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显成效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7日讯 派出所民警走街串巷,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警出警、无警巡逻,及时处置突发事件;通过视频追踪、精准研判,迅速制定抓捕方案……这是新警务模式下,我省公安机关派出所民警工作的日常。
过去,是“下社区”,如今,是“驻社区”,这就是“两队一室”改革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今年以来,我省公安机关实施“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不断优化警力配置,创新勤务模式,进一步推动警务工作更加集约高效、勤务运行更加科学精准、应急响应更加灵敏迅速。
辖区画面实时回传、指令处置快速规范、合成作战配合紧密……今年初以来,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禾山派出所围绕“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针对派出所末端智慧警务的实战需要,积极探索“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建立集扁平化指挥和精准化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室,打造派出所智慧警务指挥中枢,深度融合指挥调度、合成研判、执法监督、综合管理等职能,不断挖掘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工作效能,高效融合各类信息,全力服务派出所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辖区管理防范工作上来。
做精综合指挥室
打造“最强大脑”
“小陈,安兜菜市场附近交通拥堵,疑似有群众发生纠纷,你距离最近,请快速到场处置。”
“老李,火炬东路一塑料加工厂车间着火,请快速出警……小陈,你们辖区距离着火点较近,立即协助消防人员安排群众疏散。”
“小刘,有一疑似网上在逃人员周某在辖区某处出现……”
……
智能感知设备、勤务安排、警情研判……11月2日,记者走进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禾山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值班民警正快速、精准派警处置辖区各类警情,使接处警时间大大缩短,处警效率有效提升。
一屏观全域,一网联全区。综合指挥室整合了原有的值班室、研判室、法制室等功能,完善了电台、5G执法仪等终端设备配置,推动指挥、服务、保障功能由“分散式”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各类勤务要素“一图展示”,构建直观高效的指挥调度中枢平台。
综合指挥室定人、定责、定岗,明确职责任务。带班所领导担任指挥长,统筹全天指挥调度;值班民警担任指挥员,负责协助指挥长统筹各岗位运作;警情处置、勤务调度、视频巡查等8个岗位各司其职,扁平运作,确保“信息即时共享、情报即时支撑、保障即时到位、责任即时落实”。
“为做实‘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我所还建立‘线上+线下’的‘日周调度’勤务运作机制。”综合指挥室主任黄国平介绍,线上,8个岗位民警向“综合指挥调度群”实时推送各自工作信息,所长、指挥长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全所工作态势,线上实时调度,高效指挥;线下,各岗位分析汇总形成“周质态分析报告”,召开每周一会,深度研判分析,查找工作短板,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
此外,通过对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管理防范工作情况统计、分析和研判,综合指挥室在接收上级情指中心指令的同时还能实时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和日常警情处置情况,“智慧大脑”在总体调度辖区基层警务工作、调取侦办案件视频证据、开展辖区各类安保工作中,让每一起警情有了提前分析研判、证据保全、执法监督。
做专案件办理队
锻造“执法尖刀”
“两队一室”警务运行下,案件办理队和社区警务队一“打”一“防”,犹如派出所的两只“拳头”,将有限的警力充实到更基层、更一线,实现就地就近接处警,就地就近调纠纷。
10月17日,禾山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连续接报3起群众报警,称辖区有人冒充物业人员以出租停车位为由实施诈骗。综合指挥室第一时间将线索上传指挥长、下送至社区警务队,属地社区民警立即开展核查,并将情况反馈至案件办理队。最终,在社区民警与情报支撑岗民警协作下,办案队民警快速锁定嫌疑人曾某,并敦促嫌疑人于当晚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过去,办案队民警大多围绕案件开展工作,与社区民警衔接较少,对情况的动态感知和精准研判不强,主要靠自己找线索破案。现在,“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后,综合指挥室强化指挥做精“小合成”,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支撑,“两队”与综合指挥室岗位畅通沟通机制,精准指导,做强“大合成”,最大限度发挥“两队”互为协同作战功效,让办案能力进一步增强。
就这样,“一室”充分立足辖区实际开展综合研判,有效牵引“两队”,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合成作战”工作机制,通过明晰工作职责,调精干警力组建专业化、专职化案件办理队,执法办案更加专业高效,派出所打处质效大幅提升。
做实社区警务队
夯实“治理根基”
“以前总是有困难就找警察,但我们也知道有很多问题并不是公安一家单位就能解决的。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在街道、社区,还是在业主群里,都有民警与其他单位人员参与到工作中,问题就好解决了。”这是家住禾美社区的居民胡女士最深切的感受。
胡女士所说的“变化”得益于“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进程的逐步完善。在禾山派出所,社区警务队民警都配备新一代移动警务终端。“从制单、派单、接单,到落地、执行、反馈,不仅每一步操作都能在移动警务终端的‘e治理’APP上实现。还能根据业务标准件聚合成的‘三单一码’,全面实现以标准促规范、以智能增效能。”禾山派出所副所长林恒伟说,将“科技赋能”与“机制适配”相结合,不仅让民警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也最大限度盘活了各类治安力量和社会资源,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今年6月,禾山派出所牵头街道等相关部门成立了以辅警为主力军的大巡防队伍,参与联动出警、应急维稳,基层警力配置有效充实,真正建立起“社区民警牵头,多方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此外,禾山派出所还建立矛盾纠纷前置调解机制,综合指挥室在接到警情、调度处警民警的同时,分级分类调度社区调解员与处警民警一同到场,同步开展化解工作。
