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在线>详细内容

警察在线

记“全国优秀公安局”浙江嘉善县公安局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董碧水 发布时间:2005-08-23 16:51:05 浏览次数: 【字体:
“人民至上,服务为本”,对于浙江省嘉善县公安局的400多名干警来说,这句话早已融入到他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之中。多年来,他们从点滴小事做起,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受到群众的交口赞誉。从1995年以来,嘉善县公安局先后5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

  创建平安嘉善,维护社会和谐

  重庆籍惯偷张某等人偷遍了10多个省,从没有失过手,自恃“技术”过人。去年,他们决定到浙江“施展身手”,第一站就是嘉善县。

  谁知他们刚作了两次案,就被民警抓获。当得知他们的行迹早已被社区安全防范设施记录在案时,他们后悔不已:“早知这样,真不该来嘉善。”

  位于江浙沪二省一市交界地段的嘉善县,是浙江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人口稠密,治安情况比较复杂。嘉善县公安局精心编织起群防群治的“安全网”:他们创建平安社区,组建有沿街经营单位人员参加的义务巡逻护街队;建立农村护村队。针对违法犯罪活动日趋智能化趋势,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各类报警、预警装置等,从而有效地震慑、打击了犯罪。

  没有平安,就没有和谐。10年来,嘉善社会治安稳定,刑事案件低发;全县没有发生重大流氓恶势力犯罪群体性事件和群死群伤等恶性治安案件。据嘉兴市公安局连续三年的社会调查,嘉善群众安全感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数万群众评公安”活动中,群众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满意率高达95.5%。

  打“治安品牌”,为经济发展护航

  近年来,到嘉善投资的“三资”企业达240家,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其中台商企业100多家,是浙江省台商投资最集中的地区。

  嘉善县县委书记高玲慧说,良好的治安环境,已成为嘉善招商引资的一块“金字品牌”。

  嘉善县打出的这张“治安品牌”,让不少投资人怦然心动。台商吕先生在大陆有过多次投资经历,由于当地凶杀、绑架案时有发生,想找一个安全的投资环境。在一次广东东莞的招商会上,听了嘉善县领导关于治安环境的介绍和提供绝对安全保证的承诺后,就独自到嘉善县探访。当看到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嘉善县马路整洁、秩序井然,值勤民警文明礼貌、服务热情后,第二天就签下了600多万元的投资协议。回到台湾后,他又介绍了两位朋友到嘉善投资。

  为确保投资者的人身安全,嘉善县公安局专门推出了外商身边工作人员登记制度,将各企业在外商身边工作的秘书、会计、驾驶员等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全部进行登记和调查。据了解,目前在嘉善常住的外商有500多人,临时入境的有4000余人,但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侵害外商人身安全的案件。

  文明执法,切实保障公民人权

  10余年来,嘉善公安机关没有发生过一起刑讯逼供案件,无一起错案、无一起行政复议案件被变更撤销裁决和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目前,嘉善县公安局的批捕率达到99.2%,移送起诉率、准确率均是100%。

  “能做到这一切,关键在于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嘉善县公安局局长陶深明认为,让群众安居乐业,必须转变执法观念。

  在嘉善公安机关,实行最严格的是执法过错的一票否决。刑讯逼供,殴打、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辱骂违法犯罪嫌疑人等被严格禁止,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制订案件质量评判、网上案件点评、案件主办民警资格认证等制度,强化民警的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出台“十条禁令”和“十项措施”,确保民警文明执法,保障公民人权。

  在嘉善公安的羁押场所,统一安装着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他们实行五级执法责任制,在重点执法、窗口单位设立督察室、派驻督察员,组成三级督察网;实施执法质量考评、失察失误倒查和责任追究制;推行执法公开,建立治安案件公开调解制度,刑事案件立案、破案、办案程序“三公开”等。还在社会各界聘请300多名执法监督员,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清理整顿辅警队伍,出台辅警人员“十不准”规定,有效杜绝了非执法主体行使执法权力现象。

  服务百姓,细微之处见真情

  8月16日,位于嘉善县经济开发区的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欧阳先生接到了辖区民警周祥生的电话,提醒他准备好材料,别忘了到县局出入境科办理停留延期手续。

  周祥生是按照县公安局推出的境外人员签证到期提前一周提醒做的。而这仅仅是嘉善县公安局推出的众多为民服务措施的其中一项。近年来,嘉善县公安局把服务经济建设融入到公安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他们设立经济犯罪预防中心,开设公安流动服务窗口,主动提供上门服务;限时办结各类“承诺”,对企业和客商的加急服务请求更是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急办件立即办;开通企业服务热线,推行“企业服务卡”;实行外商投资消防部门提前介入等等。

  在嘉善,每个责任区民警都有一个小小的“万能包”,里面调解书、暂住证、图章、印泥等一应俱全,几乎就是一个小小的“派出所”。民警到社区、进乡村,发现治安案件马上处理;对要求办理暂住证的,查验完相关证件后立即办理;发生纠纷的,坐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民警的调解。

  县公安局开展的为弱势群体办证上门服务等“十上门”活动,推行“友邻守望卡”,为民服务“一二三四五”工程,处处让群众感受到办事的便捷,而公安组建的快速应急服务小分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几乎是召之即来。

  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嘉善县公安局就开始探索警务前移,在规模较大的社区和城郊结合部设立警务站,划分责任区,实行一区一警责任制,要求变等群众上门办案、办事为上门去为群众服务。

  “为人民服务不能是一句口号。”陶深明说,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公安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目前,在嘉善的外来务工人员多达25万多。1997年,嘉善县公安局在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惠民工业园建起了“民工之家”。接着,又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选择有着8300多名外来人员的魏塘镇魏中村,投入近10万元,建起了“民工村”。

  民工村拥有自己选举产生、多由民工组成的管委会。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民工通过自己的代表参政议政,维护合法权益。在第一届民工代表大会上,民工代表提出要解决民工村治安和民工子女入学两个问题。会后,管委会立即行动,组建了义务治安巡逻队;在镇政府、派出所的支持下,魏中村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民工子弟学校。

  如今,在县公安局的倡导下,全县11个乡镇已建立13个“民工之家”。外来人员不仅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成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辅助力量。2004年,该局通过外来人员提供的线索,抓获犯罪分子143名,破获刑事案件340多起。

优秀公安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