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海地维和警察:最危险的工作是解救人质
防暴队员在买菜
记者在现场进行采访
法治在线12月30日播出节目《探访125名中国海地维和防暴警察》,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
海地是位于大西洋西岸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岛国,对中国人来说,这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2004年2月,随着海地前总统阿里斯蒂德下台以来,这里动乱的局势逐渐为全球所瞩目。应联合国的邀请,中国派遣的一支由125人组成的维和防暴队于同年10月也第一次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海地由此也成为了许多中国人关心和关注的焦点。为了探访这里的125名中国维和防暴警察,法治在线的记者也第一次踏上西半球这片陌生的土地.
来到海地的第二天,记者就跟随队员一起外出执行勤务。武装巡逻,是防暴队在海地执行的常规任务之一。现在的这批队员,是抵达海地的第二期防暴队,他们接替了前期业已完成8个月任务的首批防暴队。他们由广东省公安厅组建,所有人员全部来自广东公安系统。
防暴队员告诉我们,现在巡逻的路段,是太子港最为混乱的太阳城地区。这一点,从街道两旁胆痕累累的建筑物就可以看出来。
现场:“看那屋顶上面,全是子弹打的”
画面中这个蓝白相间的建筑,就是海地常见的警察局,不过它已经被武装份子催毁掉了,只剩下废弃的断壁残垣。在骚乱中,很多警察局经历了同样的命运,非法武装份子冲击警察局甚至杀害政府警察。
在这段巡逻路段上,不时可以看见其它国家的装甲车辆和武装人员,不同国家的车辆相遇时,有时会友好的和打个招呼。目前,在海地大约有34个国家的约6000名军事人员及1500名警察,他们接替业已瘫痪的海地警察机构,维持社会治安及基本的社会秩序。它们在同一个组织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也就是简称联海团的机构下,协调工作。
记者出镜:“这里是海地著名的联合广场”
海地位于北纬20度以南,赤道以北,属于典型的热带气候。在巡逻中,由于随时都有可能受到袭击,队员们一般都只能呆在装甲车里,头戴钢盔,身穿厚厚的防弹服,高温对他们来说,是比流弹更加常见的一种考验。出发前,我们事先随身带了一个温度计,现在看指针所显示的温度,已经达到摄氏40度。
队员:“现在是海地的冬天,最舒服的时候,夏天最热的时候,车内的温度能达到五六十度”
由于连年战乱造成的贫穷,使得政府无力顾及公共卫生,在太子港的大街上,看不到任何卫生设施,也没有一个公共厕所,垃圾遍地,蚊虫漫天,防暴队员中,有不少患过皮肤病,还有的染上了登革热。
而只有回到营区,队员们才能让蹦紧的神经得到稍许松懈。营区位于太子港索拉比工业区,原来是一个废弃的旧仓库,由队员们自己动手改建成了现在的样子。在这里,宿舍食堂医疗室甚至连野战淋车一应俱全。虽然地方很小,但是干净卫生,与一墙之隔的外界,犹如两个世界。
在海地防暴队最危险的工作就是解救人质。近段以来,绑架案件人质的案件在太子港时有发生。一些武装分子或非法团体为索取赎金,频繁策动绑架活动,绑架的对象主要是外国人 本地的富人,甚至外交官。在我们到达海地的第三天一早,防暴队接到联海团行动部门的通知,要求参与一起搜捕绑匪的行动。
负责此次行动的,是海地警方一个叫做CIPJ的机构,职能类似于我国的刑侦总局,专门负责杀人抢劫等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联海团的反绑架调查组也设立在这里。
中午十二点左右,行动就要开始了,这些穿兰色外套,蒙着黑色口罩的人就是神秘的海地特警,他们十分勇敢,往往在行动一线冲锋陷阵,由于害怕非法武装份子报复,他们一般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与中国的防暴队员相比,他们的装备明显差了很多,很多人的武器都很破旧,而且防弹衣看上去也很单薄。
