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公安“十个第一”领跑全国
提要
昨日,武汉市公安局建局60周年纪念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上午9时许,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武汉市公安局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300名着装整齐、英姿飒爽的人民警察举起右手,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发出誓言,“为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奋斗终生!”
1949年6月2日,武汉市公安局随着武汉的解放而诞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特”,到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剧烈变革期的“严打”,再到本世纪警务改革,武汉市公安局60年来走过的足迹,都反映出城市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近年来,武汉市公安局先后参与并出色完成了“98抗洪”、抗击“非典”、奥运安保、抗震救灾等重大保卫任务,不少方面的工作都领跑全国,创下了十项全国第一。

图为:警用直升机
全国第一架警用直升机
在多项任务中立下汗马功劳
1995年5月22日,武汉市公安局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购买了一架美国产的“思斯特龙”轻型直升机,成为我国最早装备警用直升机的公安机关。这架警用直升机共巡逻飞行上千次,先后执行过中山舰打捞、三峡大坝航拍、抗洪抢险、提供交通信息等多项任务。
1996年的一天,两歹徒持枪杀人后劫持人质逃进居民区。为保证人质不受伤害,防暴警察在警用直升机上顺着绳梯降到楼顶,从后窗钻进屋内将歹徒擒获。人质安全解救。
1998年2月14日,长江大桥引桥处一公交车发生爆炸。正在上空巡逻的警用直升机发现现场交通堵塞后,一边通过电台报告交通情况,一边执行空中警戒任务,将现场有关情况及时向指挥中心通报,保证了交通秩序尽快恢复正常。
1998年,武汉遭遇特大洪水。警用直升机沿江进行空中监控,机上民警发现汉口丹水池管涌,为及时排除险情赢得了时间。
……
目前,这架飞机因为损坏,无法继续执行任务了,但武汉警方的警用设备依然位于全国前列:卫星通信指挥车、刑侦DNA自动化工作站等一批高精尖设备投入实战,警察实战训练基地一期、法医尸检中心投入使用,刑侦指挥调度中心、物证鉴定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公安局的办公大楼,也从建局之初的原国民党汉口特别市警察局旧址(现岳飞街21号),变成了现在的集指挥决策、科技通讯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安指挥大楼。
公安英模人数全国第一
用热血和生命守护江城父老
武汉市公安局建局以来,武汉公安民警不仅总人数由过去的4000人发展到现在的近2万人,而且公安队伍英雄辈出。自1980年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立功创模活动以来,武汉公安队伍中有30人(次)获得公安战线最高荣誉——全国公安战线一、二级英雄模范,在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安机关中遥遥领先。

