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禁毒日记者专访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1时02分报道,今天是国际禁毒日,公安部部长孟建柱视察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看望戒毒人员。中国之声连线正在前方采访的中央台记者陆敏。
中国之声:介绍一下前方的情况,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在什么位置,里面有什么特殊的设施吗?
记者: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强制戒毒机构,它在顺义区的南彩镇潮白河畔,这里有1000张戒毒床位,要说到特殊的设施,这里有帮助躯体脱毒和疾病治疗的设备。其实这里最多的是普通的设施,只不过大家可能想不到这里会有,比如说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室,台球室、舞蹈室等等。
说到强制隔离戒毒所大家想到的就是把戒毒人员关起来,进行强制隔离,其实不是这样,这个戒毒所有9600平米,在这样一个9600平米的环境里,戒毒人员可以自由活动,可以使用戒毒所里的各种设施,所谓的强制隔离戒毒其实指的是把戒毒人员和外界吸毒的圈子强制隔离。
中国之声:他们日常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的娱乐活动,这样也可以更好分散他们对毒品的依赖。从今年的6月1号禁毒法开始实施以后,强制隔离的期限延长到两年,而且特别规定,怀孕或者是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以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是不适用强制隔离戒的,这些措施给戒毒的方式都带来哪些变化?
记者:禁毒法推出了一个社区戒毒,建立了一个以强制隔离戒毒和自愿戒毒和社区戒毒的三者结合的新型戒毒体系。2008年,我国一共强制隔离戒毒24.6万名,责成社区戒毒1.6万人,社区帮教是23.8万人,建成了种植、养殖、手工加工等生产项目和技能培训的戒毒康复场所72个,减少了毒品的社会危害。
刚才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的慰问一个戒毒人员说,他最担心是两年强制戒毒结束之后,到社会上难以就业,难以立足。其实现在各地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也不断强化职业的技能培训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创造条件。吸毒人员大多都是没有职业,没有技能,没有岗位这么一个情况。现在戒毒机构开展职业的技术培训工作,使戒毒人员掌握了一技之常,他们回归社会后就会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不会和以前一样,每日无所事事,再回到以前的吸毒的环境下,导致复吸。
另外,有的公安机关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举办了培训班,在强制隔离戒毒的两年间,戒毒人员可以通过考试考取各种资格证书,为他们将来回归社会之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条件。刚才还有一个戒毒人员说,身体的戒毒相对比较容易,心理的戒毒是最困难的,尤其是如果回到以前吸毒的大环境中,就很容易复吸。就为这个,公安机关为戒毒期满的人员提供一个无毒的环境,强制隔离戒毒所也可以接受一些自愿留守的人员就业生活,目前三亚、昆明、开元、梧州、兰州等地就率先建成了戒毒康复场所,吸收了一大批的戒毒人员继续康复,目前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