有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禾山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共推送矛盾纠纷警情662起,其中通过前置化解437起,化解率达66.01%,为值班警力“分流减负”提供有力支撑。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改革后的警务模式,让禾山派出所辖区网格更细、责任更清、目标更明,指挥更灵活、运行更顺畅、打防更高效,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着力推动了基层治理能力的提档升级,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相关链接>>>
所谓“两队一室”,是指在全市派出所以责任制为核心,统一规范设置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综合指挥室,并进一步明晰职责、优化勤务、量化考评,做实社区警务、做专侦查办案、做强指挥支援的基层警务新模式。早在2012年,厦门市公安局就率先启动综合警务机制改革,历经10年探索,逐步形成现有的派出所“两队一室”新型警务模式,为“派出所主防”提供有力支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今年来,以禾山派出所为例的全市53个行政派出所持续推动“两队一室”改革开花结果,实现了派出所“主防”质效与治安质态“双提升”。接下来,厦门将持续以标准化建设为牵引,不断深化“四化”建设,着力打造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厦门样板”。
(本报记者 叶蔚蓉)
今年以来,上杭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积极探索“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警务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让派出所“主防”职能更加凸显,切实保一方平安。
“软件”升级
提升警务工作规范化
“勤务工作更规范、执法工作更规范、队伍建设更规范,责任督导更明晰、办案流程更明晰、人员分配更明晰。我们以‘三规范 三明晰’为目标,着力提升警务工作规范化水平。”所长江小芳如是说。
7月5日13时许,城郊派出所接报,城西村王某家中现金6000元被盗。综合指挥室接到警情后,立即指令当日案件办理队组织警力侦办。经过现场调查,办案民警向综合指挥室反馈各类现场有效信息。当日值班指挥长组织合成作战,通过视频追踪、精准研判,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行踪。随后,案件办理队制定抓捕方案,联合社区警务队及社会巡防力量开展精准布控,仅3小时就在辖区一出租房抓获嫌疑人江某,追回被盗现金3900余元。
在“两队一室”机制运行后,社区警务队和案件办理队将日常工作中收集排查到的各类信息、线索,及时推送至综合指挥室,综合指挥室发挥警情统筹管理、警务支援调度等作用,形成工作指令,调度“两队”开展勤务。同时,综合指挥室还会第一时间将辖区警情、案件点对点推送给“两队”,根据警情协同处置、案件联动协作、乱点协同整治等机制,统筹指导“两队”高效开展打防管控和服务群众等工作。
“经过改革,分工更明晰,综合指挥室有专人进行接警和案件的分析研判,再将研判信息反馈给我们,信息研判的专业性、时效性大大提升,让我们更专注案件办理。”案件办理队民警黄建平表示。
今年以来,该所立刑事案件192起,同比下降25.58%,辖区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导向明确
推进警务工作精细化
“社区警务中,我们的5个网格警务室,人员比例更加精准了,群众的见警率大大提高。警力的下沉,让作为城乡接合部的警务工作更精细化,排除以往警务繁杂的弊端,可以更专注于服务群众,贴近群众,群众安全感大大提升,服务群众的工作也做得更好了。”社区警务队民警黄信炉表示。
城西网格警务室民警联合城西清村扫楼巡逻队开展“清村扫楼巡山”行动
9月中旬,某社区居民李先生(已故)的妻子谢女士与李先生的弟弟,因共同房产分割发生多次纠纷。社区民警得知此事后,基于前期积累的基层基础,迅速理清调解思路,通过入户走访等形式向周围群众及李先生的堂叔堂兄弟详细了解情况,并协同社区干部、警务助理、网格员多次上门做双方思想工作。10月5日,双方达成协议,成功化解了二人之间的纠纷。
经过改革,该所的社区警务队由原有的5人增加到10人,专职专精于社区警务工作,并实现社区工作精细化,体现在量化考评和队伍管理负面清单中。案件办理队也实现职责任务精细化,按照法定可办理案件清单和不可办理案件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中的案件,案件办理队只负责接警后对前期案件初步侦查,随后便将案件移交至刑侦大队等专业警种办理。同时,以“小案快侦率、案件数量、执法质量”三项指标评判工作绩效,使民警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意识”,效率大大提升。
化繁为简
增强警务工作信息化
8月24日,城郊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接到一电信诈骗预警拦截的指令,值班民警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当事人,但始终占线,无法接通。随后,马上对该当事人当前位置进行圈定,立即调配附近正在社区巡逻的社区民警赶往现场,并通过4G执法记录仪实时回传图像,民警快速研判,仅用十几分钟就找到当事人刘某,及时挽回经济损失。
“信息化警务,让派出所的工作更加清晰、流畅,警力整合和调配的速度大大提高。在综合指挥室,可‘面对面’观察现场,信息直观,不会再出现以往信息交流中的错漏、偏差。派出所警务工作可以精准发力,精准防控。”所副所长、综合指挥室指挥长郭湛如是说。
为打破传统壁垒,立足科技赋能,该所推进“平安家园·智能天网”等信息化建设,综合指挥室“四网合一”做实综合研判勤务指挥平台。民警配备了4G可视执法记录仪,实现警力可视、警情可视、现场可视,指挥长可根据现场回传实时视频及时作出预判发出指令,通过可视化“一张动态图”实现全流程跟踪监督、综合评价。同时,综合指挥室还汇聚公共视频、大数据平台等实战数据资源,以信息研判为核心,多点支撑派出所感知预警、科学布防、精准打击等实战应用和综合管理。
“在大数据、信息化强力支撑下,‘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实现在线实时指挥一步到人,信息全员共享,零时空局限,化‘繁’为‘简’,警务效能提速增效。”江小芳坚定地说。
今年以来,综合指挥室通过视频侦查、信息研判锁定违法嫌疑人356人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18起,及时追赃挽损53万余元,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 王思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