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维和警察代表畅谈经历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感谢关注新华访谈。2004年9月,应联合国请求,经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国向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派出了第一支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共125人。2005年4月18日,这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在圆满 完成任务后乘联合国专机顺利返回北京。今天我们就很高兴地请到了其中的三位代表,队长赵晓迅,二分队队长刘国长和13位女警花之一的宋娟娟。欢迎三位。
[赵晓迅]: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的关注,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刘国长]:谢谢各位网友,谢谢新华网给我们这个机会。
[宋娟娟]:感谢大家,谢谢新华网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赵晓迅]:作为队长,主要是把一些队员6个月的鉴定以及扫尾工作完成了。
[主持人]:回来以后也没有休息?
[赵晓迅]:回来以后可以说一天都没有休息[刘国长]:我是北京市局的,给市局领导准备汇报工作。
[宋娟娟]:回来以后,好好的睡了两天觉,也写了一些总结。
[大道无名]:我想知道你们回到北京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第一顿饭吃的是什么,呵呵。
[赵晓迅]:我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跟着中央4台记者做《今日关注》栏目去了。第一顿饭也是在中央电视台的餐厅吃的,吃的是饺子。
[刘国长]:我飞机一落地就是给领导和家属打了电话报了平安。吃的第一顿饭也是饺子。
[宋娟娟]:我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吃的第一顿饭是黄瓜沾酱。
[主持人]:网友"大道无名":在海地伙食怎么样?能吃到哪些菜?
[赵晓迅]:在海地生活非常辛苦,我们刚到海地时,所能吃到的就是从国内带的野战食品,野战食品保质期是4年。在高温的情况下保质4年,可以想象要加多少防腐剂在里面。吃第一顿还可以接受,后来就无法接受,但为了维持生命,必须吃。很多队员吃下去就吐,这样坚持了2个月,后来联合国食品供应上来了,但是基本上没有蔬菜。维生素供应就是我们从国内带的金施尔康。联合国供应的食品是一些面粉,但那个面粉主要是做面包用的,不能蒸馒头,饺子也包不起来。在那个地方吃饱了就不错了。
[刘国长]:联合国供应菜主要以土豆和洋葱为主。我们长期吃野战食品,有好多人四五天才上一次厕所。而且在国内有胃病的,在那儿老是犯胃病,因为野战食品是比较干的米饭,吃了特别难以消化。
[赵晓迅]:还有多数野战食品是压缩饼干。
第一次踏上海地 感觉落差很大
[大道无名]:还有,你们去年第一次踏上海地的土地时,有什么感受?
[赵晓迅]:我的感受就是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因为在国内的时候,还没有感受到这么鲜明的对比,没有觉得咱们国家这么强大,没有感觉我们日常生活这么美好。一踏上海地才感觉生活在中国是多么幸福。

[刘国长]:到海地就是感觉心理落差特别大,虽然在国内知道海地特别贫穷,但是到那儿以后满目疮痍。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么强大、和平安定的祖国,确实太幸福了。
[宋娟娟]:我也感觉是生活在我们国家真幸福。去时也有这种心理准备,但还是不一样,给我震撼很大。从他们无知的眼神里,比如见到尸体那种淡然的表情里,感觉不一样。
[主持人]:宋女士,你是地道的北京孩子,为什么自愿选择去这么一个地方?
[宋娟娟]:第一就是对警察事业的热爱,当一名人民警察是我从小就有的理想。第二就是信念。很喜欢维和这个事业。
[主持人]: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其他队友不同?其他都是男的?
[宋娟娟]:男女没有什么差别。我们队里没有女生。
[赵晓迅]:因为我们是125人,在那样的国家一打起来,经常面对的是枪战,在这种战场上,在培训时尽量取消他们性别的差别,什么上厕所、穿衣服、换衣服,在那样的环境下不允许你考虑性别的差别。在国内时看一些战争电影,男女在一起换一些衣服觉得不可思议,自己亲身走向战场,感觉确确实实是那么回事。
[主持人]:这一关对你来说容易过吗?
