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间谍香港窥伺内地情报

香港《东方日报》6月15日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打算作为新行政长官官邸及办公室的礼宾府,日前在翻修整建时发现,里面遍布窃听器,包括客厅、卧室以至浴室都“不干净”。此事一出,不少人在猜测谁是幕后黑手的同时感慨:间谍在香港仍十分活跃,不少情报机构更是以香港作为窥伺内地的基地。
礼宾府就在美英总领馆旁
礼宾府在英国统治时期是总督府,位于中环半山,1851年开始兴建,1855年竣工。历任28位英国港督中,有25位曾把它作为官邸和办公室。有关这里机关重重、遍布窃听器的消息早有传闻。为此,第一任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就职后,没有选择这里作为官邸。
据香港知名私人侦探张大伟(前香港警察)透露,这些窃听器是传统的有源窃听器,普遍加装在礼宾府的内墙中,既易于掩饰,又可方便取得电源,供窃听器长期使用。根据他的估算,这些窃听器的接收范围应在300米以上。
有专家指出,安装窃听装置是美英的惯用手段。回归前,不少中方机构就是英美窃听的重灾区。而巧合的是,此次发现窃听器的礼宾府与英美驻港总领事馆近在咫尺。
香港何以成为“间谍之都”
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自由港之一,繁华的香港变成了情报机构在远东地区角力的战场,成为它们搜集我国情报的便利场所。
首先,香港对外来事物接纳程度很高,这为各种势力在港开展情报活动提供了便利的社会空间,西方一些国家趁机在此安插谍报力量或者扶植代理人,使香港成为“东方谍都”。
其次,香港地理位置特殊。通过陆路的罗湖口岸、皇岗口岸以及水路的深圳蛇口等口岸,每日往来于香港和内地的各种人员数以十万计,这其中不乏情报人员。
第三,发达的商业环境为众多的情报机构开展秘密行动提供了商业外衣。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工商和科技局今年最新的统计数字,海外公司驻香港地区总部数量高达1200多家,地区办事处超过2800家。
间谍活动的主要渠道
由于条件便利,香港常被当作收集信息和情报的平台甚至桥头堡。其中,以英美两国活动最多、范围最广。东南亚各国着眼于反恐及与之有关的分离主义等方面的信息。日本则侧重收集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情报。俄法等国在港的情报活动相对较少。据悉,各方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
1.领馆及代表机构。这是各方进行公开情报搜集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驻港外国代表机构有56个总领事馆,55个名誉领事馆及5个官方认可代表机构。
2.研究机构。许多海外情报机构打着学术招牌在港搜集情报。目前香港某研究中心,回归前曾是美国中情局负责搜集我国各类政治、经济情报的中心。该机构利用微缩影印、计算机下载等方式,搜集了新中国成立后内地各主要省市每日的主要新闻报章以及我国2000多个县的县志,有的甚至比内地掌握的资料还丰富。
3.公司商号。仅以我国台湾的间谍机关为例,其“国安局”、“法务部调查局”以及“军事情报局”等机构在香港开办了大批商号,借商业外衣的掩护,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
此外,英国政府在统治香港期间还在香港警察内部设立了警务处“政治部”。这个鲜为人知的情报机构成立于1950年,隶属于英国军事情报局五处。
英美利用香港搞间谍活动
近期以来,随着一些海外反华势力对香港政局插手,引发了一连串事件。香港《英文虎报》、《星岛日报》以及《东周刊》等媒体去年年底披露,一些长期资助香港“民主派”团体和研究机构的美国政治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竟都有美英情报单位、尤其是美国中情局的背景。
至于窃听装置安装者的身份如何,情报专家分析,根据近年来英美两国在香港的一些动作,加之其在回归后对香港局势变化表现出的过分“热情”,人们心中多少也能猜出几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