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在线>详细内容

警察在线

城乡警察换位

来源:云南日报网 作者:任菲菲 发布时间:2005-05-04 18:56:18 浏览次数: 【字体:
                           

                            走入山区但凭这几双落满尘土的鞋,谁分得出“城里”、“城外”的差别

    城里的警察走入山区重新理解艰苦与职责的意义;乡村警察进城感受“现代”的魅力,昆明市公安局首设20个教育基地———

    当都市里的灯红酒绿渐渐迷醉了人们的眼睛,当霓虹弥漫下的歌舞喧嚣渐渐麻醉了人们的心灵,你是否还有能力理解驻守深山的寂寞和隐忍?其实那并不遥远,那似乎隔世的贫苦与艰辛就在你我身边不远处———禄劝、东川的山乡中。作为普通的群众似乎谁都可以有迷醉、麻木的理由,但同样血肉之躯的公安干警却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于是,他们从深山来到都市,于是,他们从都市走进深山。

                         

                                            两个年轻的城市警察融入到了新的环境中

    2005年3月中旬,昆明市公安局制定了关于确定20个派出所作为教育培训基地的决定。以适应新时期社会治安形势变化的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安干警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保证公安队伍艰苦奋斗、塌实务实的作风。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幅员面积21111平方公里,辖五区一市八县,其中耕地面积44.9万公顷,湖泊面积377平方公里。昆明市域为山原地貌。绝大部分地区海拨在1500米到2800米之间。城区坐落在滇池盆地北部,三面环山,市中心区海拔1881米,市区面积只有约100平方公里左右,总人口到2005年已达到500万人。守卫着春城的昆明市公安局的警力几乎平均的分布在城区、坝区和山区三个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中。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区和山区的差异越来越大。同样身为公安民警却因驻守着不同的环境而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民警告诉记者,办一件事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回趟县城则成了一个隆重的“节日”

    城里的先进的科技手段、规范的工作标准,打造出了现代都市的优秀公安民警,但优越的生活环境也懈怠了个别民警的工作激情、散漫了个别民警的事业追求。而在数十公里外驻守山乡的民警们,却仍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不断抗争。落后的条件设施、闭塞的信息通讯,使得山里的民警仍在使用较为落后的办法尽忠职守。交流!市局领导决定,让两种环境下的民警用身体力行的交流,这种最直观的感受有效地接受全新的教育培训。

    为此,五华公安分局的华山东路派出所、官渡公安分局的春城路派出所等10个先进的公安派出所成为了规范化建设培训基地。禄劝公安分局的乌蒙派出所、东川公安分局的播卡派出所等10个偏远山区派出所成为了艰苦奋斗教育基地。4月初,第一批参加培训的民警在各分局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各自的培训基地。为期半年的艰苦教育和为期三个月的规范化培训正式拉开了序幕。

                                     

                                       ↑翻过几座山头才能见到这样一个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4月8日,跟随接受艰苦教育的城市民警,记者走进了大山深处———禄劝公安分局乌蒙派出所,对艰苦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随警采访。禄劝县是个贫困县,该县公安局有18个边远派出所没有交通工具,从禄劝县城到达本次的目的地———乌蒙派出所,需要乘坐约6个小时的中巴车,若直接到最偏远的雪山乡派出所还要再继续前行2个多小时的车程,单程车费按客流量大小变动,在50元到80元之间,每天还只有一趟车,民警往返一次着实不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根本不足以形容这坎坷艰险的山路。

    记者一大早就从县城出发,摇摇晃晃的一路颠到乌蒙乡已是下午吃饭的时间了。下车时,身上的衣服已是里边一层汗外边一层泥,完全是背着个硬壳的感觉,几乎连衣服的颜色都分辨不出来了,脸上更仿佛在敷着面膜,头发、眉毛都是朦朦胧胧的红褐色。而民警身穿制服下长途车时的样子颇为特别,早就被当地人善意的调侃为“土地公公”(泥塑)造型了。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记者,毫无下乡经验,看着自己镜子中的模样顿时有欲哭无泪的感觉——原本从城里出发时还是精心打扮的娇小姐,下车时已是彻头彻尾的变成了灰姑娘!看到记者难过的样子,等候已久的乌蒙派出所民警连忙的安慰说:“没事,这样才是劳动人民的美丽!”

    与中巴车停靠点一墙之隔的院子就是乌蒙派出所。派出所位于乌蒙乡的主干道(也是唯一的一条可以通车的路)的中心。来到把一个房间开发成两间办公室的乌蒙派出所,记者才发现这里没有容身之处。派出所除去所长和三个民警的只够放张单人床的小宿舍,就只剩下一间空荡荡的小房间。因地基问题,房间的地面一到四月份就开始渗出水来,到十一月份左右才停止,不用专家鉴定,任何人随便扫一眼都能从勉强支撑的墙体和屋顶中看出这个空房间明显是个危房。10天来,两个从官渡公安分局派下来学习的民警一直无法解决住处,两人一直借住在派出所旁边的小店里。乌蒙派出所的4位民警都不是当地人,每天吃饭时就到乡政府食堂买盒饭吃,时间赶上了就可以安心的吃一餐,赶不上就随便买点东西吃凑和一顿。

    在乌蒙派出所进行艰苦教育锻炼的是来自官渡公安分局春城路派出所年仅25岁的民警小潘,和来自关上派出所稍长几岁的小李。两人原在本单位一个是专门作治安管理工作的,一个是刑侦中队的。到了乌蒙派出所两人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才来没几天两人就跟着乌蒙的民警走村窜寨,用双腿丈量着险陡难行的大山。山里相对城市要纯净许多,很少发生大的案件,但警情无大小,一有报警就必须即刻动身前往处置。夜晚山路更加危险重重,身为公安民警却不能有丝毫怠慢。为一个小事情就要爬上几十公里的山路,是山区民警的日常工作。小潘和小李在这里才领教了大山的威力,也在这里才发掘了自己双腿不曾想象过的潜力。面对这连绵无尽的大山,面对这与城市天差地别的山区生活,面对这甘于寂寞、甘于清苦、甘于奉献,同龄或年长的战友们,他们腹中曾有的些许微词早已烟消云散了。“在一生中有些这样的经历是件好事,是人生的财富。市局的这个举措是对的,希望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小李这样说。年轻的小潘想法似乎要简单些:“都是警察,他们一辈子守在这里的都没有怨言,我只来工作一阵子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这点艰苦都承受不了还叫什么警察!”

城乡警察 云南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