[宋娟娟]:开始时,心里有一些紧张,后来就习惯了。
[主持人]:听说你们刚到海地时睡了两个月的水泥地,为什么?
[赵晓迅]:这个任务区是刚成立的任务区,2月份海地才发生兵变,前总理阿里斯蒂被迫流亡,6月份这个任务区才成立。成立以后,将近34个国家统一派维和部队派驻任务区,有20个国家同意派警察去任务区。因为是新成立的任务区,联合国后勤保证非常有限,而且面临着今天这个国家来一批人,那个国家又来了人,所以没有能力解决住房问题。找了仓库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当初到只能睡水泥地。而且我们人到时,海运还没有到。而且当时还有一个情况,一到海地以后,马上拿着枪去执行任务,允许盖房子的时间、人力安排都是很有限的。房子全是自己盖的。
在海地的成长是全方位的
[主持人]:你们人到了海地,装备隔了多长时间才到?
[赵晓迅]:大概一周才到,那一周就是吃野战食品,睡在地上,那一周非常辛苦。当时在任务区,刚去时周围环境不是很明确,周围到处都是枪支。先到一个地方首先要加强警戒。食品供应不上,睡不好,那一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考验。我记得每天晚上我们都抱着枪睡在水泥地上。当时是9月份,仓库里面温度高达40多度,很闷热,晚上睡得浑身是汗,因为我们要随时准备应战,所以鞋也不敢脱,也没有地方洗澡,联合国每天只给两桶水。我记得有一天晚上很热的时候下起了雨,很多人跑到雨里很痛快地洗了一回澡。(2005.04.25 14:50)
[刘国长]:在国内做好了一定的吃苦准备,但是不管怎么说是硬挺过来的。晚上睡觉半小时翻一次身,挨着垫子的地方都是汗。虽然环境很艰苦,但大家还是很乐观。
[赵晓迅]:最多一天晚上我的一个手上被蚊子咬了200多个包,很多女孩子的腿都咬肿了。作为队长,当时看着她们,心里都流泪,太艰苦了。
[主持人]:你有没有想到会面临这样一个景象?
[宋娟娟]:当时就是男女住在一起,我们换衣服就是拿毛巾被往身上一批就换,他们都说我们"大变活人"。
[刘国长]:到任务区第一顿饭我印象非常深,每人发了一块压缩饼干,他们还在等。我说别等了,就是一块压缩饼干。
[宋娟娟]:我们蹲在垃圾旁边吃饭。
[主持人]:网友"枉评天下":请赵队长介绍一下我们赴海地维和的任务是什么?经费来自哪里?
[赵晓迅]:我们这个防暴队是中国第一次派到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的成建制队伍。当时联合国跟我们在国内说的任务主要是处置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比如当地有一些非法示威让我们去处置。另外一个就是帮助培训当地警察,还有就是协助当地警察打击非法武装,收缴毒品,就是这一类事情。还有一些像联合国重要人员的保卫、重要物资的看守。等我们到了任务区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执行的任务是有很大差别的。主要任务面临着和维和部队收缴散落在非法武装的枪支,收缴枪支是最危险的。还有就是承担太子港最危险两个地区的武装巡逻,为当地警察提供武力支持。实际来说,我们每天面临的都是枪战和巷战。这个任务对我们来说很突然。因为在国内的时候,知道有可能承担这样的任务,但是不知道自始至终要承担这种任务。所以到任务区之后,马上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要马上适应。万幸的是,我们队员挑选的时候技术就比较好,挑选时是四大直辖市的特警,在国内做了三个月的几乎是魔鬼式的训练,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是5公里。有这样的基础,再加上运气,到现在没有出现任何的伤亡。
[赵晓迅]:经费主要是由中国来支付所有的费用,因为中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要体现大国形象,要体现对世界和平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准备一共带了2000多品种,20000多件,由28个集装箱运网任务区。联合国要用我们一年,就要负一年的租金,用两年就付两年。对人员有补贴,一个月大约有800美金的补贴。像上海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很多队员在国内拿的工资就已经是七八千块钱了。作为队长来说,确实被这些队员感动。很多人不是为了钱去的,也不是为了名去的,就是为了体现一下人的精神,为了人年轻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经历,对以后来说是一种财富。现在回头想想确实是这样,每个人成长都很大。
[刘国长]:全方位地成长。
[主持人]:能不能说说每个人执勤最长的时间是多长?
