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在线>详细内容

警察在线

广州组建千人便衣警察支队“精确打击”街面犯罪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熊剑锋 发布时间:2006-04-18 18:35:03 浏览次数: 【字体:
 个子不高的陈军皮肤黝黑,不善言辞,只有颇具沉默气质这一点尚能满足人们对便衣警察的部分想象,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18个月破案200多起案件的“金牌探长”。

  像陈军这样的便衣“金牌探长”,广州市越秀区的便衣大队里还有300名。这个定位于专门打击街面犯罪的便衣侦查大队成立于2004年6月份,是全国范围内第一家专门针对街面犯罪而成立的便衣大队。

  除此之外,这里还是广州警方创新的一个试点。在此基础上,警方正在探索取证、打击方式等多方面的警务工作和运行机制创新。

  从“运动式”到“精确打击”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广州警务问题的“导火索”,是3月31日晚上的一场伏击。当晚,陈军的探组在广州越秀公园伏击破获一起抢劫案,并击毙其中一个劫匪。

  此前一天,3月30日,在越秀区公安分局研判组专门提供给便衣警察支队的最新的《警情信息》上,陈军发现,越秀公园正门一带“双抢”出现反弹的势头,而且最近发生的几起案件作案手法相似。

  根据自己十多年的刑侦经验,陈军初步判断,这些案件很有可能是一个团伙所为。随即陈军给自己探组的探员下达指令:明晚六点,越秀公园门口车站上班。

  这是一个便衣大队的便衣警察工作的典型,也是警务工作机制创新的内容之一。

  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主任罗裕秋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与过去“平时被动、静态防治”,特殊时期采取拉网式、运动式、无目标的大清洗不同,便衣大队采取的是主动出击和“精确打击”的工作机制。

  110报警台是这套机制的开始端,群众报警的数据在这里集中,并被送到便衣大队里的研判组。研判组对警情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后,向全区27个探组成员提交一份《警情信息》。

  在这份《警情信息》上,全市街面犯罪的多发区和高发区的作案手段、地点、时间规律,犯罪分子的长相面貌特征等详细信息,将被提供给各探员探长们参考,探长们据此选择出击的时间和地点。

  便衣警察一般采取的是伏击和跟踪的方式。3月31日晚上,陈军和两个组员在六点准时来到解放北路越秀公园门口车站路段“上班”。

  没观察多久,三个形迹可疑的瘦个子年轻人吸引了他们的注意,这三个年轻人一会聚集,一会分开,装作要乘车的样子,眼睛却紧盯着过往的行人,外貌特征符合《警情信息》上的描述,于是陈军开始安排探员伏击。

  在这条南北走向的干道上,陈军安排两个组员卡住了两端,自己埋伏在车站对面的绿化带中。夜幕降临,灯光灰暗的绿化带里,陈军睁大眼睛紧盯着对面的车站,就等目标行动。

  20万个摄像头之辩

  “便衣大队的做法,我们也是在与犯罪分子的反复斗争中摸索出来的(方法)。”罗裕秋说。

  越秀区公安分局下辖区域中繁华商业区属于全广州最多的,各种车站码头也最多,“双抢”形势之严峻居全市各区之首。然而,长期以来让警方头痛不已的是取证难的问题。

  罗裕秋表示,一方面这是由“双抢”等街面犯罪的特点所决定的,很多案件往往难以依靠当事人和目击证人取证。而采取拉网式、运动式、无目标的大规模打击的方式因为这个问题也渐渐失去了效果。

  “很多惯犯慢慢掌握了警方的打击规律,并且能针对性地作出反应,这进一步加大了取证的难度。”罗裕秋说。

  对此,广州警方也不断地吸取教训,采取反制措施。在3月底的广州市两会上,主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张桂芳透露,将用两年时间完成25万个监控摄像头的建设和改建,覆盖全市70%以上公共场所,届时取证难的问题将得到缓解。

  比起事后反应的工作机制,便衣大队现场打击街面犯罪的方式更有利于取证。为了等到这一刻,那天晚上陈军在绿化带蹲了将近三个小时。

  经历了其间的两次作案未遂,晚上10点15分,一名犯罪嫌疑人从后面勒住了一位娇小女性的脖子,另一名团伙成员用尖刀指向受害人,还有一个下手抢夺当事人的提包。

  陈军和另外两个探员马上冲了上去,一场追逐后,两名犯罪嫌疑人被捉住,另外一名则因拒捕而被当场击毙。

  呼叫救护车、把受害当事人留下作证、保护现场并取出随身的相机等设备取证,这是陈军回到枪击现场第一时间内做的头几件事情。

  越秀区便衣大队成立一年半以来的打击成果充分说明了问题。据越秀区公安分局警察黄岳林透露,在18个月的时间里,便衣大队抓获了5000多名犯罪嫌疑人,因为证据充分,被判刑送进监狱的达到了4000多名。

  “这么高的比率是前所未有的,取得了很好的打击效果,现在火车站的治安情况比以前好100倍。”黄岳林对此颇为自豪。开枪,还是不开枪?

  当晚开枪的是探员蓝警官,实际上总共开了四枪,第一枪警告,后面三枪分别击中了匪徒的胸部和脖子,脖子那枪是致命的一枪。

  当晚,三名警官都没有穿防弹衣,“当时被击毙的那个匪徒手持尖刀,在鸣枪警告的情况下,仍持刀刺向小蓝。”陈军回忆说,“第二枪击中了上身的非致命部位,匪徒仍意图反抗袭击小蓝,小蓝又开两枪终于将对方击倒。”

  随后,4月3日,越秀警方召开表彰会,奖励三名警官每人一万元。越秀区警方在会上表示,省市领导在事发后几天内纷纷打电话到越秀公安分局称:“这枪打得好。”

  4月4日,在广州市第一季度治安形势分析会上,主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张桂芳表示,干警要敢于履行职责,用法律武器打击犯罪。尤其是在执勤中面对“砍手党”等严重威胁群众和干警安全时,干警要敢于开枪,否则,“那是民警的悲哀”。

  开不开枪的话题,随后也引起了争论。在新浪网上,在近万名参与调查的网友当中,更是有近八成网友赞成警察要敢于开枪。也有学者表示,警察开枪应慎之又慎。

  “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符合两个条件就应该开枪,其一警察自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其二人民群众的安全受到威胁。”罗裕秋表示,目前警方的态度是该开枪的时候就开枪。

  “其实我们并不想给社会留下警察喜欢开枪的印象。”作为一线探长的陈军表示,实际情况中,警察面临危险的情况越来越多,2006年到现在为止,广州又有一名警察殉职。

  开枪与否的争论,并不能妨碍广州对便衣大队模式的推广。现在这一模式已经被推广到广州全市。3月17日,广州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正式挂牌成立,年内这支队伍将扩充到1000人。对于这个饱受“双抢”困扰的城市来说,这或许是静悄悄而快速的一大步。

  (按照警方保密要求,文中陈军为化名)

街面犯罪 广州 便衣警察支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