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在线>详细内容

警察在线

揭秘天安门警察 小警花只身化解爆炸危机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安然周明杰 发布时间:2006-09-15 17:29:00 浏览次数: 【字体:


天安门警察展示真功夫 

    7年来,执行警卫勤务14500多起,累计投入警力255400多人次,每名民警每天在广场巡逻的距离超过10公里,身边任何一个异动,都会立即做出反应——这就是天安门警察。昨天下午,一场记录着天安门地区分局民警先进事迹的报告会在红塔礼堂举行。听众们第一次近距离走进天安门警察的世界,也第一次了解到发生在广场周围众多不为人知的事件。

  3辆警车“劫”停闹事捷达

  2002年4月1日下午,长安街车水马龙。突然,一辆墨绿色捷达轿车突然调头,在天安门前转开了圈,周围车辆顿时一片混乱。显然,这是一辆蓄意闹事的“捣乱车”!为防止伤害无辜,民警迅速疏散群众。同时,两辆防暴车从两侧夹击,把肇事车挤进了已经铺设好阻车道钉的清空车道。只听“嗵、嗵”两声巨响,肇事车的两个前胎被扎爆,但它还是疾驶不停。紧接着,又是两声巨响,两个后胎也被扎爆,钢圈在路面磨出了一连串的火星。可肇事司机还是猛踩油门,冲向了自行车道正在疏导群众的民警。

  在当年拍摄的监控画面上记者看到,在这个危急时刻,两辆警车和一辆清道车不顾一切地冲到捷达车旁边,就在该车急转调头的一刹那,一辆挤住车尾,一辆挡住车头,另一辆则猛然加速,重重撞在它的右侧。“轰”地一声,肇事车终于停了下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至此结束!

  女警花机智化解爆炸案

  纪立楠,22岁,天安门地区分局民警。这是个穿上警服英姿飒爽,脱了警服连夜路也不敢走的女孩。就是这个女孩,只身化解了一场有可能震惊全国的危机。

  2004年12月的一天,纪立楠正在金水桥南侧执勤,忽然看见一个夹着黑包的老人阴沉着脸走过来。通过包的缝隙,小纪看见里面装着一个用红纸封口的玻璃瓶。职业敏感让她心生疑虑。

  于是,纪立楠笑着打招呼:“大爷,您这是去哪儿啊?”老人先是一愣,有些慌张,没说话。纪立楠接着追问:“您的包儿挺沉的吧,需要我帮忙吗?”老人本能地把包一夹。小纪心里有谱了,灵机一动开始“套瓷”:“大爷,我觉得您长得特像我老爸。”

  也许这句话感染了老人,他呆呆地看着纪立楠,流下了眼泪。小纪赶紧关切地问:“大爷,您这是怎么了?”老人沉默了一会儿,抹了把眼泪,叹口气说:“和你说实话吧,我不想活了。我这包里装的是炸药!”

  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这个平时胆小的姑娘,立刻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她自然地挽住大爷的手臂,装作若无其事地和老人聊天:“大爷,多大的事儿啊,让您想不开?”一边说话,一边很自然地搀扶着老人离开了人群密集的金水桥。

  最后,纪立楠温柔和善的劝解感化了老人,他终于主动交出了那包炸药,一场随时可能发生在天安门前的极端事件,就这样被悄然化解了。

  巡逻民警灯杆遮凉射灯取暖

  天安门地区分局民警都爱穿厚底鞋,图的是结实和防寒隔热。每个冬夜,广场上没遮没拦,狂风中的巡逻民警冻得实在扛不住了,有人就站在广场地面的射灯边上,用灯光的温度暖暖冰凉的双脚;夏天的中午,广场上大太阳暴晒,地表温度蹿到六七十度,热得实在受不了时,有的民警会站在灯杆影子下,用那条窄窄的阴凉儿,获得一点点凉爽。

  去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地区走散的游客达到1.5万余人。以往,民警遇到有走散游客求助,往往通过手里的电台进行呼叫,但这样十分影响正常勤务通讯。而节日期间,两辆改装后的考斯特面包车开进了广场,一辆专门用于广播找人,一辆用于游人短时间休息。民警们管它叫“寻亲车”。有了它们,走散游客找回率达到100%。今年长假期间,“寻亲车”还将继续上岗。

  为了能更好地为国内外游客服务,天安门地区分局培养了一大批“北京通”、“广场通”、“故宫通”,取得外语口语等级证书的民警占总数的57%,40岁以下的民警,人人能用外语处理日常警务工作,人人可以担当辖区的导游。

  7年来,天安门警察共为游客提供各种直接服务520多万次,平均每年达87万多次。

天安门警察 警花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