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大连公安:跨越八十载的忠诚守护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艺
1945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最早的城市人民公安机关“大连市警察总局”成立,由此开启大连公安事业新篇章。
八十载发展征程,八十载红色血脉。大连公安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升公安队伍政治能力和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统筹推进主战升级、主防扎根、改革增效、正风肃纪、数据赋能等一系列工作,以奋力书写新时代公安工作新篇章的鲜活实践,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
守正创新,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
1946年3月1日,大连地区开始推行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在对辖区居民逐人调查登记的基础上,按户核发户口簿,并由公安机关开始实行户口统计月报制度,这也是全国公安机关第一个推行规范系统、全面标准的户籍管理制度。
大连公安的“首创”不仅于此,它也是第一个开展具有公安划时代意义的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公安机关,1997年,大连公安便以队伍规范化建设为目标作出了系统性标准化的总体设计;1998年全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大连召开,当前全国公安系统建筑风格统一的蓝白外观,公安装备制式化……都是起源于这次会议。
近年来,大连公安深化各项公安改革,创造性推行《区县市公安刑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建立市局基础管控中心,构建市局基础管控中心—分局基础管控中心—派出所勤务指挥室—社区民警的“四级”基础管控工作模式,扎实开展基础信息收集,全力做好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服务群众工作,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大连公安连续三届榜上有名。建强市局情报指挥中心,整合全市原有11个110报警服务台,实现全域“统一接警、快速处置”,真正让百姓感受到民警就在身边。
在此基础上,大连公安全面取消对区、市、县公安(分)局和派出所的绩效考核指标,通过治理质效进行科学管理,让民警将精力真正投入到惠及民生的工作上去。
改革的变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前9个月,全市刑事警情数、刑事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15.75%和1.95%,治安案件结案率同比上升12.15个百分点,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珍爱荣誉,崇尚英雄
——敢打必胜的职业品格
早在1946年建警初期,大连公安就开展了立功创模活动,奠定了大连公安队伍始终保持“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的优良传统的根基,使一代代大连公安人有榜样、有目标,涌现出了毛子圣、曹富、姜廷顺、赵振金、孙毅、孙涛、刘红连等众多楷模。
近年来,大连公安更是将这种精神持续发扬光大。高新园区分局龙王塘派出所二级高级警长徐进祥,从警8年、200余万字的记录,堆叠成38本厚薄不一的笔记本,《人民日报》曾在版面头题报道其事迹。全市公安机关也开展向徐进祥同志学习活动。如今,他总结出的《雷锋式警务室经验材料汇编》里收录的一线案例已成为全市300多个社区警务室鲜活的教材,完成了从“一人之心”到“众人之行”的宝贵传递。
为进一步扩大榜样的影响力,大连公安创造性制定“积分制”择优晋升职级办法。具体设计上,“积分制”办法综合考虑民警的贡献和资历。2024年,49岁的徐进祥作为优秀社区民警代表晋升二级高级警长,成为全市首名“白衬衣”社区民警。
无论是选人用人,还是职级晋升,大连公安通过一项项改革成果,充分点燃了广大民警对组织的信任、干事创业的激情。
热爱家乡,报效祖国
——服务大局的家国情怀
解放战争时期,大连公安就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勇担历史重任。按照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治委员罗荣桓的指示,“大连一是要把警察武装搞起来,培养公安干部,迎接全国的解放。在城市搞警察建设大连是第一个,待全国解放了要从你们这里调警察”。大连公安从1946年起,3年总计开拔奔赴前线兵源共6批3.27万余人,相当于一个军的编制,从大连公安走出赵杰、何振亚、张梓桢、李桂林、陈美福等5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在深入开展反诈人民战争的当下,大连公安更是使命在肩,义不容辞。通过建立市局侦查中心,通过“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集成作战,大连公安形成破解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就通过大数据模型抓获取现车手227名,现场缴获现金1676.68万元。依托“情报导侦”,建立“大清查”工作模式,大连公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6次统一清查整治行动中,提前分析下发线索,有的放矢开展打击整治工作,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700余人,整改安全隐患9000余处,有效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今年10月初,大连英博主场比赛中,共有61616名球迷来到现场,再次刷新了梭鱼湾足球场的上座纪录,今年以来位列亚洲第一。大连公安将赛事安保作为展示大连城市形象的契机,建立梭鱼湾球场的全覆盖视频指挥系统,实现科学精准指挥调度,保障活动现场秩序井然。“进场离场很‘丝滑’,特别有安全感!”来自青岛的球迷王先生说。去年以来,大连公安圆满完成各项赛事、演出等2000余场大型活动的安保任务,用“安全感”拉满市民游客的“体验感”,全力以赴为城市呈现精彩活动保驾护航。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专群结合”的制胜法宝
80年来,大连公安未曾改变的是为民情怀。
1947年1月,大连市公安总局制定并公布了《拥政爱民公约》,全局公安民警热情高涨,服务群众。后来,大连市政府将开展“拥政爱民运动月”活动中最活跃的芝生街更名为拥警街。
近年来,大连公安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之举。政务窗口一律7×24小时服务、早晚护学岗日日不间断、所有企业批量办事一律上门办……2024年大连公安提出“五个一律、五个零容忍”10条硬举措。今年2月,大连公安又向全社会推出“便民利企9条举措”。在这一系列机制的加持下,坚持“公安工作就是要做实的事”已经成为大连公安的“习惯”,让公安政务服务有了更暖的温度——对2091件“局长直通车”诉求工单,件件盯办,件件反馈,满意率达97.95%;经济犯罪法律服务热线为171家企业答疑解惑,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80万余元;实行办案协作提级审核制度,对全部异地办案协作事项提级至市级公安机关审核,依法保护本地企业合法权益;将首次交通违法警告情形从20种大幅增至229种,对6个月内首次违法的轻微行为,仅予以警告,不扣分、不处罚,已有52万余名符合“首违警告”情形的驾驶人受益,占同期总处罚数的19.91%。主城区早晚高峰时段快处轻微交通事故3.4万余起,全部在10分钟内完成现场处置,有效缓解高峰时段因事故造成拥堵的现象;群众累计使用大连公安“一码通”查询政务信息22.7万余人次,“便民利企9条举措”取得良好社会效果,赢得市民广泛好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