中午十二点左右,行动正式开始了,这次行动由海地特警队的12名队员和我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20名突击队队员组成,防暴队调动了三台装甲车参与行动,为行动提供警戒及必要的火力支援。
根据海地警方得到的线索,在德尔玛大街30号的一个汽车修理厂内发现了被绑架人质的汽车。
接近目标区域后,防暴队的三辆装甲车迅速对汽车修理厂外围街道进行了封锁,海地特警和中国突击队员随后进入修理厂内展开搜查。
很快,警方找到了人质的汽车,但没有发现人质及绑匪。双方队员继续沿公路向山坡上方搜索。在山坡中部的一所民宅内,警方发现了躲藏在房屋地窖的四名嫌疑人,经过一番对峙,警方将他们一举抓获。
每次完成任务,队员们都要仔细的将武器擦拭一遍。在整个维和任务区,中国防暴队的装备也算是一流的,对于这些几乎不离身的伙伴,队员们也是十分爱惜。
在营区,随时都可以看到前来联络工作的其他国家的维和警察,这时候,队员们自备的茶具就成了重要的外交工具。几乎每个到中国营区来的外国警察都喝过这样的工夫茶。小小的茶杯既表达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七名来自加拿大的民事警察今天将前往太子港一个叫CASON的警察局进行登记工作,中国防暴队将负责他们的安全保卫工作。
在海地,由于非法武装份子的扰乱和冲击,很多警察局被迫关闭,而在警局上班的警察,大都脱下警服回到了家中。联海团现在的工作中,就是要帮助海地重建自己的警察部队,包括对原有的警察进行重新登记。以及招募 训练新的警察。
照相、打纸摸、验
由于内乱,这个国家已经成为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里的人每天只吃两顿,有时候午餐就是一根香蕉。由于物产贫乏,海地主要的食品如大米及蔬菜都需要进口,因此当地物价也极高。各个国家维和部队的食品虽然都由联合国统一配备,但蔬菜水果之类的仍是十分匮乏。为了保证队员在高强度的工作下补充好营养,有时候,负责后勤的队员也偶尔上当地的超市进行采买。
“就这么一点就20多块,海地元和人民币差不多,2根葱就25块多钱”
在超市,我们发现不少有来自中国的商品,这些打印上MADE IN CHINA标志的小商品,总让队员们觉得非常亲切。
在勤务不太繁忙的时候,防暴队的小伙子们,也会定期抽空和营区周边一些警局举办一些交流活动。
由于中国与海地相距遥远,当地人对中国并不是十分了解,象这个小伙子,对于中国的概念还完全停留在对李小龙式的中国功夫崇拜。当我们的警官告诉他们那只是电影,并强调中国警察在执行任务中更多注重实用手段,不少人还不以为然,甚至要求亲自上来挑战。
通过这样的活动,防暴队教会当地警察一些基本的战术技能,同时在交流中互相成为好朋友。
“我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富有 科技非常发达的国家”
在海地,中国防暴队已经执行了大约一年零六个月的任务,驻守在海地两个最危险的区域太阳城和贝莱尔,执行过多次解救人质 要人保卫 及大型清剿的活动。以往骚乱最为频仍的贝莱尔地区,经过中国防暴队和巴西军队的联合驻守,如今已成为了联海团治安整顿颇为成功的模范区域,中国防暴队在海地的表现,也多次赢得了同行及联合国有关官员的高度评价。
联合国维和行政部主管 马克 克罗克尔
中国防暴队已经做的工作非常出色我可以负责任毫不夸张的说。
他们来海地以后 每一个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中国防暴队是纪律严明
工作努力 常有激情的一支队伍
结束语:7天的海地之行结束了,海地留给我们的印象是满目创痍布满弹孔的墙壁和被饥饿和战乱摧残的百姓的面孔。在海地,不论是记者还是防暴队员们,一个共同的感触就是和平真的是太重要了,我们庆幸自己的国家有一个强大的稳定与安全的环境,也唯有祝愿,在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的努力下,早日还这些身处动乱地区的人民以和平与安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