[刘国长]:执勤最长的时间是15个半小时。一开始每天工作得十五六个小时,每天要执勤,还要盖房子。
[赵晓迅]:这十五六个小时没有地方休息,也不允许把防弹衣和钢盔拿下来,因为随时会面临战争。回来体检的时候,很多人有偏头疼的毛病,主要是钢盔压迫时间太长了。我跟队员说了,无论如何,再热,头夹得再疼,一是不准脱防弹衣,二是不准脱钢盔。在我们临走七八天的时候,在太阳城搞行动,一个菲律宾带着4个美军,到那儿去看我们,看中国人行动怎么部署,怎么在打。其中菲律宾一名维和人员把钢盔取下来,刹那间一个子弹就从脑袋打进去了。
[主持人]:网友"枉评天下":刘队长,请您谈谈这半年多的维和工作中发生了哪些值得回忆和纪念的事情?
[刘国长]:值得纪念的很多。我记得11月2日,我们分队承担树立国旗杆的同志。所有参加劳动的同志站好了唱国歌,这是海地的第一面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在海地升起,大家很感动。还有就是2月21日,我的生日,因为工作特别忙我就忘记了,吃完晚饭之后有一个小妹妹把我叫到屋里送给了我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很特别,就是用一个小塑料片,用树叶沾了一圈,中间用红色的布剪了"生日快乐"。我特别感动。还有就是凌晨一两钟回来,我们在家有备勤的同志,他们一直不睡,一直等我们回来,他们在营区门口迎接我们。当我们装甲车照着他们的身影,我们就特别感动。还有就是给我们做一些面条。这些事情从国内来说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但是在那种情况下,体现出大家的生活感情。
[赵晓迅]:很多事让我感受非常深。一个是1月16日那一天,在大家的协力之下,中国的防暴队比较注重代表国家形象的,在任务区表现地非常优秀。我们全体125名队员被联合国授予了和平勋章,那天非常激动。很多队员戴上勋章的时候,泪水就往下掉。这么多天,我们的血和汗没有白流,得到了联合国的承认。联合国认为中国防暴队是最有战斗力、纪律最严明、最亲民的一支战斗队伍。特别是我们盖房子,自力更生的精神,联合国官员说是所有任务区、所有国家真正需要的精神。
[赵晓迅]:还有就是在除夕,出席在2月8日那一天是海地嘉年华活动推向高潮的最后一天,海地人都跑到街头上又唱又跳。很多非法武装就想制造流血事件,所以刘国长带一个分队去。当时一部分人在家里,搞一些自娱自乐的节目。到了11点时警察总部通知我们广场有上万名群众在那儿联欢,有一些非法武装往这儿打枪,有警察把路口拦住了,让中国防暴队去增援。我们就带着两个分队去了,到了现场以后就听周围打枪像放鞭炮一样。我把装甲车门打开时,一片漆黑,我眼神一定,地上趴着很多警察,给我手势让我趴下,我赶紧趴下,刚趴下,两梭子子弹过去了。后来我就用电台想跟后面的装甲车说千万不要开车顶,但是电台怎么也喊不出去,因为我们周围是使馆,对电台有干扰源。
[赵晓迅]:后来我就跑,两个队员跟着我,一边跑一边喊,他们给我掩护。我作为队长跑下来,两个队员就跟着下来了,非常感动。当时路上全是垃圾,把腿都磕破了。我刚回到装甲车上,因为海地电力不足,很多家人自己发电,后来后面的人家灯一下子亮了,我们就变成活靶子了,海地的警察全都跑去找掩体,后来他们拿枪把所有灯都打碎了。那天我就感觉,从来没有在这种环境下过新年。我后来跟队员说,我们是在枪声和歌声中度过了除夕之夜。
危险来自于各个方面
[主持人]:你们去之前有没有针对这样的训练?