图为:1958年9月4日毛泽东在洪山礼堂接见邱益英
上世纪50年代,邱益英作为全国公安战线第一代女子交警,受到毛泽东同志亲切接见。
上世纪60年代,原武汉金口警校校长彭子强,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参加1960年全国文教卫体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大会。
上世纪80年代,武昌分局治安大队民警张家强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全国自强模范。
上世纪90年代,原江汉分局民警胡永华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武汉市学雷锋积极分子。
进入新世纪,好传统依然保持。武昌区分局紫阳路街派出所副所长方文,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并于2009年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作为武汉民警代表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
60年来,共有52位因公牺牲的公安民警被评为革命烈士。众多人民警察用热血和生命守护着江城,守护着800万江城父老。
全国首次提出“命案必破”
命案破案率连续6年90%以上
2003年,武汉警方在全国率先提出“命案必破”工作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快侦快破命案的工作举措。连续6年来,市公安机关命案破案率均达到90%以上,在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中保持领先。
2006年11月3日下午4时许,武昌积玉桥一民宅内突然传出几声枪响。民警接警后快速赶到现场,有2名当事人中枪死亡,还有6人不同程度受了枪伤。这是一起涉枪且致死两人的恶性案件,刑警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侦破中。事发民宅其实是一间“赌场”,警方很快确认,当时冲进赌场开枪的是名叫祁建华的男子。案发后,祁逃离武汉,不知去向。武汉刑警将印有祁某照片的协查通报送往周边城市,请其协助调查,提供嫌疑人的线索。仅仅一个多月后,12月30日晚,警方就将祁抓获归案,终于赶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为这起案件画上了句号。
近年来,命案破案率连续六年保持在90%以上,全市连续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称号;连续11年没有发生群死群伤的特大火灾事故;被评为全国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
率先关注群众身边“小案”
一系列防控措施深得民心
2007年初,武汉市公安局在客观分析治安警情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要开展大要案侦破工作的同时,关注盗、抢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小案”,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年终将群众身边的“小案”与命案、打黑除恶等重大案件并列考核,对不达标单位“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办“小案”用“牛刀”,以往只在侦破大要案和处置暴力犯罪中显身手的特警、刑警、技侦民警,现在也在“小案”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上半年,两名抢耳环劫匪被警方布控抓住现行,一劫匪奔逃途中仓皇扔掉得手的金耳环,37名训练有素的特警出动,搜寻近两小时,在水沟内找到耳环。此次举措推行后,深得民心。
成立全国首个文保分局
有效护卫高校及中小学安全
2000年5月10日,武汉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成建制的文保分局。分局成立后,深得各大高校师生欢迎,他们不仅守护一方平安,还为广大师生办了不少实事。
2004年,武汉市公安局文保分局珞珈山派出所一举抓获一专盗高校教师摩托车的惯偷计某,并追回所盗摩托车11辆,价值近6万元。
多年来,武汉市公安局以文保分局为龙头,组织相关警种,持续开展高校及中小学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和“护学护校行动”。武汉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首次建立“打黑”工作站
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
2007年起,武汉市公安局先后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沌口经济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东西湖区,建立了“打黑”工作站,以整合警力资源,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
近两年来,“打黑”工作站引导警力、装备、技术向实战一线倾斜。探索压发案工作机制,推出了机关民警对口帮扶警情高发派出所、打击街头犯罪绿色通道、反扒协调机制、特警轻骑队、有线无线集成调度三方通话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农村,设立治安中心户、村湾联系点和80个流动警务室,形成覆盖全市社区、村湾防范网络。由政府牵头,建立多部门参加的“毒赌黄”联动执法、叠加打击机制,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全市“两抢一盗”警情连续三年持续下降,特别是飞车抢夺、抢劫出租车等重点警情每年大幅下降。
首设刑侦专家工作室
专家团队服务大要案件侦查
2007年,在刑侦局成立了“郑道利工作室”,在全国首创刑侦技术专家团队服务大要案件侦查的工作模式。近年来武汉警方刑侦技术破案率达到26%,位于全国先进行列。
现年54岁的郑道利,是武汉警方首席刑事技术专家,也是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成立以其个人命名的工作室,重在公安刑侦项目研究、培养刑侦骨干、会诊重大疑难案件等5个方面展开工作。

图为:110网上调度系统
第一套110网上调度系统
接处警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000年11月,武汉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在全国率先建成110网上调度系统。110报警台接警后,将报警界面直接通过公安综合信息网传输到相关处警单位,各单位处警后的回告也在网上完成,减少了中间环节,规范了110查询、统计程序,提高了接处警工作效率。
不仅如此,武汉还建立了三级巡逻体制,加强了110报警服务台和快捷反应机制建设,组建了刑侦局、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和特警支队等适应形势需要的机构。
110中心三方信息同步传输
报警调警处警“保持通话”
2008年3月,武汉市公安局经过技术探索,实现了公安有线网、无线网的合并,率先在110指挥中心推行了报警人、接警员、街面巡警三方信息同步传输,使报警、调警、处警的速度大增。

图为:市政府投入700万元向基层发放80台流动警务车
流动警务车首次进村湾
农民办事不用跑派出所
2008年,武汉市公安局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流动警务车进村湾,首批装备了各种警务办公设备的80台流动警务已全部配备到了较偏远的远城区派出所,提高了偏远地区的见警率。
2008年5月26日,黄陂区首台“流动警务车”开进祁家湾街群力村,为农忙的村民办理“二代证”,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村干部严中富高兴地说:“农民办事再不用往派出所跑了,真方便!”
这种“流动警务车”造价7万元左右,配有车载电台、车载摄像头、互联网、照相机、指纹采集仪、身份证阅读器等高科技装备,主要用于农村治安巡逻、法制宣传、治安纠纷调解、录像取证、办理“二代证”和医疗救助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