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证说话” 李敏的二十年刑事技术生涯
在宁夏公安厅警务技术勘验鉴定中心的一间实验室里,55岁的李敏轻轻抚过一台精密仪器。从警校教师到刑事技术一线,她用二十年光阴,让无数沉默的物证“开口说话”,揭开案件真相。
2003年,30多岁的李敏做出人生重要抉择——离开警校讲台,加入宁夏公安厅刑事技术部门。“当时总觉得,学的知识该用在实战一线。”这一转身,便是二十年与痕迹、物证的朝夕相对。她的工作日常,是奔赴各类现场:从血腥的命案现场到爆炸现场,从一枚指纹到一根发丝,用科学“翻译”每一条物证密码。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DNA专业的领头人,始终着力推进宁夏公安DNA数据库建设应用,使宁夏公安DNA数据库从无到有,到成为如今侦查破案的重要技术。
作为宁夏首批刑事技术女警,她认为女性的细心、感性的特质是独特优势:“面对受害者,总想替她们讨个公道。”在一起女性被杀案中,她通过枕头上细微痕迹,推翻“情夫作案”的误判,让潜逃多年的真凶落网。“男性同事可能更关注显性证据,但灰尘分布、物品移位这些细节,往往是破案关键。可以说,这项工作男女搭配绝对是1+1大于2的效果。”
如今,55岁的她仍奔波在实验室与现场之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是她对未破积案的态度。谈及职业生涯,她目光灼灼:“刑事技术是让人保持年轻的职业——犯罪在变,技术在变,但让真相水落石出的信念永远不会变。”
终审:dongyi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