[赵晓迅]:有,但是很少,因为国内训练主要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训练。万幸的是,选的这帮队员素质都比较好。
[主持人]:你们经历过战斗吗?
[赵晓迅]:经历过无数次战斗,几乎每天都经历。
[刘国长]:在海地遭受的袭击没有任何先兆性,在执勤时,突然会有人出来打冷枪。
[赵晓迅]:危险随时在你身边,有时候就两分钟,所有的枪暴打一下。后来北京队员高伟顺着胡同追,捡到子弹壳都发烫。所以我们在巡逻时都是随时观察,不能有死角。
[不到30就发福]:在海地那样恶劣的环境里面,我想知道你们有没有负过伤或者生过病?怎么过来的?
[赵晓迅]:没有负伤,但是生过很多次病。海地的医疗条件非常有限,带的医生就是负责战场急救的。看一些平常的病人比较难,就是靠自己顶着,吃点药。特别是绝大多数队员经常穿着30斤重的防弹衣,很多人腰椎腰积劳损等。
[刘国长]:一开始去时水土不服,烂裆等。
[主持人]:网友"大道无名":请问宋娟娟警官,作为女孩子,在那么危险的地方值勤,有没有害怕过啊?
[宋娟娟]:最开始听到枪声时确实有点紧张,后来就没有了。
[主持人]:后来为什么就不怕了?
[宋娟娟]:习惯了。
[主持人]:网友"河南人惹谁了?":女警官到那里都执行什么任务?
[赵晓迅]:女警这次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在任务区,担负女官员的警卫工作。比如押解看守女犯人,男同志不太方便。特别是在这样的行动中,要讲究人权。比如说搜身,如果是女的,男同志就不太方便,女的就方便一点。而且女警在对外交往和礼仪接待方面发挥了我们男的发挥不出的作用。
[宋娟娟]:中国警队在那儿口碑非常好。因为我们是女同志,当地的小孩都喜欢亲近我们,喜欢跟我们聊天。
[赵晓迅]:在任务区,法新社记者他们去采访当地人,很多居民说中国是唯一跟他们说话的,因为其他跟当地都有敌视的态度。后来每日新闻记者通过采访当地人,他们认为中国防暴队是最亲民的一支队伍。因为中国开了好的头,联合国也希望其他国家派一些女警。在这么多防暴队当中,只有中国带着女警。
[主持人]:"板凳长扁担宽":我看报道说13位女警是和其他男警住在同一个大仓库里的,那你们的日常生活是怎么过的?
[宋娟娟]:最麻烦的就是换衣服和洗澡,换衣服都是男女在一起,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就不觉得了。我们自行缩小男女之间的差距。
[赵晓迅]:在那种情况下就是生命,根本考虑不到什么性别差距。
[刘国长]:从男警角度也考虑到女警不便,搭建的洗澡棚是露天的,女警洗澡的时候,我们男警就不过到那片。
[主持人]:像这样的经历,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里的人是很难想象的。
维和在外,时刻牵挂着家里
[主持人]:有网友问:处在那么多男同事中间,又那么长时间在外边,有没有担心会出什么问题,家里人担心吗?
[宋娟娟]:不担心。每次跟家里打电话时就说挺好的。回来时我妈说什么呀,我看电视都看见了。
[主持人]:见到父母时怎么说的?
[宋娟娟]:父母说确实挺担心的,但当时他们也非常支持我。回家以后才知道我爸爸颈椎不好,住院了,但他们一直瞒着我,以后我觉得我应该好好补偿他们。
[主持人]:再让你去国外执行任务,家里肯定会反对吧?
