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眼中的“真心英雄”——记大英县公安局太吉派出所警务室民警唐亚平
2008年4月7日,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大英县公安局花园街社区警务室门前挤满了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这一天,这个警务室和所里民警的名字紧紧相连,它被市公安局党委命名为“唐亚平警务室”。这个社区警务室,在群众中流传着众多佳话,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一个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的老民警——唐亚平,一个群众眼中的“真心英雄”。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谈起唐亚平重返基层民警一线工作岗位,这句传唱大江南北的歌词或许正映衬了她当年的心情。有着38年工作经历,20年的从警经验,36年党龄的她对这句歌词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两年前,大英县花园街社区还是一个让人不放心的社区。这里是拆迁户居住小区,居民多以失地和进城务工的农民为主,民怨较重,纠纷多,上访多,治安环境比较差。县公安局领导为派谁去这个新设的警务室有些为难,谁去呢?“我去”,一个底气十足的声音在他们耳边响起。唐亚平,警务工作熟悉、群众基础好、精力充沛、工作创新性强……是个合适的人选,但她真的愿意去吗?县局领导心里有些打鼓,“这里环境杂、社会治安任务重,上访户多、群众工作量大、群众纠纷多……你刚从县政协财经委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要不再考虑一下?”“去,有困难才有挑战,有挑战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作为,我是一个老民警,我去!”唐亚平坚定地说。
2007年3月,一个51岁的老民警从容走上了基层第一线工作岗位……
时间历练,事实为凭。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由于唐亚平的努力,就让一个原本治安环境比较差、纠纷多、上访多的社区安宁平顺下来。社区2万多居民熟悉认可了唐亚平。说起唐亚平,社区老太太们笑得合不拢嘴,比说自家亲闺女还亲……
大英县10个社区的群众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能不能让唐亚平到我们社区来?”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的梦”
待人笑容满面,真情实意;说话中气十足,铿锵有力;走路风风火火,落地有声……对于初见者,唐亚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急性子热心肠的好人。
但是,她刚到这个社区时,社区群众并不是这样想的。
花园街社区,2万余人口中有7个居民小组近3000人是由失地农民农转非成为城镇居民的,由于拆迁安置等问题,群众对这个新设的社区警务室并没怎么看好,当得知唐亚平以前是“县上领导干部”后,更多的人是给唐亚平冷面孔:“你是当官的,迟早要走,我告诉你我的问题也是浪费口舌!”
“我不会走!我要把你们的问题都解决好!”这是唐亚平到岗后给社区群众的第一句承诺。
唐亚平知道这个承诺的份量。社区民警的工作点多面广,相当繁杂,涉及到社区治安防范、治安管理、人口管理、纠纷调处、便民服务……等等,这其中的每一块,都需要直接与群众见面、落实,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
但唐亚平更清楚这个承诺的意义。社区民警每天面对的都是普通居民的琐碎小事,看起来不起眼,可是这样的工作最接近百姓,对社区平安也最为重要。很多时候,矛盾纠纷是违规上访和治安案件的导火索,如果能把这些化解在萌芽状态,让大家心气都顺了,治安管理就能上去了,社区也就和谐了。
如何兑现这个承诺?唐亚平明白,唯有工作,再工作,把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这个承诺才有可能实现。
