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在线>详细内容

警察在线

揭秘烟台首支特警队 队员个个身怀绝技

来源:水母网 作者:丛晓波 发布时间:2009-11-23 16:47:53 浏览次数: 【字体:

 

9月16日,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特警”序列。从此这个担负特殊任务的警种,开始进入烟台人们视线。他们将担负反恐、防暴、处突、维稳等各类重、特大严重暴力性犯罪案件的现场处置,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一支特别突击队。

       

  到达出警地点,特警队员冲下警车的同时,各就各位。

    昨日上午,烟台特警支队开展的反劫持人质训练圆满结束,这就意味着,成立仅两个多月,烟台特警顺利完成十几项专业训练任务。今后,在全市反恐、防暴、处突、维稳等各类重、特大严重暴力性犯罪案件的现场处置,烟台特警将大显身手,成为其他警种无法替代的“警中警”。

    

    特警队员驾驶单兵突击车,迅速接近目标。

        烟台特警的训练强度和难度都很大,包括技能、战术、体能、心理训练、现场应激反应、射击、互救、驾驶、射击、攀登、无线电通讯、电脑、网络等十几个项目。

    

    四名武装特警成功解救人质

    11月22日,记者跟随全副武装的特警队员,采访徒步武装越野训练,第一次近距离走近特警。

    上午9时,岱山脚下。全体特警队员身着训练服、肩背警用装备包、胸挂手台、头戴骨导式耳脉,分成6个小组进行30公里徒步武装越野训练。

    这次训练,他们将翻越3个山脊,沿途熟记地形地貌、山脊走势、重点要害部位和建筑物结构,研究城区执法作战预案,最后还要进行5公里强行军。

    “他们是警察中的精英”

     行军伊始。趁间隙,记者与走在最前面的特警支队政委原志成进行了简短对话:

    “都说特警队员是由警察中的精英人才组成的,你们这些队员都有什么特长?”

    听到这个话题,原政委脸上露出了笑容,有种掩饰不住的自豪感:“这些队员可都是些人才啊,个个身怀绝技,身手不凡。”

    “在这支队伍中,有一部分队员曾在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执行过维和任务,经历过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都是警察队伍中的尖子人才。另外一部分是部队转业干部,在部队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有很高的军事素质,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公安工作经验,其余十几个队员也都各有特长、身手不凡。这些人有的是全国、全军最优秀的神枪手、有的是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冠军、有的是多次参加平息暴乱的武警教官、还有几个是电脑和通讯高手。”政委如数家珍,一口气说了很多,“特殊的人执行特殊的任务,说特警是精英人才组成的,确实是这样。”

    “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抽调时原来的单位能同意吗?”问题刚出,记者就发现自己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

    “不研究、不商量、不谈条件、不论有什么困难,只要特警队需要,就要无条件服从。局党委对组建特警下了命令,一切以特警队为先。”原政委说话间提高了声调。

    装备包里警用装备一应俱全

    来不及赞叹,队伍已到达第一个集结点。政委向队员们果断发出第一道命令“信号测试”。一时间,耳边响起一片呼叫:

    “Y01,Y01,J02呼叫。”

    “Y01收到,信号5分。”

    ……

    短促的呼叫、规范的用语,让人感到如临实战。一旁的队员悄悄告诉我,这是为了保证通讯指挥畅通而进行的手台呼叫和信号测试。

    登陡坡、攀峭壁、穿丛林,行程还不到一半,身上没带任何装备,记者已累得气喘嘘嘘。看看身边全副武装的特警队员,却个个精神抖擞,劲头十足。记者用手掂掂队员的警用装备包,发现装备包警用装备一应俱全,每个队员身上负重接近20斤。

    记地形、观地貌、察位置,记者看到政委不时拿出地图标注、圈点,那上面,用红蓝铅笔已经画满了大大小小的箭头和各种各样的标志。看看政委指挥若定、胜利在望的神态,记者对这名参警近30年的老公安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越过一段百米长梯,中午时分,队伍来到顶峰烽火台。队员们拿出自带的干粮和水壶,进行简短的午餐。

