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警察叔叔不轻松 三人一组站内巡逻
![]() 2 |
本报记者 赵晨民
“我这车票检票口在哪里?”“我这酒为啥不能带上车?”“我的包丢了,能帮我找找么?”每天,接受上百次的询问是车站执勤民警的日常工作之一。昨天,记者在南门汽车客运站、火车站等地区,跟随执勤民警体验了这个清明小长假的假期百态。
三人一组站内巡逻
走进南门汽车客运站,除了行色匆匆的旅客们,身着黑色制服的民警也是车站内另一群来去匆匆的人们。正因为他们的不停巡逻,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平安的乘车环境。
进站的每一个旅客,几乎都能看到三人一组的巡逻民警,他们整齐的着装加上精良的装备,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很是安心。
“我们在巡逻的时候,会仔细观察每个旅客的行为举止是否异常。”带队的陈警官告诉记者,举止异常的旅客是他们关注的对象,比如中午的气温还算比较暖和,如果出现一个穿着十分臃肿,甚至是身着大棉衣的旅客,肯定不正常。作为巡逻民警,他们会第一时间上前询问。
除了看穿着,旅客的神态特别是眼神也是判断的一项重要依据。“我们会和旅客有一个短暂的眼神对视,如果眼神闪闪躲躲的一般都要特别关注。”
陈警官告诉记者,南门汽车客运站的候车大厅分上下两层,一次巡逻下来,至少需要20分钟。每次执勤上下20多次这是算少的了。
安检处拦下违禁品
“我刚买的酒怎么就不能带上车了呢?我们老家都是放车上的。”在安检口,从安徽到苏州旅游的一家三口,正在与执勤的警辅争执着。原来,这家人在苏州游玩时,买了一箱高度白酒,在过车站安检的时候被工作人员发现,经过检查发现是属于违禁品,不能带上车。经过沟通,这箱酒被暂时留在车站值班室,工作人员建议让旅客这两天取走,通过其他方式带回家。
执勤的民警或者警辅人员每天都要给不少旅客解释哪些东西属于违禁品,但是仍然有不少人不理解。据了解,很多日常使用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违禁品,例如指甲油,这种女孩子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是被限量携带的,发胶、喷雾这些也都是可能引起危险的源头。打火机,型男的必备用品,哪怕不抽烟,高档的打火机拿出手总能起到标志身份的作用。不少男士还会带上一瓶打火机油,常备随时加油,但是这样危险的易燃液体也是不能上车的。
寻人寻物是家常便饭
由于车站人员拥挤,而不少旅客都是携家带口出来旅游,亲人失散几乎每天都在车站里上演,而这时,民警以及车站工作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总能给失散的旅客带来帮助。
汽车南站地区派出所的眭意告诉记者,在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早上8点左右,执勤的民警发现一位老婆婆带着一名儿童,在过了安检之后不停地拿着手机打着电话,但是一直没有接通。执勤民警发现异常后上前询问情况,原来这位老婆婆是在等自己的儿媳妇,但是因为进站的时候人流比较大,儿媳妇不见了,连着打好几个电话都不接。老婆婆告诉民警,早上很早就把儿媳妇叫醒起来要回老家上坟,是不是儿媳妇不开心走了?
此时,眭意用自己的手机拨打了对方的电话,也没人接。于是便联系了入站口的民警以及站内民警,广播寻人通知,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最终在入站口找到了这位儿媳妇。
原来,当时儿媳妇拿着行李,但是车票却在婆婆手里,因为人多把三人冲散了,没有车票的儿媳妇被拦在了入站口外,因为人多拥挤声音嘈杂,连手机的声音都听不见。
眭意告诉记者,小长假第一天,还有很多行李丢失的情况,最后都通过车站工作人员以及现场民警的合作完璧归赵。而这些寻物寻人的事情,每天都会在车站发生。
眭意介绍,由于清明小长假恰逢周末,上周五就已经迎来了一轮旅客高峰,南门汽车客运站当天发出旅客超过4.5万人。而车站民警从早上6点就开始轮班执勤,直到晚上10点。
实际上,苏州汽车北站、吴中汽车站以及苏州火车站等重点旅客集散地,都是民警们值守的重点地区,站内站外均有民警巡逻,力保旅客的平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