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们呼唤什么样的警察精神
警察精神:三个集中体现
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被国务院授予“特别能战斗刑警队”荣誉称号,丰县公安局和仪征市公安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17个单位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赣榆县公安局局长王兴亚同志被评为任长霞式公安局长,45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这是全省公安民警和保卫干部的光荣,也是全省人民的骄傲。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集中体现了情系百姓、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全省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以英雄模范、立功集体为榜样,迅速掀起宣传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要学习他们讲政治、讲大局,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业务,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一心为民,时刻关心群众冷暖疾苦的公仆情怀。要通过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执法为民的廉洁警队、保民平安的公安精兵。———节选自江苏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王寿亭在出席全国公安英模立功集体代表大会江苏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平安江苏”明天会更好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江苏省公安厅厅长黄明的话掷地有声:“全省公安机关坚决按照省委书记李源潮的指示,争做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要使犯罪分子不敢到江苏来,来了江苏不敢犯罪,犯罪不敢犯死罪,犯了罪逃不出去。”他说,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分子是公安的主业,大案不破,愧对百姓。同时,新的时代对人民公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治安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都是衡量江苏公安工作的因素,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江苏警方将会继续做好各项工作,为平安江苏、和谐江苏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力是无穷的,只有群防群治,平安江苏的建设才能彻底胜利!”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祥国指出:“江苏要全力提升治安防控水平,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责任,不断增强政法干警的整体素质,切实转变执法理念,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作出不懈努力。“平安江苏”创建活动,也呼应了人民群众的心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得到了7400万江苏人民的热情支持。
“做全国最好的警察”
原江苏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处长、离休干部周春元获此消息后十分高兴,同时希望江苏的警察能继续保持下去,发扬江苏的警察精神,做全国最好的警察。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已经75岁的周老很是激动,说在他从警的印象中,警察精神的提法还是第一次听到,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倡导和发扬这种警察精神,把人民警察的职责、职业道德和纪律作风表现出来。周老说,江苏警察获得这么多的荣誉说明江苏的公安在构建平安江苏、和谐社会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为江苏做出很大的贡献,说明江苏警界后继有人。周老说,作为一位有几十年警龄的公安民警,这也是他想要的最大的礼物。新时代的警察,要学习井冈山精神和抗日精神,把英模、立功集体的先进事迹向前推进。
“警民关系是衡量公安工作好不好的标志,人民警察要处理好新时代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做人民忠诚的卫士,人民对警察的高满意率是对人民警察最高的奖赏。”周老说,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新时代人民公安的课题,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依靠群众,学会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像任长霞一样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着想。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周老说,只要依靠人民群众,没有解决不好的事情。创建“平安江苏”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
这个时代的确需要“任长霞”
昨天,南京市市委党校管怀伦教授在学校组织观看任长霞的影片后感慨万分,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连说:“我们需要这样的警察精神!这个时代的确需要任长霞式的好警察。”管教授说,在任长霞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闪光点是值得江苏警察学习的,任长霞的事迹也告诉我们,任何时刻都要敢于与犯罪分子做斗争。同时,我们在强调警察个人素质教育的时,不能忽视制度的建设,要时刻维护警察的形象,特别是在新时期更要处理好发展中遇到的矛盾。管怀伦教授指出,江苏之所以涌现出这么多的好警察,是跟江苏的制度有关的,也是江苏7400万老百姓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江苏省省委党校徐兴学教授也指出,江苏的社会治安环境很好,公安的作用对江苏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既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与老百姓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分不开的。在2003年创建平安江苏以来,江苏警察形象在刑事案件破获、为民服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是江苏公安在这次表彰会上表现突出的原因。徐兴学说,她曾与一些公安的家属有过接触,发现亲人们对警察的工作十分的支持,很多基层警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平安江苏、和谐江苏贡献自己的力量,新的时代也要求社会各界支持理解警察的工作,社会治安全民参与。
