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警务”助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N通讯员 朱慧杰
“易大姐,你的居住证下个星期就到期了,请尽快来签注!”海盐县公安局元通派出所新居民窗口辅警单佳丽下班前编辑好了当天的最后一条提醒短信发给辖区新居民易大姐。单佳丽的手机相册里还保存了7000多张微信截图,每一张都记录了新居民的需求和问题,从新居民居住证如何办理、孩子医保如何办理、哪里有合适的房子出租到购房所需材料等等,常见的、生僻的问题几乎一网打尽。
单佳丽的这些温馨提醒,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这是元通派出所倾力推出“乡情警务”的一个缩影。“乡情警务”破解警力不足难题,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理念,助力打造服务群众起点站、矛盾调解终点站、三治融合幸福站,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网清格明”警务新格局。
元通派出所建立“1名社区民警+2名新居民协管员+N名平安守护者”警务工作单元模式,以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为契机,以辖区6个村为单位,逐村建立以村情基本情况、场所单位的平安建设等板块组成的“乡情档案”,逐步实现“民警逐个管人”向“档案分类治乡”转变的高效管控机制。
3月28日,凤凰社区、青莲寺村的责任区民警钱晓微来到青莲寺村,村里的年轻人有的外出创业,有的外出求学,留下的大多是空巢老人。捡废品、住平房是很多老人的生活现状。钱晓微挨家挨户地走访,遇到一些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的老人便帮他们现场拍摄证件照。其中80多岁独居的张大爷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考虑到他年纪大了一个人住不安全,钱晓微便经常抽空去看望他,而这个村的情况便会被记录在“乡情档案”里。
目前辖区6个村已全部建立“乡情档案”,通过翻阅乡情档案,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15起,发现违法犯罪线索3条。
元通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情况,与当地政府联合建立以派出所、司法、综治办为主体的多元化“警调衔接”机制,由派出所梳理纠纷警情,司法所汇总各村(社区)矛盾线索,调解室分类调解各项环节,一般纠纷就地化解,疑难复杂纠纷调解室调解,调解完毕后,由专人负责制作卷宗归档,做到一事一卷,一卷一档。
以派出所为核心,以村居为单位,结合“平安守护联盟”建设工作,通过深入群众找、主动上门请、村街干部推、身边群众举等方式,逐步建立包括了辖区老党员、老干部、在职和离退休公职人员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监督员等56人组成的“乡贤资源库”,联合望海街道共同打造了2个以“红色乡贤、倾力调解”为品牌的基层调解工作室,切实将矛盾纠纷调处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今年8月初的一天,元通派出所接到一起关于邻里纠纷的报警。民警邱哲超来到现场后了解到,顾某与邻居十几年前因造房子产生过矛盾,之后便一直不和,最近又因一点小事大动干戈。邱哲超耐心调解,但多次调解也不成功,他并没有放弃,经过多天的调解,双方终于愿意各退一步,成功化解矛盾。
将社区警务与网格化管理充分融合,根据辖区人员分布情况,将社区划分为31个工作网格,聘用31名网格长、188名专兼职网格员,在网格内建立由社区民警、村干部、新居民协管员、网格员和平安守护者等组成的“网清格明”工作组,承担网格内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员的日常管理,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对网格内搜集发现的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整改。9月以来,“网清格明”工作组排查整改隐患25处。
以新兴警务室及电庄、凤凰两个旅馆式前台为载体,重点围绕辖区出租房屋聚集地,科学部署巡逻时间、路线,完善巡防、巡查、巡逻“三巡”工作机制,整合全体民警、专职巡防队和护村护企护校队、专职消防队、全科网格队等各类平安守护力量,强化辖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巡逻防控,实行动态巡逻和定点设卡相结合,形成点线面相融合网格化巡逻防控模式。
10月12日,一名50岁的女子不慎跌入井内,该所接到报警后,该网格片区的巡逻队员立即赶往现场,加快出警速度,用最短时间救出被困人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