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公务警车罚款来看新西兰的廉政建设
新西兰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不少地区的警察在执行一般公务时因违反交通规则被罚款。从新西兰全国范围看,警察违反交通规则同样无法逃脱调查。2013年,新西兰警察总计收到502张罚单,其中只有129张罚单最终得以取消。(4月24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很多国人来说,警车超速被罚款都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毕竟警察属于强力机关,“哪有交警罚自己人的理”,何况当时警车还是在执行着一般公务,有着千种万种“正当理由”。而在新西兰,警车超速被罚款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媒体就曾报道说,对任何警车的违规情形新西兰警方都会展开全面详尽的调查,以求得水落石出。更有数据为证,仅2013年一年新西兰警察就收到502张罚单,在这个不大的国家里确实称得上是件不小的事情。
实际上,之所以警车超速会被罚款,首先与新西兰对公务员队伍廉政建设的重视分不开。这不是无稽之谈,在《公务员行为准则》中新西兰就曾专门设立“避免利益冲突或影响廉正”条款,规定“公务员应诚实地、不偏袒地执行他们的公务,并避免可能危及他们廉正,或引向利益冲突境地的行为”。由此引申出来,若是警车没有充分理由超速而不被处理,就会滋生警察的特权主义,这当然是新西兰政府和人民所不愿看到的。
并且,新西兰司法体系由于保持了相对较高的独立性,在保证公务人员廉洁奉公方面也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很多媒体都曾有过报道,新西兰大法官、监察专员和审计长等均由政府提名、议会任命,对议会负责,他们拥有独立的预算,政府无权干预,这种独立和相对稳定性本身就能使其对政府形成有效的监督。如此相对独立的司法体系,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就给足了相关部门查处强力机关违法乱纪的底气。
当然,有效监督也是公务人员不能违法乱纪的保证。新西兰政府为保证政府透明运作,以法律形式保障了新西兰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换句话说,就是新西兰政府官员不论级别高低都要受到公众监督。在这方面有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曾经有位内阁部长带着女儿到美国开会,无意中用公款3.5美金为女儿买了一杯咖啡,事情曝光后民众不依不饶,部长被迫自动辞职。可想而知,在这种“政治洁癖”氛围中,警车违法乱纪行为怎能不被处理呢?
其实,警车超速被罚款,也与新西兰社会风气存在着重大关联。很多国人都曾感叹说,如果社会风气不扭转过来,政府廉洁就很难持续下去,毕竟广大干部生活于社会的汪洋大海之中,置身于人情关系网络之中。而在新西兰人际关系却非常简单,没有请客送礼这一说,更没有陪领导吃饭的负担。在这样“不廉洁就别当官”的氛围里,警察的操守必须遵守。推而广之,这种风气也约束了政府高级官员利用职权搞特殊,保证了社会的风清气正。
可以说,政府行政透明、舆论监督有力、民众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等等,这些都是新西兰敢于对执行一般公务的警车抡起罚款大棒的底气所在。以此为缩影,在上述因素作用下,新西兰一直以廉洁闻名于世,甚至还连续多年被“透明国际”评为“世界最清廉国家”。当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腐败行为层出不穷的时下,我们就应学习新西兰廉政建设经验,最起码也要对警察搞特权坚决说不。(杨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