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5000多名民警将遍享“心灵鸡汤”
从6月起,合肥市公安局5000多名民警都将喝上温馨的“心灵鸡汤”。
一个旨在保护民警心理健康的体系开始搭建——民警的培训不再仅仅是业务,心理培训走进课堂;民警的紧张和焦虑将得到心理健康师的及时帮助,缓解压力。
出台此项政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民警的心理健康情况如何?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深入合肥市公安局。
15年 25位民警牺牲
在与民警的交流中,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涉及到执法环境的恶劣。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合肥市公安系统共牺牲31位民警,而其中1980年以来就有30位民警牺牲,1991年以来,就有25名民警牺牲。
今年1月份以来,合肥市发生多起针对人民警察的暴力事件,综观这些事件的全貌,民警都是在执行公务中遭遇不法侵害。而一些违法者没有受到及时有效处理,无疑使受伤民警更加委屈,进而影响到民警的心理健康。
始终处于危险的最前沿,当他们遇到不公正时,理所当然应该有人来为他们做主,而违法者面对代表正义的警察,肆无忌惮,促使警察不得不动用警械,甚至举枪射击。
开枪 一句话抚平心结
2005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合肥市公安局三牌楼派出所一位民警在执行任务时,面对猖狂的犯罪嫌疑人,开枪果断将其击倒。
老百姓拍手称快,但对于可能造成生命的消亡,警察的心理无疑也受到刺激。
合肥市公安局庐阳分局局长赵甄连夜赶到派出所,了解了事件整个过程后,拍着这位民警的肩膀说:“干得好!”
一句温暖、体贴的知心话,驱除了这位民警心头的压力,直到今天,这位民警还记得局长那句话。
解压构建心灵护卫队
执法环境的恶劣,警力严重不足导致的工作压力,民警的心理问题已经凸现。
合肥市公安局领导高屋建瓴,一个自上而下的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开始构建。
以分、县局、支队政委及派出所、大队教导员等政工干部为主要力量的“心理健康师”队伍即将组建;
利用公安网站,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窗口。教会民警如何释放紧张心理,缓解压力;
2至3名高校、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将作为心理咨询工作顾问,走进合肥市公安系统,开展咨询、巡诊、专题讲座等活动,面对面回答民警有关问题,引导民警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成为配枪的底线
有心理障碍的民警将不再配枪!在搭建心理健康体系工程中,合肥警方提出明确要求。
民警一旦在工作中涉及到开枪、处置突发事件等较严重心理应急反应行为时,所在单位领导也必须在48小时内帮助其拨打心理咨询电话或与心理医生面谈,尽快解除紧张和焦虑。
而对民警心理测试、咨询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档案等个人隐私将受到严格保密,不作为评价、考核民警的依据。
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合肥市公安局将用3到5年时间,使民警心理健康的预防、咨询、矫治等工作机制不断规范,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服务渠道基本构建,在公安机关内部形成保护民警心理健康的氛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