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交警转变以罚为主的粗放管理 倡导人性化执法
2005年,哈尔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0%,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减少34%,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14人。交通管理水平考验执政能力
家住绥化市的孙宝生因为生意关系经常驾车到哈尔滨,以前每次进城他都把自己的车寄存起来,然后“打的”去办事。“哈尔滨的路太难走了。”孙宝生说。
说到哈尔滨原来的路“难走”有两个原因。一是街区地况复杂,交通网络布局不规整,这属于“先天不足”;二是拥堵现象严重、秩序不佳、争道抢行成风,这是管理问题。
管理无序引发了人、车、路之间的很多矛盾,特别是交警与驾驶员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驾驶员反响强烈的是执法人员行为不规范,乱截、乱罚、乱扣现象普遍,有的部门变相下达罚款指标,有的民警不按规定程序处理违章等。哈尔滨市一位出租车司机说:“那时候,我们的驾驶证就是交警的‘活期存折’,啥时候想罚啥时候罚。”
哈尔滨市公安交警支队支队长邹勇刚说:“以罚为主的粗放管理并没有带来交通秩序的好转,还在驾驶员中造成仇视心理。因此,我们以推行人性化执法为切入点,转变作风,重塑形象,在执法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张插在鲜花中的罚款单
以往组织大型活动,哈尔滨市经常实行交通管制,乘坐出租车参加活动的人员下车后,经常需要步行十几分钟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到达中心地带。
2005年5月,第5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哈尔滨新落成的红博体育中心举办期间,交警部门打破常规设立出租车专用通道,使出租车可以直接进入中心会场,大大地方便了乘客出入和出租车运营。
2005年7月的一天,哈尔滨一名市民未携带驾驶证和车辆证照驾车出行,交警拟依法扣留车辆。但得知乘客是一位身患重病的老人,当即决定暂缓处罚,并协助把老人送到医院。次日,交警带着鲜花和慰问品到医院看望老人,同时把一张《交通违章处罚通知单》交到驾驶员手中,驾驶员心悦诚服。让城市交通在和谐中提速
心气顺畅了,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也不再是“势不两立”。
2005年10月23日,哈尔滨一名出租车司机在营运中被歹徒刺杀身亡,家属连料理后事的钱都没有。消息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成千上万市民自发赶来,短短几天里捐款12万元。人们看到,在捐款的队伍中有许多与遇害司机素昧平生的交通警察。
由百姓评议的“感动哈尔滨”2005年十大新闻中,名列榜首的故事是由哈尔滨交警与“的士”司机演绎的。
6月8日是高考的第二天。清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哈尔滨市多条主要干道交通严重拥堵,众多考生和家长滞留在去考场的路上。哈尔滨迅即出动了能够调动的全部交通警力,并通过交通广播号召其他车辆“为考生让行”。这一场面将永远地留在冰城人民的记忆中:数以千计的公交车、社会车辆、没拉载考生的出租车纷纷就近停靠到马路边,为考生车让出一条条“绿色通道”;没有任何雨具的交警们雕像一般站立在各个路口指挥疏导;所有的考生车打着急行灯一路畅通奔赴考点,不受信号灯和转弯标志的限制。
这一天,哈尔滨市区2.5万名考生没有一人因堵车迟到而被取消高考资格。
2005年,哈尔滨市交警支队被授予全省公安系统文明单位,哈尔滨市公安局在全市“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评比中被评为“最佳单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