[宋娟娟]:不会的,我觉得他们还是会尊重我的选择。
[赵晓迅]:男的走了以后,小媳妇、女朋友自动成立了一个联谊会,刚开始上前线的时候,所有人都要理成光头。国外媒体现场采访,一看到都成了这个样子以后,就在外边广播。这样小媳妇看到以后,在家里抱头痛哭。后来这个信息就反馈给我,我说怎么办呀,要稳定后方情绪呀。一开始都是骗,打手机就是这样嗯,都很好的。后来他们在家里看到枪战的场面以后打电话说,简直骗我们,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后来后方领导安慰家属,我们在前面也很紧张。
[刘国长]:我们在前面维和,领导和同事做了大量的工作,当然家属时刻牵挂着我们。也感谢互联网,家属的主要信息就是来源于互联网。
[赵晓迅]:特别感谢新华社,所有消息都是由新华社驻古巴记者发回来的。我说你一定要注明一句话,所有防暴队员都平安无恙。我走时说一定要把每个队员的酸甜苦辣写出来。很多晚上把他们送出去以后,我也睡不着觉。比如我送出去18个队员,这18个队员能不能都回来?再困也睡不着觉。一个队员回不来的话,部长一脚把我踢出去不要紧。主要是我回来以后怎么跟你们父母和孩子交代?有的都是孩子刚出生就上战场了。我一般每天就睡4个小时。我就利用他们这个时候,他们没回来,我一边听着电台,一边写出来。
[主持人]:跟家里保持联系用什么?
[赵晓迅]:我们带了一些无线电话和无线上网工具。但是海地网速很慢,基本上就是报废不能用。隔一两周打一次电话,打之前都把话想好了,最多的也就能打一两分钟。
中国维和警察的素质最高
[主持人]:网友"枉评天下":当地有没有其他国家的维和警察?如果有,相比而言您怎么看待我们的警官素质?
[赵晓迅]:在海地任务区一共有34个维和部队,20个国家派了维和警察,我们国家派了维和防暴队,维和防暴队承担的任务跟维和部队是一样的,非常危险。6个月当中,联合国对中国防暴队是高度评价的。他还想让中国派第二支防暴队,首选防暴队,最希望中国来派。认为中国防暴队是最有战斗力、最有纪律、和当地老百姓关系最好的。我们中国防暴队在任务区树立了楷模,就是一面旗帜。中国防暴队的精神是任务区要学的精神。我们跟其他国家的维和部队关系都很好,那是用生命换来的。比如有危险了,一次两个民事警察在屋顶上观察情况的时候,对方用机枪把他们打得头抬不起来,当时用电台喊。我当时听电台喊就去救他们,我跟刘国长拿着机枪和狙击枪从2号点往上冲,我们用机枪火力压制把他们救下来,两个人握着我们的手,说中国防暴队是这个(竖大拇指)。
[赵晓迅]:我们跟他们聊天的时候,我说共产党只是一个不同信仰的问题,包括任务区很高级的官员都认可我们这个观点。我说为什么中国防暴队有这么好的纪律?就是因为党组织在里面,党组织起到凝聚力的作用。很多维和部队没事就到海边洗澡。比如美国使馆官员看到以后很反感,说在这么艰苦的任务区,在这里好像度假一样。美国每年交的会费都是很多的,我们交会费怎么养这些人。说中国防暴队是这个,(竖大拇指)。我们去的时候有101名党员,24名团员,这24名团员在任务区当中都写了入党申请书,都是火线入党。我跟很多团员聊天,在那个地方是实实在在的要开展思想工作和党务工作,最危险的时候,那是党员上,党员冲在前面。最艰苦的劳动都是党员冲在前面。当时一边搞劳动建设,一边搞巡逻作战。那真是体现了党员先进性。
[宋娟娟]:当时觉得圆满完成了任务,一方面是我自身的努力,一方面就是大哥哥、老党员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当我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就会找他们,他们会帮助我们,跟我聊聊天,谈谈心。
[赵晓迅]:我跟很多团员聊天,对于13亿人口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共产党能把国际地位提升、中国国力提升,老百姓安居乐业,跟海地一对比,确实觉得我们党很伟大。在那种情况下猛然感觉就是很珍惜。到海地有几点,如果跟大学生交流的话,一个稳定的环境,海地建国200年,政变33次,这样的国家怎么能搞好经济。比如说在我们国家,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现在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在国内可能没有很深的感受。但是一到国外就感觉到了,比如海地那样的国家。对照很多地方搞反日游行,历史问题需要外交层面来解决,比如说老百姓情绪需要表达,但是需要采取一个合理的、正当的方式来表达,主要是把爱国热情花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中国国力强大了,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主持人]:"我爱华夏中国":我们最可爱的人,是否能给来我们北京林业大学,给我们大学生讲讲自己经历???
