,在缉查违规违法车辆的过程中,手部、面部被凶犯戳伤几十处的赵宇振血路追踪200多米,勇擒凶犯,全身伤口被缝100多针。他的英雄事迹感动全社会,在接受荣誉之后,病痛中的他却慷慨解囊,捐资希望工程的孩子们。
两个多月过去了,镇江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的大夫们对赵宇振刚被送来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当时,赵宇振脸上、眼部、颈部以及双手全部在出血,左脸白森森的骨头都暴露出来,下颌骨也露在外面,差一点就伤到颈动脉和左眼。最可怕的是那双手,十个指头全部被戳烂。伤口之多、出血之多实属罕见,情况危急。缝合手术持续了三个小时30分钟,赵宇振承受了100多针的缝合,疼得几次晕了过去。让人欣慰的是,英雄的生命最终脱离了危险。
社会各界人士源源不断地跑来探望英雄赵宇振。最让他感动的是一位来自无锡的76岁的大伯,他在《扬子晚报》上读到赵宇振的事迹后,一连打了好多次电话询问赵宇振,并坐长途车亲自到赵宇振病房探望。很多小学生也给赵宇振写了热情感人的信,还寄来贺卡和图画。
面对这一份又一份的真诚和温暖,病床上的赵宇振陷入了深思:自己只是做了警察应该做的事情,却获得了全社会这么多的关爱,我该怎么回报大家呢?于是,赵宇振跟爱人商量,将两万元的慰问金拿出一半,捐给了希望小学失学的孩子们。接受赵宇振捐助的福和希望小学的同学们给赵宇振写来感谢信。为了向英雄学习,福和小学将25个贫困孩子组成的二年级班命名为“赵宇振班”。
“我不认为我是什么英雄,也不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了不起,我只是做了一个警察应该做的事情。”面对负伤后接踵而至的荣誉,赵宇振有点羞涩,他由衷地说,“我从没想过要当英雄,只想对得起警察这个称呼而已。”现在,赵宇振最大的心愿就是身体快点康复,早日回到中队上班。目前,他的十指仍在康复中,他的左手问题比较严重,手指没有恢复到位,不能屈伸自如,每天清晨,十指都会酸痛难忍,要是碰上阴雨天,难受就要加倍。他很担心将来不能指挥交通,不能手握方向盘了。果真这样,赵宇振也不会后悔,正像他说的,“谁让我们干的就是这个职业呢!”。在掌声荣誉和伤残面前,能保持这份荣辱不惊的从容,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英雄本色”。
英雄不会真正逝去———回访江新建的家人们
[人物档案]江新建,1958年出生,原新沂市公安局副局长、原市委610办公室主任。二级英模。
[定格记忆]2006年5月5日,江新建因长期积劳成疾,疲劳过度引发心脏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在采访中,江新建的母亲握着我们的手,哽咽着说:“我不信我的儿子就这么走了,我觉得他还会回来的。我天天熬好小米粥,天天跑到巷子口去望。可是我再怎么望,也见不着我的新建了。”她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个白布团,打开是一双白布袜子和一件洞眼连着洞眼的白背心,背心上印的红字依然清楚:“1978年81882部队奖”。这是新建当兵时的衣物,这些年老妈妈一直掖在怀里,这是母亲的骄傲。
23年前郑云还是徐州中医院的实习生,当穿着上白下蓝警服的新建英姿勃发地站到郑云面前时,郑云一眼就爱上了这位神气的小伙儿。新建的突然离去,让郑云不敢再回文明巷21号,三口之家的幸福浓缩在惟一的一张全家福上,碧绿的草地,新建山脉一样坐着,儿子和郑云一边一个靠着他的肩头。郑云现在每天要靠药物才能平息对新建的思念。身为中医院门诊部主任的她当然知道应该节哀顺变,她给自己讲故事,调换药物控制自己的抑郁,想方设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她更加热心地去照顾门诊上的病人。郑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是,身为医生,竟让新建病倒在岗位上。尽管所有的人都说那是因为新建太忙太累,可她老觉得是自己失职了。如果当时看他累得不行拽他去医院检查检查,兴许就不会这样了呢。
在儿子江轩宇眼中,江新建是个会立功会拿奖的警察,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江新建牺牲后,江轩宇在江新建的办公室里,看到了爸爸那80本记得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记,从爸爸的日记里读出来了,爸爸是幸福的,满足的,豪迈的,他也要这样的一生。大学毕业后,血气方刚的轩宇没有丝毫犹豫,毅然选择进入了公安队伍。现在轩宇也像爸爸那样每天认真地记工作日记,不值班的时候就回家陪爷爷奶奶。他在日记里写道:“从我进公安队伍的第一天起,我就进入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每个人都像是我的长辈,我能时刻感受到爸爸的存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