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的另一种“三高”(组图)
警察与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高,这个特殊群体最需要心灵的呵护和心理支持。有调查表明,在所有的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属于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三高”人员,警察已成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
据心理学家研究统计,警察仅仅在他成为警察的头三年里头,他耳闻目睹的这些社会的阴暗面、丑恶面就比社会上的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生当中见到感受到的还要多得多。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地高居首位。
怕见领导是通病?
在采访中我们找到了几位本地不同职位的警察述说“心病”。
“民警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导致心理负担过重。没有固定的战场和时间,警情难以预测,长时间处于待命和警惕状态,张弛失衡;职业风险大,民警自身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加剧。”昆明市公安局一位分局长这样说。“上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社会的公开承诺有的不能顺利履行,领导也失望群众也不理解,自己更是感到挫败和压力。”一位刑警队长这样说。
“因为警察的身份处处考虑社会责任、工作职责、公众形象,一言一行身上都仿佛上了枷锁。对家庭又时时都不能尽责,满心愧疚。”一位民警这样说。三个人共同的“心理障碍”就是“怕见领导”。“总是拼尽了全力仍觉得做的还不够,事情总是做不完,不知该如何面对领导的询问。面对群众时也是诚惶诚恐。
违法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暴力拒捕,暴力阻挠执行公务,围攻、袭击、侵害民警情况增多;民警在执法中心理压力大,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有人对公安工作理解、配合不够,甚至无理取闹,妨碍公务,给工作增加了许多不便和压力;改革阵痛的冲击,事业与家庭矛盾使民警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而且,警察的心理压力还来源于职业带来的孤独。警察角色所特有的危险性和紧张性使得他们总是感到自己被一种敌对的力量所包围。
“在许多人心目中,警察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警察就是个普通人,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工作任务艰巨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完成而产生自杀的念头;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危机而采取过激行为,并进而导致‘激情犯罪’”。一位刑警大队长坦言,“公安部进行侦(查)防(范)机制改革后,绝大多数刑案都归给了刑警,现在都搞包案到组到人,案子破不了,就挂在你的头上。对刑警而言,除了案件还是案件。在很多刑警的脑海里,凶杀现场的情景,社会阴暗面的东西常常闪现,思维就像拧紧的闹钟发条一样,有时真的会让人感觉崩溃。暴力血腥场面的冲击、社会黑暗面的冲击、关乎别人人生甚至人命时执法公正的压力、群众不理解的压力、破案任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林林种种的压力和冲击像山一样挤压在心头。在我市,就有刑警因压力太大精神失常,还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工作压力太大而产生自杀的念头。”
警察负荷多少?
常常在老百姓看来“权力无限”的警察,实际上也有多种基本人权易受损害,这在客观上使他们的心理常常处于失衡之中。“就警察而言,他首先是一个公民,其次才是一名警察。”
警察最易受损的几种权利是:生命权、人格权、名誉权、休息权、合法取得报酬的权利。其中以休息权被侵害最为普遍。警察都遭遇过所谓的“停休”,即被迫放弃休假。市公安局一位刑侦队刑警说,他们长期超负荷工作,几乎每天加班加点。
据统计,我国警察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其他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与警察任务的广泛和繁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警力的捉襟见肘,因此,加班加点成为警察的家常便饭,节假日休息成为众多警察的奢望。一些突发性事件更让警察食无定量、睡不应时,生物钟遭到破坏。
警察工作时间长,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生活无规律,与家人无法步调一致;顾及家庭少,与家人感情难以完全融合;时刻处于危险地带,留给家人无限的担心。有调查显示,中国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总也做不完的事,让警察疲于奔命,这必然引发心力交瘁、厌倦、烦躁等不良心境。
而且,警察工作量很大,但实际的收入却和其他公务员相差无几,甚至还要低一些。按照经济学的“高付出、高回报”的规律,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让警察保持良好心态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作为公安新闻记者,每次看到派出所外头“24小时办公”的牌子,记者都能从中看到警察们整天忙忙碌碌处理大小事情的身影;但从牌子上看不到的是,不少警察身上还背负着破案、抓人等业务指标,还有催款、集资、追缴罚款等想也想不到的“任务”。
有些“任务”在模糊的职责要求中超越了单纯的,从我们对人民警察的感情上,从我们对人民警察的期望上,从我们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上,都不能回避一个问题:警察为什么这么累?维护治安、防止犯罪的事儿有多重?
不能流血又流泪
“许多地区公安经费不足,技能训练、装备陈旧导致警力下降。警察不能有效保护自己,首先要为自身生命安全担忧。”那位公安分局的局长忧伤地说,“事实上,拖欠警察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某些警察因公殉职之后,会出现基层公安机关拿不出抚恤金的尴尬场面。这都导致警察心理失衡。”
依据规定,人民警察的经费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警察队伍的管理依据“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方针,因此,工资绝大部分和奖金是出于地方财政,由于各地经济水平不均,差距甚为明显。
上海、深圳警察的薪水几乎是某些西部省份同行的10多倍。新疆警察出差到外地办案,住宿报销标准不能超过一天60元。昆明市某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出差费每天45元包干(吃、住、行、通讯等全部花费)。昆明某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后,到外省解救两名被拐妇女,竟没钱买火车票,最后还是县局的党委成员每人回家找钱来借给局里,变成自费打拐办案。
警察一直被认为是“钢筋铁骨”,但是,警察长时间处于待命和警惕状态,近年来袭警事件又不断增多,还要面对投诉受辱、家庭责任等各方面的压力。再加上这么些琐碎不堪耗时耗力的“任务”,警察们的身体再棒,是不是也难撑得住?而且不少地方的经费不到位,民警的生命都没保障,换成你,你还能坚强吗?
