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公安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警共识
连廊顶部蓝色光伏板“点绿成金”、新能源公务车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近年来,苏州市公安局紧盯警务资源节能增效的根本目标,聚焦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全面落实新警务理念、新运行模式、新技术装备、新管理体系“四新”要求,持续完善警务装备管理机制,探索共建共享模式,实现有限警务资源的高效集约,让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警共识。
完善管理 持续优化全生命周期
“车载智能装备箱一周未充电,电量不足10%,请及时充电续航。”苏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狮山派出所装备管理民警庞丹霞接到智能装备管理平台推送的一则工作提示,第一时间将装备室内的车载装备箱进行充电,尽快恢复设备的正常状态。
“我们依托智能管理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对入库警务装备进行标签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庞丹霞介绍说,后台对入库智能警务装备的充电时长、使用期限等事项进行标注,实时感知装备状况,及时提醒管理民警进行维护。不仅保障各类警务装备保持最佳状态,也无形中避免了装备的损耗,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对现有警务装备的管理中,苏州公安探索“平台管理+制度保障”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借力智能管理平台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严格制定并落实管理制度,实现对装备资产新增、使用、转移、维护等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
不仅如此,苏州公安坚持对国有资产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模式的探索。2021年,苏州市公安局出台《苏州市公安局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基本原则,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完善优化了资产新增、转移、减少等环节的闭环管理流程。
“将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到人、制度规范到日常,每一名使用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其名下的资产直接负责,提升主人翁意识,发挥资产日常维护的主体责任。”苏州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副处长赵琴说。
后台平台数据精准,制度保障严格规范,两者的结合也进一步推动了对警务装备和资产的配置更合理、管理更科学、使用更规范。以狮山派出所为例,自智能装备管理平台运行以来,该所警务装备平均使用寿命延长25%,装备报废率同比下降32.7%。
科学统筹 共建共享区域警务资源
在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组织的一场位于山林地区的“魔鬼周”集训现场,全副武装的特警队员们挥汗如雨,在烈日下对搜索抓捕、狙击射击、极限体能等训练项目进行演练。在现场附近山林间的空地上,一辆辆不同功能的警务方舱严阵以待。这些来自于全市公安机关警保部门的警务方舱由市局统一调动,为此次集训提供用电、住宿、餐饮等保障。
“我们按照‘错位建设,区域共享’的理念,在全市范围科学布建33个可快速调用、满足勤务保障需要的保障方舱。”苏州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装备科科长肖少华介绍。各地保障方舱除建设必备基础方舱外,按照功能定位采取错位建设,达到功能不一又互为补充的作用,一旦集中调配可实现模块化组合。
“这样的建设模式是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导致资金浪费,各地也是贴近实战按需建设的。”肖少华说。“一旦遇到马拉松等线路长、区域大的大型赛事活动安保工作时,我们也会根据实际需要,由市局层面统筹协调、跨区调动。”
在此基础上,苏州公安在全省率先打造“1+1+N”机动化保障体系,依托模块化机动保障运行模式,形成快速投放、手段多样、应用灵活的区域机动保障能力,在应急救援、安全保卫、实战轮训等工作中发挥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边是基层的需求,一边是有限的资金。对于这个矛盾题,苏州公安在夯实基层基础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市局统筹资源、板块错位建设、协同集约管理的答案。为突出精准保障,苏州公安参照建设机动化警务装备的经验做法,在为警务工作配备有毒气体液体检测、便携式X光机等“贵重安检设备”时,建立“属地保管、全市调度”的管理模式,加强高精尖装备的共建共享;同时,推动建设线上数智仓,对接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线上公物仓,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供需信息实时呈现,入仓、调拨、借用等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为闲置资产搭建“共享舞台”。
点滴养成 引领绿色低碳新风尚
一片片光伏板整齐排列,如同蓝色宝石镶嵌在苏州市公安局屋顶,将阳光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苏州公安融入全市屋顶光伏项目建设,利用办公楼空闲屋顶,为光伏设施落地提供条件。这些已在屋顶“安家”的光伏设施运行8个月已经发出6.6万度绿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0吨。
每年,按照实战化需要与新能源选型要求,苏州公安将纯电、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电车等新能源车型,纳入每年的公务用车更新计划,并配备智能充电装置实现无感化充电功能。截至目前,市区公安机关新能源车型总量达到车辆总数的14%,全市公车运维费用大幅下降。
苏州市公安局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融入到基础建设和警务保障工作中,也将绿色低碳理念点滴融入警务人员的工作生活,潜移默化地成为大家的思想共识。
苏州公安积极推进警务保障信息化运作,自主研发“苏州公安财务服务监管平台”,让各项经济业务在系统中规范流转、全面留痕;针对民警尺寸不合的闲置警服,警务保障部门积极协调民警间“自主调换为主,配发调整为辅”的保障机制,避免警服闲置浪费;在市局内部,每个楼层,都建有专门的分类垃圾存放点,先后组织开展多场次的“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公益宣传行动,引导警务人员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