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在线>详细内容

警察在线

山东省聊城市公安交巡警支队东阿大队勤务改革侧记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林卫东 赵仕锋 发布时间:2005-05-19 16:35:59 浏览次数: 【字体:
  公安交巡警处于公安执法活动的最前沿,面对的是最广大的群众和驾驶员,乡镇交巡警中队是广大公安交警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自2004年初以来,山东省聊城市公安交巡警支队东阿大队深入贯彻落实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大力实施“警力下沉、业务前移”勤务机制改革,让大队机关民警带着业务下到基层中队,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民执法,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改革:队领导带头下基层

  全国“二十公”开过后,东阿县公安交巡警大队大队长王华民组织大队领导班子几次开会,坚定了改革的步伐。他们决定精简机关科室,把事故科、交管科、宣传科、财务科四个科室撤并,大队只留大队长、政委和办公室的两名负责日常调度工作的民警,把包括四名副大队长在内的20名机关民警充实到三个基层中队,把行政财务工作合并到办公室。同时,把事故、车管、宣传工作分解量化到基层中队,达到了警力、业务双管齐下,精简了机关力量,增强了基层实力。机关民警充实到中队后,使中队迅速缓解了一线警力不足的问题,辖区国道、省道管控责任路段平均降至每人2.58公里,路面管控能力显著提高。

  交通事故处理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勤务机制改革之前,辖区发生交通事故,中队民警只能先期赶到现场,维护交通秩序,等待大队事故民警前来处理。将事故处理下沉到中队后,民警可以在接到事故报警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进行救助、勘查,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

  保障:解决后顾之忧

  实行“警力下沉、业务前移”的勤务机制改革后,东阿县公安交巡警大队各基层中队民警人多了,但民警的工作量没有相应地减少,因此需要切实有力的保障做后盾。

  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大队先后投入180多万元对基层中队进行改造,为各基层中队添设了警用车辆等先进设备和设施。投资40余万元在国省道沿线261个上道口安装了拱形减速带,并配备相应的“一慢二看三上路”安全警示牌,提醒广大群众安全上路。推广落实路段承包责任制,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的事故预防工作新机制。

  依照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东阿县公安交巡警大队还大力落实从优待警工作,在三个基层中队分别建起了宿舍、食堂、澡堂等基本生活必备设施,并每月分别对三个中队分别补贴伙食费用5000元,切实解决了基层中队民警的生活问题,营造了良好的拴心留人环境。

  练兵:强化“一警多能”

  实施“警力下沉、业务前移”勤务机制改革后,东阿县公安交巡警大队提出了“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的工作要求,并利用晚上抽出时间对民警集中进行业务培训学习。先后举办了事故处理、车辆管理、文秘宣传、违法处罚程序处理、交通管理等培训班,并结合实际工作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使每名民警既会处理事故,又会执法,还会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民警的综合执法和服务能力。

  大队坚持选贤任能、任人唯贤的原则,让年轻民警到领导岗位上进行锻炼,先后有八名年轻民警到中队长岗位上锻炼,从而达到了锻炼骨干民警和储备年轻干部的良好效果,并增强了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亮点:三中队的变化

  前几年,东阿县刘集镇的高村路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每年从一般事故到重大事故,不下30余起,死亡人数少则三人,多则五人,被省安监局列为事故“黑点”。2002年6月东阿县公安交巡警大队在高村路口设置红绿灯,派驻警力进行交通管理,不久又在该路口设立警务工作站,并将三中队从刘集迁到高村。截至目前,该路口仅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以往交通事故的“黑点”变成了现在交通管理工作的“亮点”。

  勤务机制改革以来,三中队民警从六人增加到11人,中队长由一名副大队长兼任,加大了执法力度。工作中,三中队坚持24小时巡查路面,采取定点管控与动态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对路面进行巡查,重点路段重点管理,重点时段重点管控,动静结合,严查疲劳驾驶、酒后驾驶,严查超员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实现了由管线向管段、由管路向管人、由管面向管片的转变。三中队还在辖区毗邻国道的174个路口安装了“一慢二看三上路”指示牌,并铺设了长度共计658.5米拱形减速带,并深入农村、学校、工厂等进行安全宣传,从源头上积极预防交通事故。

巡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