专家:新警察精神体现执法为民
江苏省知名刑法律师、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教授张晓陵在多年的刑事案件律师代理实践中与公安有很多的接触。当记者让他谈谈江苏警察和新时代警察精神时,张晓陵打开话匣说:“这几年来,江苏警察在很多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特别在执法观念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倾听了社会各界和律师的意见,保证了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权利,这应该是新时代警察应该也是必须做到的。”
张晓陵指出,在社会治安环境方面,江苏与外省比较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他多年从事律师代理工作奔走在全省各地,从没有感觉到治安环境有什么不好,所接触的老百姓的安全感大大加强,这些都应该继续发扬和保持。
但同时,张教授也列举了他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他对江苏的警方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江苏的警察涉及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时,要注意不要像外地一样,警察容易将经济纠纷当成是经济犯罪案件来侦查,超越了公安的权限,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麻烦,也给警方的工作造成被动。还有,在刑事案件方面,很多地方的当事人要求及时会见律师没能得到满足,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这些都需要警方注意。因为作为全国一流的公安、一流的司法环境,江苏在这方面应该做得更好,新时代的警察精神更要体现在执法为公、为民。
群众:既要挣钱更要平安
“既要挣钱,更要平安!”昨天,记者采访时,南京泉通公司的老总潘荣鑫对江苏的社会治安环境十分的赞赏,他认为只有社会平安了,才能谈投资环境,企业也才能平安经营。潘荣鑫认为,自从到南京投资以来,他对南京的社会治安充满了信心,“平安江苏”的创建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南京、苏州等地,他看到了很多的群众自愿参加治安志愿者巡逻队,走楼串户,义务巡逻,为城市撑起了平安的天空。还有,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也经常跟警察打交道,觉得江苏的警察特别守纪律,服务态度非常强。潘荣鑫说,他在中央电视台看到江苏警察露脸了,也是应该的,这些英模身上体现出来的警察精神应该发扬光大。
家住苏州市观前街附近的高博先生说,“新时代的警察精神”应该体现在“执法为民”上。新时代的警察是国家的执法者,是公务员,他们承担着保护人民群众安全的责任,保护人民群众安全是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就像清洁工要保持一个城市的卫生一样。但同时,在和平年代的警察更要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另外,新时代的警察要彻底摒弃旧的思维方式,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懂得利用先进的工具,不能满足于在旧体制下循规蹈矩,要推动法治进步,这是全社会对法治进步越来越强烈的要求。
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被国务院授予“特别能战斗刑警队”荣誉称号,丰县公安局和仪征市公安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17个单位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赣榆县公安局局长王兴亚同志被评为任长霞式公安局长,45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这是全省公安民警和保卫干部的光荣,也是全省人民的骄傲。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集中体现了情系百姓、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全省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以英雄模范、立功集体为榜样,迅速掀起宣传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要学习他们讲政治、讲大局,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业务,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一心为民,时刻关心群众冷暖疾苦的公仆情怀。要通过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执法为民的廉洁警队、保民平安的公安精兵。———节选自江苏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王寿亭在出席全国公安英模立功集体代表大会江苏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平安江苏”明天会更好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江苏省公安厅厅长黄明的话掷地有声:“全省公安机关坚决按照省委书记李源潮的指示,争做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要使犯罪分子不敢到江苏来,来了江苏不敢犯罪,犯罪不敢犯死罪,犯了罪逃不出去。”他说,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分子是公安的主业,大案不破,愧对百姓。同时,新的时代对人民公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治安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都是衡量江苏公安工作的因素,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江苏警方将会继续做好各项工作,为平安江苏、和谐江苏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力是无穷的,只有群防群治,平安江苏的建设才能彻底胜利!”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祥国指出:“江苏要全力提升治安防控水平,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责任,不断增强政法干警的整体素质,切实转变执法理念,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作出不懈努力。“平安江苏”创建活动,也呼应了人民群众的心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得到了7400万江苏人民的热情支持。
