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安向正规化努力 全力推进警务规范化
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队伍正规化建设工作中,广州市公安局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50个大中城市公安局示范单位和全国“一省四市”正规化建设重点指导单位。对此,广州市公安局党委既视为机遇,也当作挑战,全力以赴做好“样板工程”。
警务公开、窗口服务等十余年的警务建设为规范化建设积累了经验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广州市公安局就对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进行探索。市局以“两公开、一监督”为切入点,着力于窗口单位服务功能的改进。1999年实行“警务公开”,从单一的改善“窗口”服务,逐步向行政管理、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等领域改革扩展。2001年,根据广东省公安厅6号令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按照“依法、便民、廉政、高效”的要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七抓”工作思路为主线,创新思维,在工作规范、行为规范、装备规范和监督规范上全力推进警务规范化建设工作,逐步摸索出一套切合实际、标本兼治的覆盖公安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警务规范体系。
广州市公安局针对基层在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执法为民大讨论,同时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指导一线民警,走出执法“困惑”,制定了《广州市公安局执法工作十条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及时出台300多份法律指导意见及指引,编印了42万字的《法规选编》,编撰了45期《广州公安法制》、83期《公安法制动态》,下发了2.6万册民警执法工作必读等资料,在公安局域网上建立了具有较强指导功能的法规库。现市局已初步实现了“执法四化”: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管理制度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把监督、防范工作延伸到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
广州市公安局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狠抓“废、改、立”,先后制定《巡逻警车管理办法》《广州市公安局及其民警公共服务行为规范试行办法》等制度,完善、修订了各警种、部门共36类警务规范汇编,把执法、管理、服务、监督等各项制度融入到规范汇编中。
广州市公安局开通了互联网网站———“广州公安金盾网”,实行网上报警、网上申办业务等,开发了110异地报警功能系统。以“金盾工程”建设为重点,构建公安信息科技平台,至2004年,已建成一个覆盖全市的公安专用通信网,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100多项,基本建立了“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等八大资源库。2003年12月,广州110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报警受理系统前瞻十年社会救助需求的发展态势,采用一级接处警模式,警情直接到了一线单位,成为广州市局处理重大紧急信息、协调处置紧急警务、及时接受群众报警求助的重要部门和主要渠道。市局还配备了高性能多区位安检门、排爆车、排爆机器人、探雷器、现场图像监控车、扫描电镜等先进器材。在2004年的“海鹰行动”中,警方出动直升机、快艇、蛙人等现代警用力量,一举打掉了一个隐匿在珠江口某货船上的制售假烟窝点,查获一条生产线和大量假烟。
广州市公安局坚持岗位练兵与集中强化训练相结合,建立教官人才库,抓好“三个必训”、训考分离和不合格复训制度,结合公安业务创新练兵模式。法制部门首次举办了诉讼培训练兵活动———模拟法庭,通过现场点评,丰富了民警的执法办案技能。同时,在繁华路段、地铁等进行反恐、反劫持演练,达到了贴近实战的练兵效果。在全省公安机关大练兵的13项竞赛中,广州市公安局督察、交警、经侦、治安、科技通信、出入境、网监七个警种以优异成绩力克群雄,总成绩高居全省第一。
广州市公安局大胆改革公安机关行政管理模式,通过完善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以及对“五条禁令”的长抓不懈,强化对“人、财、物”的规范管理。市局还制定了《广州市公安机关民警行为规范》等“八个制度”和“两个规定”,规范了民警执行公务时的各种行为,明确了民警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广州市公安局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软件建设为核心,以政务公开考评为载体,实行“阳光作业”,全面向社会公开办事指南、程序、时限、结果、告知等事项。集中办证办照,由原来的三级办理减为二级办理,对直接服务于群众的设施大力进行改造,先后建成各类办证厅16个,投入使用面积达1万平方米,开设各类窗口160多个。开通金盾网公开各项警务,并受理群众办理申请;开通了电脑自动轮候叫号服务、电话预约办证服务;开设电脑触摸屏或电子滚动显示屏;开通语音电话、互联网站预约办证服务;公开服务承诺;在落实公安部“30条”,广东省公安厅“23条”便民措施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便民新举措。警务规范化建设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制定、落实便民利民措施6719条。
在监督方面,广州市公安局坚持专门督察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相补充,维护群众利益与维护民警合法权益相统一,通过完善向人大、政府报告和接受质询制度,定期召开有人大政协代表和各民主党派等参与的社会各界代表座谈会以及局长接待日、专线电话、110投诉机制、聘请廉政监督员等渠道,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从而提高公安执法工作的公信力。
2004年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员对市公安机关的总体服务满意度达90.2%%,同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04年广州市刑事案件破案数首次突破5万件,社会治安保持向好的方向发展。
抓基础、抓攻坚、抓巩固,把正规化建设的20项工作任务层层落实
经过多年的警务规范化建设实践,广州市公安局深刻认识到正规化建设应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今年以来,广州市局按照公安部的要求,实施“三步走”方略:第一年抓基础,第二年抓攻坚,第三年抓巩固,把正规化建设的20项工作任务直接分解到部门,分解到人,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广州市公安局先后出台了领导干部提拔任用、任前公示、任期制、票决制、考察考核、竞争上岗、交流轮岗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挑选五个派出所作为首批干部锻炼基地。在区分局、县级市局局长全部进当地常委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派出所所长兼任所在街镇党政班子副职的工作。从2004年起,实行副处长以上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度,97名市局直属单位副处长以上领导干部挂点185个派出所。自实行这项制度以来,领导干部在所挂单位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近百条,帮助基层派出所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向素质要警力,向素质要战斗力”,是广州市局推进教育训练改革的口号。广州市局以大练兵为载体,在训练模式和方法上逐步实现从学历教育向职业培训的转变,从课堂教学向实战演练的转变,完善了民警理论基础学习基地警察训练部的区域建设;加强了各大警种及特警队钟落潭训练基地设施建设,首批特警于今年7月份进驻该基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高强度封闭式训练;加快了拓展实战技能大尖山训练基地的工程建设。使教育训练趋向专业化、规范化,有效地提高了队伍的实战技能。
广州市公安局成立了治安联防队伍管理办公室,管理政府组建的治安员队伍,指导全市各区、县级市治安联防工作。今年,举办了首期广州市治安员队长培训班,挑选58名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治安员组成治安员纠察队。从6月开始,正式上路对治安员队伍的执勤情况进行纠察。
广州市局不断改革警务模式,研究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广州市公安局巡逻警用汽车使用管理及巡逻执勤十条规定(试行)》;统一清除警车上的防晒纸;驾驶警车时要求必须着装;巡逻警车车窗不得全封闭;实行机关警力下沉,市局和分局抽调20%%的机关民警下放基层;坚持实行青年民警在双休日义务巡逻;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规范社区民警工作,建立治安防控新网络等。同时,广州市公安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不断谋求警务运作的跨越式发展,加快110应急联动指挥调度系统的建设,构建起卫星影像图系统、警车定位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警务调度速度,对科学布控、加强出勤管理以及运作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支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