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安厅参加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谈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
1月29日上午,河南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记者招待会,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及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廉政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保持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分别接受了记者提问。河南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刘国庆,分别就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大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有记者提问:社会治安始终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请问秦玉海副省长,去年以来,在确保社会治安平稳、提高群众安全感方面,公安系统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如何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
对此秦玉海回答说,社会治安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治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社会治安不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没有保障,不仅会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创建平安河南的工作目标,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河南省公安机关作为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坚持“打防结合,以打开路,筑牢防线,务求实效”的打防刑事犯罪工作指导思想,打击和防范两手并重。一方面,坚持以“命案侦破”为龙头,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特别是去年,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了“中原卫士杯”破案追逃防控竞赛活动,严厉打击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各类刑事犯罪。2006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刑事案件16万多起,破案绝对数全国第四,同比上升56.7%,增长幅度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现行命案1400多起,破案率为95.88%,再创历史新高。全省命案侦破综合成绩在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第一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2006年,全省共打掉黑恶犯罪团伙690个,打掉黑恶犯罪团伙数相当于2004年、2005年两年的总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绩由2005年的全国第八名跃入全国前三;破获经济犯罪案件4326起,破案数上升130.6%,挽回经济损失33.6亿元,是2005年的13倍。另一方面,以“零发案”创建活动为载体,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初步构建了省辖市四级、县(市)三级巡逻防控网络,大力开展村、组、楼、院“零发案”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同时,大力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努力把各项警务工作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工作中涌现出了郑州王霆、开封李征等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社区民警。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全省79.09%的村组、89.42%的楼院、95.4%的基层单位实现“零发案”。2006年,全省十类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其中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爆炸、抢夺、盗窃案件分别下降17.1%、23.7%、5.8%、8.6%。此外,大力加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交通、消防管理,2006年,全省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分别下降22.7%、11.8%、16%、35.9%,死亡人数比上年减少541人;火灾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分别下降14%、47%、13%、17%,火灾事故起数六年来最低,死亡人数由2000年的400多人降至2006年的32人。全省全年没有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
秦玉海说,下一步,河南公安机关将坚持打防并举,全力维护治安大局平稳。坚持以命案侦破为龙头,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命案侦破攻坚战,确保2007年命案侦破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大力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掉一批黑恶势力犯罪团伙,挖出“黑后台”、“保护伞”;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遏制“两抢一盗”等案件的高发态势。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切实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全面推进省辖市四级、县(市)三级巡逻防控网络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村组、楼院、单位、学校“零发案”活动,探索建立命案、多发性治安问题的分等级评价、应对体系。加强对出租房屋、特种行业、娱乐场所和危险物品的管理,堵塞治安管理漏洞。加强110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完善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统一指挥、跨警种合成作战的实战指挥平台。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公安行政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稳定交通、火灾事故形势,努力减少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重特大交通事故,避免一次死亡10人以上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通过努力,最终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为创建平安河南、构建和谐中原作出积极贡献。
《河南日报》有记者提问:公安机关人员多,队伍大,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请问刘国庆常务副厅长,公安机关在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方面有哪些具体打算?
对此刘国庆回答说,公安机关点多线广,队伍庞大,全省有八万多民警,管理起来难度确实很大。近年来,省公安厅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为核心,大力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形象明显改善。2006年,我省公安机关涌现出了以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感动中国2006年度十大人物”王百姓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三名民警被授予二级英模或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五个单位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在省政府组织的2006年度行风评议中,公安系统排名比上年上升了21个位次,群众满意率较上年提高了13.81个百分点,在所有参评单位中上升幅度位居第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地方在队伍管理和执法执纪上存在一些问题,个别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甚至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违法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
刘国庆说,下一步,省公安厅将继续坚持从严治警方针,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大队伍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一是严格教育。坚持政治建警,强化忠诚教育,确保公安队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宗旨意识,增进群众感情,了解群众疾苦,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切实加强执法监督制约长效机制建设,有效解决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二是严格训练。深入开展大练兵活动,严格落实民警上岗和首任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基层和一线民警每年实战必训,健全“一日一练,一周一训,一月一评”的大练兵长效机制,切实增强民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体能素质,有效解决实战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严格管理。认真落实《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公安部“五条禁令”、《从严治警执法为民责任追究十条规定》等条令,强化纪律教育,严格执行纪律,做到警钟长鸣。针对公安队伍和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今年要重点抓好“六个专项治理”,即“违反‘五条禁令’、违规办理证照、非执法主体参与执法、公路‘三乱’、利用执法管理权乱收滥罚、违规使用涉案款物”等六个方面的专项治理,切实解决损害公安机关形象的突出问题。四是严格责任追究,狠抓落实。为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将继续把督察和绩效考评作为抓落实的基本手段,用足、用活、用好。对在督察和绩效考评中发现的工作不负责任、执法不公、违法违纪等问题,坚决进行责任追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决不手软。总之,全省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创建平安河南、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