据心理学家研究统计,警察仅仅在他成为警察的头三年里头,他耳闻目睹的这些社会的阴暗面、丑恶面就比社会上的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生当中见到感受到的还要多得多。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地高居首位。
![]() |
“民警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导致心理负担过重。没有固定的战场和时间,警情难以预测,长时间处于待命和警惕状态,张弛失衡;职业风险大,民警自身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加剧。”昆明市公安局一位分局长这样说。“上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社会的公开承诺有的不能顺利履行,领导也失望群众也不理解,自己更是感到挫败和压力。”一位刑警队长这样说。
“因为警察的身份处处考虑社会责任、工作职责、公众形象,一言一行身上都仿佛上了枷锁。对家庭又时时都不能尽责,满心愧疚。”一位民警这样说。三个人共同的“心理障碍”就是“怕见领导”。“总是拼尽了全力仍觉得做的还不够,事情总是做不完,不知该如何面对领导的询问。面对群众时也是诚惶诚恐。
违法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暴力拒捕,暴力阻挠执行公务,围攻、袭击、侵害民警情况增多;民警在执法中心理压力大,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有人对公安工作理解、配合不够,甚至无理取闹,妨碍公务,给工作增加了许多不便和压力;改革阵痛的冲击,事业与家庭矛盾使民警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而且,警察的心理压力还来源于职业带来的孤独。警察角色所特有的危险性和紧张性使得他们总是感到自己被一种敌对的力量所包围。
“在许多人心目中,警察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警察就是个普通人,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工作任务艰巨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完成而产生自杀的念头;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危机而采取过激行为,并进而导致‘激情犯罪’”。一位刑警大队长坦言,“公安部进行侦(查)防(范)机制改革后,绝大多数刑案都归给了刑警,现在都搞包案到组到人,案子破不了,就挂在你的头上。对刑警而言,除了案件还是案件。在很多刑警的脑海里,凶杀现场的情景,社会阴暗面的东西常常闪现,思维就像拧紧的闹钟发条一样,有时真的会让人感觉崩溃。暴力血腥场面的冲击、社会黑暗面的冲击、关乎别人人生甚至人命时执法公正的压力、群众不理解的压力、破案任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林林种种的压力和冲击像山一样挤压在心头。在我市,就有刑警因压力太大精神失常,还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工作压力太大而产生自杀的念头。”
![]() |
警察最易受损的几种权利是:生命权、人格权、名誉权、休息权、合法取得报酬的权利。其中以休息权被侵害最为普遍。警察都遭遇过所谓的“停休”,即被迫放弃休假。市公安局一位刑侦队刑警说,他们长期超负荷工作,几乎每天加班加点。
据统计,我国警察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其他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与警察任务的广泛和繁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警力的捉襟见肘,因此,加班加点成为警察的家常便饭,节假日休息成为众多警察的奢望。一些突发性事件更让警察食无定量、睡不应时,生物钟遭到破坏。
警察工作时间长,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生活无规律,与家人无法步调一致;顾及家庭少,与家人感情难以完全融合;时刻处于危险地带,留给家人无限的担心。有调查显示,中国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总也做不完的事,让警察疲于奔命,这必然引发心力交瘁、厌倦、烦躁等不良心境。
而且,警察工作量很大,但实际的收入却和其他公务员相差无几,甚至还要低一些。按照经济学的“高付出、高回报”的规律,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让警察保持良好心态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作为公安新闻记者,每次看到派出所外头“24小时办公”的牌子,记者都能从中看到警察们整天忙忙碌碌处理大小事情的身影;但从牌子上看不到的是,不少警察身上还背负着破案、抓人等业务指标,还有催款、集资、追缴罚款等想也想不到的“任务”。
有些“任务”在模糊的职责要求中超越了单纯的,从我们对人民警察的感情上,从我们对人民警察的期望上,从我们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上,都不能回避一个问题:警察为什么这么累?维护治安、防止犯罪的事儿有多重?
![]() |
“许多地区公安经费不足,技能训练、装备陈旧导致警力下降。警察不能有效保护自己,首先要为自身生命安全担忧。”那位公安分局的局长忧伤地说,“事实上,拖欠警察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某些警察因公殉职之后,会出现基层公安机关拿不出抚恤金的尴尬场面。这都导致警察心理失衡。”
依据规定,人民警察的经费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警察队伍的管理依据“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方针,因此,工资绝大部分和奖金是出于地方财政,由于各地经济水平不均,差距甚为明显。
上海、深圳警察的薪水几乎是某些西部省份同行的10多倍。新疆警察出差到外地办案,住宿报销标准不能超过一天60元。昆明市某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出差费每天45元包干(吃、住、行、通讯等全部花费)。昆明某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后,到外省解救两名被拐妇女,竟没钱买火车票,最后还是县局的党委成员每人回家找钱来借给局里,变成自费打拐办案。
警察一直被认为是“钢筋铁骨”,但是,警察长时间处于待命和警惕状态,近年来袭警事件又不断增多,还要面对投诉受辱、家庭责任等各方面的压力。再加上这么些琐碎不堪耗时耗力的“任务”,警察们的身体再棒,是不是也难撑得住?而且不少地方的经费不到位,民警的生命都没保障,换成你,你还能坚强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