[赵晓迅]:我觉得可以,我们也愿意向他们介绍我们的经历。因为大学生和我们都是同龄人,我们队伍当中很多都是二十刚出头,我们非常愿意跟他们交流。
[主持人]:有网友说:看到你们的威武军姿感到很长志气。
[赵晓迅]:在威武军姿之后要知道我们吃了多少苦。刚开始培训的时候,有一项就是站军姿,一站就站4个小时。我们感觉出去以后代表的不是个人形象,出去代表的是中国警察形象。海地跟中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我们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形象。所以我们出去一点一滴是非常注意的。
[刘国长]:中国防暴队有几个突出特点。一个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二就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队伍形象。还有就是高超的业务技能,这是有口皆碑的。
[赵晓迅]:我们刚开进工业园区住仓库的时候,很多人是用一种怀疑、冷漠的眼光看我们,我们部队最后上飞机的时候,车辆开的时候,很多人知道中国防暴队要换防了,厂里老板带着工人自发走出来,眼泪都流出来了。这是一个变化,我们用行动让人家感觉我们中国人的形象。王光亚大使视察我们工作区时说我是常驻联合国大使,和你们相比,对于一个没有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你们每个队员才是真正的大使。防暴队执勤的时候,我们教很多人写"中国"二字。
[老小狼]:分别说说在海地值勤期间的经历和感受吧。特想知道,是不是特过瘾?
[赵晓迅]:确确实实特别过瘾,这种过瘾在一种和平环境下,对于年轻人来说得到这么多的锻炼,确实是过瘾,因为这种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从这个角度来说过瘾。我们得到了很多人得不到的锻炼机会。
维和时用最好的武器装备
从图片上看到我国维和警察装备了新型得装甲车何新式枪械和作战服装,不知道你们认为还有那些装备是现在缺乏的?还有那些装备需要改进?谢谢。
[赵晓迅]:不论是从大的方面来说还是从小的方面来说,确确实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任务的高度重视,说实话,有很多小的国家参与维和任务,其实是挣外汇的,但是我们国家不一样,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体现大国在维和的责任。我们拿的装备是最新式、最好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准备20000多件、2000多个品种的装备办齐很不容易。当时我们部里的装备部门,包括京安公司的很多员工配合公安部装备局,生着病、发着烧到处给我们找这些装备,因为时间很短,就是按照单子一件一件去找。我们当时也很感动,我跟队员说,我们出去再不好好把事情做好,都对不起这些国人。我们的装备确实比较先进,从作战装备来说,带了95式步枪,88式狙击枪,这个装备在部队里的装备也是最精良的。我们配有夜视仪,是德国进口的,很贵的,几万块钱。这个设备就是在晚上他看不见你,但是你能看到他。很感谢当初为我们准备这些装备的人和领导,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主持人]:最后再跟网友说几句。
[赵晓迅]:谢谢网友对我们这次维和的关注。
[刘国长]:再次谢谢网友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海地任务区还没有结束,目前第二支防暴队跟我们轮换在海地执行任务,希望网友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这支队伍。
[宋娟娟]:谢谢网友对我们的关心,我会把这半年的维和所学到的东西用在我今后的工作中。
[主持人]:我再次代表网友感谢三位的到来。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欢迎你们再次来做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