“做全国最好的警察”
原江苏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处长、离休干部周春元获此消息后十分高兴,同时希望江苏的警察能继续保持下去,发扬江苏的警察精神,做全国最好的警察。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已经75岁的周老很是激动,说在他从警的印象中,警察精神的提法还是第一次听到,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倡导和发扬这种警察精神,把人民警察的职责、职业道德和纪律作风表现出来。周老说,江苏警察获得这么多的荣誉说明江苏的公安在构建平安江苏、和谐社会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为江苏做出很大的贡献,说明江苏警界后继有人。周老说,作为一位有几十年警龄的公安民警,这也是他想要的最大的礼物。新时代的警察,要学习井冈山精神和抗日精神,把英模、立功集体的先进事迹向前推进。
“警民关系是衡量公安工作好不好的标志,人民警察要处理好新时代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做人民忠诚的卫士,人民对警察的高满意率是对人民警察最高的奖赏。”周老说,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新时代人民公安的课题,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依靠群众,学会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像任长霞一样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着想。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周老说,只要依靠人民群众,没有解决不好的事情。创建“平安江苏”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
这个时代的确需要“任长霞”
昨天,南京市市委党校管怀伦教授在学校组织观看任长霞的影片后感慨万分,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连说:“我们需要这样的警察精神!这个时代的确需要任长霞式的好警察。”管教授说,在任长霞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闪光点是值得江苏警察学习的,任长霞的事迹也告诉我们,任何时刻都要敢于与犯罪分子做斗争。同时,我们在强调警察个人素质教育的时,不能忽视制度的建设,要时刻维护警察的形象,特别是在新时期更要处理好发展中遇到的矛盾。管怀伦教授指出,江苏之所以涌现出这么多的好警察,是跟江苏的制度有关的,也是江苏7400万老百姓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江苏省省委党校徐兴学教授也指出,江苏的社会治安环境很好,公安的作用对江苏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既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与老百姓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分不开的。在2003年创建平安江苏以来,江苏警察形象在刑事案件破获、为民服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是江苏公安在这次表彰会上表现突出的原因。徐兴学说,她曾与一些公安的家属有过接触,发现亲人们对警察的工作十分的支持,很多基层警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平安江苏、和谐江苏贡献自己的力量,新的时代也要求社会各界支持理解警察的工作,社会治安全民参与。
专家:新警察精神体现执法为民
江苏省知名刑法律师、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教授张晓陵在多年的刑事案件律师代理实践中与公安有很多的接触。当记者让他谈谈江苏警察和新时代警察精神时,张晓陵打开话匣说:“这几年来,江苏警察在很多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特别在执法观念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倾听了社会各界和律师的意见,保证了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权利,这应该是新时代警察应该也是必须做到的。”
张晓陵指出,在社会治安环境方面,江苏与外省比较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他多年从事律师代理工作奔走在全省各地,从没有感觉到治安环境有什么不好,所接触的老百姓的安全感大大加强,这些都应该继续发扬和保持。
但同时,张教授也列举了他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他对江苏的警方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江苏的警察涉及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时,要注意不要像外地一样,警察容易将经济纠纷当成是经济犯罪案件来侦查,超越了公安的权限,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麻烦,也给警方的工作造成被动。还有,在刑事案件方面,很多地方的当事人要求及时会见律师没能得到满足,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这些都需要警方注意。因为作为全国一流的公安、一流的司法环境,江苏在这方面应该做得更好,新时代的警察精神更要体现在执法为公、为民。
群众:既要挣钱更要平安
“既要挣钱,更要平安!”昨天,记者采访时,南京泉通公司的老总潘荣鑫对江苏的社会治安环境十分的赞赏,他认为只有社会平安了,才能谈投资环境,企业也才能平安经营。潘荣鑫认为,自从到南京投资以来,他对南京的社会治安充满了信心,“平安江苏”的创建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南京、苏州等地,他看到了很多的群众自愿参加治安志愿者巡逻队,走楼串户,义务巡逻,为城市撑起了平安的天空。还有,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也经常跟警察打交道,觉得江苏的警察特别守纪律,服务态度非常强。潘荣鑫说,他在中央电视台看到江苏警察露脸了,也是应该的,这些英模身上体现出来的警察精神应该发扬光大。
家住苏州市观前街附近的高博先生说,“新时代的警察精神”应该体现在“执法为民”上。新时代的警察是国家的执法者,是公务员,他们承担着保护人民群众安全的责任,保护人民群众安全是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就像清洁工要保持一个城市的卫生一样。但同时,在和平年代的警察更要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另外,新时代的警察要彻底摒弃旧的思维方式,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懂得利用先进的工具,不能满足于在旧体制下循规蹈矩,要推动法治进步,这是全社会对法治进步越来越强烈的要求。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