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在线>详细内容

警察在线

四川广安构建全新警务网络 警务搬到农民家门口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6-10-17 22:15:50 浏览次数: 【字体:

 

警务搬到农民家门口

  ——四川广安市推进“民警驻乡村警务工作制试点”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纪实

  国际在线广安10月17日消息(记者周平 郑轶 广安台苏坤明 胡世平)今天一大早,四川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四新村养猪大户黄世华忙碌着扩建自家猪场。而就在几个月前,因为治安环境差,他还一度打算关闭猪场。

  转变源于村里建起了警务室——实行24小时全天候警务运行机制,案件查处率达100%。“环境好,对企业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效益,我的干劲更足了。”黄世华坦言。

  今年5月,广安市启动“民警驻乡村警务工作制试点”工作,广安区协兴派出所四新警务室等首批26个已建成并投入运行警务室辖区实现群防组织联动、案件查处、治安纠纷调解、入户调查访问和重点人员帮教5个100%,有效维护了农村地区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

  打破行政区划 构建全新警务网络

  广安是农业大市,85%的人口在农村,但是全市2/3的乡镇没有公安派出所,农村基层治安出现了许多“空白点”。据统计,全市 50%的案件发生在农村。

  如何更好地维护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月23日,在公安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安市启动“民警驻乡村警务工作制试点”工作,通过建立乡、村警务室,探索农村警务战略新路子。

  突破“一村一警”模式,打破行政区划,充分考虑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等要素,以5个左右行政村划分警务区;将驻村警务室设在警务区核心枢纽部位,方便群众报警求助和便捷处警;采取以与村党支部活动室合建为主,租赁民房等为辅的方式,高标准建设驻村警务室。

  经费、装备和警力是制约农村警务工作的瓶颈问题,广安实行多层次分担的方法,市级财政保启动、县级财政保补贴、乡镇财政保建设、公安机关保装备,确保了乡村警务所需经费的足额到位。同时,公安机关下沉警力,已运行警务室均配齐1名民警和1-2名协勤。

  目前,广安市首批26个驻村警务室已建成并投入运行,3年内该市将建成487个乡村警务室,农村警务网络在农村实现全覆盖。

  创新勤务模式 警务工作高效运转

  10月16日早上7点,邻水县牟家派出所马渡河警务室民警冯永明和妻子兼协勤刘利娟赶到刘家沟村2组,挨家挨户进行入户调查,并把代办的证件送到村民手里。“丈夫驻村,妻子协勤”的“夫妻警务室”,让乡村警务室民警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这是广安公安机关创新勤务模式的缩影。

  民警驻乡村,使民警由整体作战转变为单兵作战,广安市公安机关大力推进“驻乡入村、协勤联动”的新勤务模式,有效实现了警务触角的延伸和警务工作的高效运转。

  实行全天候勤务机制,警务室民警以发动群防群治组织进行治安巡逻、开展入户调查为主要勤务方式,24小时接受群众报警求助;会同村“两委”建立健全农村治保会、治安巡逻队、义务消防队、调解委员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巡防,警务村务互动;及时向村组干部、相关警种和相邻警务室通报工作情况、情报信息,实行联勤协作,形成治安防控网络和打击犯罪“拳头”。

  据统计,26个驻村警务室辖区发案总量下降60%以上,其中14个村警务室辖区未发生刑事、治安案件,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

  真情服务群众 着力化解农村“四难”

  10月17日,邻水县牟家派出所麻河警务室民警谢吉云,将代取的500元汇款送到了麻河村袁淑君老人手中。因为腿脚不便,袁淑君已有两年没有领取过儿子寄回的汇款。“村里有了警务室硬是安逸!咱百姓有啥麻烦事,只需一个口信,警察就会马上上门处理。”袁淑君高兴地说。

  驻村民警扎根农村,紧紧围绕“乡村得平安、农民得实惠、公安得发展、大家都说好”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办证难、纠纷化解难、村民求助难、治安防范难“四难”问题。5月以来,驻村警务室共入户调查13000余户37000余人,上门为群众提供办证服务400余次,成功调处纠纷597起,受理村民报警救助1156次。

  驻村民警真情服务群众,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支持,建立起范围更广、力量更大的治安防控网络。广安区枣山派出所木桥警务室辖区老党员、老干部主动加入到村治保组织和调解委员会,调处矛盾纠纷中100余件。邻水县牟家派出所凉垭警务室辖区村民积极参加治安巡逻,5月份以来辖区未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

  截至目前,驻村警务室共组建院坝联防、山湾联防队伍39支,发展警民联系点36个,协助完善了77个村的调解委员会和治保组织,收集各类乡村基层涉稳信息和治安信息1216条,辖区治安秩序明显好转。

警务网络 警务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