    冬季穿着短衫进行一次攀登

    按照计划,队伍在这里要进行一次强行军攀登。虽说已是初冬,队员们却一个个汗流浃背,身上只穿着一个短衫,深蓝色短衫背后,印着两个大大的字———“特警”。

    连续行军,记者本以为政委能下令休息休息,可是他没有丝毫犹豫,给队员进行了简单的动员,要求各小组按梯队计时行进,以小组最后一名队员到达指定位置的时间为小组成绩。

    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这一段山路地势险要、道路曲折、坡度陡峭,海拔落差接近150米,队员们已经连续行军十几公里,全副武装登上烽火台,确实难度很大。

    容不得记者细想,第一组队员已经开始了攀登。爬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身穿迷彩服的小个子。只见他身轻如燕、灵敏如猿,攀崖石、抓树枝,前弓后登,蹭蹭蹭几步就窜出老远。别人都是蓝色训练服,他一身绿色迷彩一直跑在队伍的最前边,格外引人注目。

    记者赞叹:“这个穿迷彩服的队员真是好身手。”身边的特警队员告诉记者:“他叫刘杰,今年刚从部队转业。原来是武警部队的军事教员,现在是我们警棍盾牌操、防暴队形和擒敌拳科目的教员。别看他人瘦小,但在部队却参加了很多重大活动,几次平暴他都是主要队员……”

    抬头望去,3个队员已经到达烽火台半腰一块巨大的岩石脚下,队伍在这里受阻,第一个队员试着从正面攀登。

    忽然,记者看到他脚下一滑,身子一个趔趄,当他出于本能伸出右手想抓住身旁的一根树枝时,由于背包的重量使得人整体重心都在向后倾斜,他的手一下抓空,整个人的身体向后倒仰着栽下来,目睹险情,下面所有的人,心都提到嗓子眼上。

    “小心!”这两个字还未等记者喊出,说时迟,那时快,旁边的两个队员举起双臂死死托住队友下滑的身体,在他快要落地的一刹那,两个队友一起用力把他抵在岩石脚下。

    4分12秒冲上峰顶

    化险为夷后,记者重重地吐出一口气,再抬头看时,只见3个队员从侧面迂回,避开正面,已经快接近烽顶。看他们,你拉我拽,相互帮扶着向前挺进。

    由于距离越来越远,记者很难看清他们的面目,只见他们背上的大包,随着身体的移动不断向前挪动。

    不一会,第一小组的队员已到达烽顶,刘杰正和队友们伸出两个手指,做出胜利的姿势。看看表,4分12秒。

    “好!这一定是咱们登顶的最好成绩。”几个队员边准备,边称赞。

    看到身边的队员一个又一个地冲上烽顶,原政委欣慰地点点头。

    重大特殊任务都是生死考验

    “特警担负着非同一般的重大特殊任务,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要面对极其危险的境况,像拯救人质、围攻恐怖分子或有强大火力的匪徒,”原政委语气凝重地告诉记者,“每一次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生死考验,都需要他们有顽强的作风、过硬的业务技能,关健时刻,要反应灵敏、动作快捷。这就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培养攻坚的能力、突击的能力。”

    这么优秀的人才,这么危险的职业,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政委告诉我,每一个特警队员都知道自己面临的任务,他们信仰四句话:“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

    这就是烟台特警,一支由特殊使命集结的特殊队伍。

揭秘烟台首支特警队

    特警,对普通人而言是一个神秘的职业。由于经常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所以特警被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昨天上午,YMG记者走进烟台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与队员们零距离接触,揭开这支被誉为“警中警”的神秘面纱。

    “钢铁战士”:掉皮掉肉不掉队

    东边,砰!砰!砰!……短短的15秒,只听见一串有节奏的枪响,10发子弹全部命中百米外的靶心。

    西边,两名战士顺着水管、墙角迅速爬上3层高的楼房,步伐轻盈,动作敏捷潇洒。

    南边,一队武警官兵手握冲锋枪,时而匍匐前进,时而举枪射击,个个身手不凡,令人叫绝。

    “每天都要进行大量训练,队员们不到两个月时间就瘦了十多斤。”特警支队一位负责人说:“5公里的负重跑,练的就是耐力。”射击、散打对抗、入屋攻击等都是基本技能。

    特警队的训练是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在队员的休息室,记者看到一张特警队员的训练表:6点40分起床,7点出操,11点20分午饭,从下午2点出操到5点30分下班,除了值班和备勤的外,24小时随时待命。特警队教官刘强告诉记者,每天的训练是单调而辛苦的。有时,简单的动作都要重复千百次,就是在这千百次锤炼中,他们练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战士”。

