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心理健康驿站”局域网站开通
解放日报讯 “上海公安心理健康驿站”局域网站昨开通。上海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得到专业疏导。
近年来,由于公安工作总体上呈现出高标准、高要求、快节奏和超负荷的发展趋势,警察这一职业的高度应激性特征日益凸现。本市公安将逐步建成市局、各分县局及市局各单位的两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满足民警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
为帮助上海4万警员缓解因工作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昨日,筹备半年的上海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驿站网站正式开通。据了解,与心理健康驿站网站同时开通的还有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和心理健康咨询室。今后,公安民警都可以点击进入网站,预约心理健康咨询的专家和时间。
在昨天的开通仪式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耿文秀等6名心理学者被聘为上海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咨询专家,6位专家将承担起为民警疏压解压的重任。
此外,公安队伍中的46名政工干部也将担当起公安民警的心理咨询师角色。
一份来自上海市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普通市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4.3%,而民警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已经达到16%,是普通市民的3.7倍。
对此,在接受采访时,耿文秀分析说,现代警察的职责,不仅在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更在于提供优质服务,“由于公安队伍工作高标准、高要求、超负荷、快节奏的特点,心理健康问题已是公安队伍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那些和市民面对面打交道的民警,感受到的压力特别大。”
与之相对应,上海市公安部门也表示,特别需要一批研究危机干预、重大突发事件、应激事件后的心理辅导专家,帮助公安民警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为解决民警的这一问题,早在2004年,上海市公安部门已将心理测评标准作为警员招考的标准之一进行参考。
据介绍,开通后的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驿站网站,将为公安民警提供科学的管理压力的方法,提升并全面推进健康心理。此外,除了工作压力外,民警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反应、对职业的满意程度、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等,都将成为心理健康网站关心的问题。
据悉,除了开通民警心理健康驿站网站外,上海市公安局还力争在今后逐步建成市局、各分县局及市局各单位的两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开设辅导讲座、开辟宣传专栏、开启咨询热线,将普及民警心理健康知识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工作,更大程度上满足民警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
相关链接
部分受聘心理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耿文秀、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孙时进、上海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章震宇、上海德瑞姆(DRM)教育机构校长冯耘和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心理学系主任副教授贺岭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