    记者在训练场采访时,几乎每一位战士都会很坚定地对记者说:“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正是队员的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让所有走进特警队的人迅速融入其中。

    “枪神”老k:关键时刻一击致命

    射击冠军,武术冠军,赴海外维和部队外交官……特警队里可谓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特警队员老k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曾多次获得全国射击比赛冠军,被队员们誉为“枪神”。

    老k是安徽灵璧人,曾经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担任狙击手,退伍后担任过国家射击队一级裁判,并多次以教练的身份指导队员参加国际国内的射击比赛,获得荣誉无数。

    老k外表高大威猛,符合大家心目中对狙击手的想象:性格沉稳、内敛。老k说,狙击手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方面要求很高,特别要有耐性,性格沉着稳重而且敏锐。老k告诉记者,一名出色的狙击手除了有天赋外,与后天的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站、卧、立、跪等各种射击姿势都得保持百发百中,训练时同一姿势瞄准目标半小时是常有的事。”老k说,一名出色的狙击手每年仅用于练习的子弹就在五万发左右。“狙击手平时的艰苦训练,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一击致命”。

    对于狙击手来说,狙击步枪无异于身体的一部分。老k能记得自己所使用的狙击枪的各项性能数据,对自己的枪号更是倒背如流,闭着眼睛能从枪库里找到自己的狙击枪。老k说,不仅狙击步枪,各种枪械都要熟悉,狙击手需要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使用不同的枪械,“最高境界就是做到人与枪合一”。

    “武林高手”小蔡:学艺少林练就功夫

    小蔡,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一招擒敌———目光如炬。他15岁到河南少林寺习武,三年后参加全国首届散手锦标赛,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被特招入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毕业后,回到烟台当了一名民警。如今,36岁的小蔡身手依然了得,在全国散手界都小有名气。此次烟台成立首支特警支队,小蔡作为科班出身的武术“前辈”,义无返顾地走进这支队伍。

    小蔡自小就喜欢舞刀弄枪,上房上树是经常的事,这也使得他的身体素质十分出色,加上他具有很好的运动天赋,上小学时,他在校运动会上多次夺得名次。

    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香港武打剧开始在内地热播。“对武术有了启蒙性认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小蔡说,那时正是《少林寺》的热播时期,他经常模仿电影里的各种武打动作,这也坚定了他学武的决心。15岁时,父亲把他送到了河南少林寺学习正宗的少林拳法。

    这一学就是三年,也正是这段时间耳濡目染中国武术,他对武术尤其散手有了近乎痴迷的热爱。天资、悟性加勤奋,使他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如今,已经是一名特警队员的小蔡说:“练武让我经受过比普通人更多的磨炼,可以说,是习武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外交联络官”老吴:走路都要听外语

    除了各种身怀绝技的“武官”外,在特警队中还有一名掌握多门外语的“文官”———老吴。

    老吴,1971年出生于云南文山,1988年考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专攻刑事侦查专业。199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三年后,老吴来到烟台开发区公安局从事刑侦工作。2005年,代表中国军人到海地执行防爆维和任务,由于出色的外语,老吴被任命为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对外联络官。“我从小就喜欢英语,对英文单词特别敏感。”老吴告诉记者,从1992年开始,他就读英文报、订英文杂志看,“走路时都要戴着耳机听英语”。老吴不只对英语感兴趣,还能熟练应用日语,如今已经能达到用日语进行正常工作交流的水准。

    外表看上去文质彬彬的老吴,在海地维和期间曾与死神擦肩而过。2005年12月,作为先遣队员的老吴与同是特警的烟台3名队员到海地执行维和交接工作。在驱车途经一个山口时,遇到海地反政府武装的伏击。一颗子弹打碎了车窗玻璃后从老吴耳边擦过,幸亏他反应迅速才躲过一劫。

    “千里不报忧”。无论在外经历何种磨难,老吴从来没对家里人说。“职业决定了责任,作为一名特警,我将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我无怨无悔。”老吴坚定地说。

特警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