唐亚平是个有勇气的人,更是个有脑子的人。她知道,单靠勇气是空谈。她也知道,从花园街社区的情况来看,辖地2.5平方公里,流动人口多,要维护好治安,单靠民警,再有10个唐亚平也不够用。
发动群众,群防群治才是上策。有了“大方针”,唐亚平给自己定了工作目标: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挨家走访,入户调查登记,打破了原有暂住人口自己上门登记的方法,详尽的人口居住情况被重新掌握……
一张张警民联系卡,姓名、地址、电话和随时为群众服务的承诺走进千家万户……警民联系的纽带建立了、渠道畅通了。
在唐亚平的精心组织下,社区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小组、店铺联防领导小组、治安巡逻队相继成立……警务室还与社区居委会联手,社区民警和社区干部分片联系居民小组,小组骨干联系到户,依托义务治安信息员和广大居民共同排查治安信息,随时掌握不稳定因素。一张维护社会治安的网覆盖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唐亚平的嘴很“勤”。为了能与居民“搭上线”,为了调解一次邻里矛盾,为了说服一个上访群众,为了宣传安全知识、消防知识、治安知识和常用的证照办理方法、程序,她能不知疲倦地说上数个小时,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唐亚平的耳很“勤”。倾听群众的声音,既能找到服务群众最便捷的方法,也能得到群众信任。这使唐亚平成了很多社区居民眼中的贴心人。
唐亚平的手很“勤”。从登记流动人口到登记群众难事,如今唐亚平警务室已经有了厚厚10大叠资料,记载了花园街社区各方面的情况,现在还在不断充实着。
唐亚平的腿很“勤”。她入户调查1386户,走访居民5700多人……两年,700余个日日夜夜,没有双休日,唐亚平穿梭于社区居民的家……
社区治安一天天好转,居民生活日渐平顺,警民关系一天比一天更融洽。
“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在“两劳人员”心里,或许除了痛和恨,其它的占得并不多,然而在唐亚平心里,耐心和爱心磨灭了“恨与痛”,取代的是对社会的爱与亲人的情。
柏夏(化名)原是一所银行的信贷部主任,因挪用公款被判了缓刑,心理包袱一直很重,他断绝了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将自己的住房卖掉,独身租住在转轮街社区,一度时期没有任何音信,社区群众对他的传闻很多。唐亚平知道这个情况后,职业的第一感觉就是“帮助他”。
多方打听,唐亚平终于找到了柏夏的住址。她去敲门,有人应答但没人开门。唐亚平连续去了五次,五次都未开门。第六次,唐亚平在门外讲起了柏夏儿子的学习情况、老师的评价,讲起了他母亲的身体状况、生活状况……门开了,门后是一个满眼泪水的男人……
看在眼里的唐亚平落座后并不急于切入主题,她抓住柏夏喜欢读小说的爱好,同柏夏谈读小说,谈小说中的人物。一扇久闭的心扉逐渐敞开……不久后的一天,柏夏主动向唐亚平谈起了自己违法的事情和自己的心态与心情。
能够面对,就能够改正和弥补。唐亚平的疏导让柏夏逐渐解开了心中的疙瘩,人又重新变得开朗积极了。现在唐亚平每月都要到他家走访一次,他每季度都坚持给唐亚平写一封信,说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情况。“5·12”大地震中,唐亚平第一个给柏夏打电话叫他注意安全,柏夏的回答却是:“能不能让我到社区做个志愿者,帮帮居民搭搭帐篷、送送矿泉水什么的?”
类似的事例的还有很多。大英县某所的主任王文(化名),因受贿被判缓刑。在唐亚平的帮助下,王文成了单位带病坚持工作的先进典型。
2008年11月,唐亚平帮助的众多“两劳人员”中,柏夏、王文同时被省综治委表彰为抗震救灾积极分子。消息传来,两个男人的声音都哽咽了。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远亲不如近邻。如何让社区居民和睦相处,唐亚平有她自己的心得:有耐心,受得了气,吃得了亏!
花园街社区7组二栋37号门面房房主吕荣坤因楼上住户厕所下水管破裂导致排泄物下漏,为防止污水下流,将全栋楼房的自来水总闸关掉,造成20多户居民停水,有30余名群众准备上访县委书记。唐亚平赶到现场后,承诺12点前限时解决,查清症结后,唐亚平当即自己掏出200元钱,请人购买材料将下水管道修复,未到12点,整栋楼房的居民都用上了自来水。
有耐心,肯付出。对自己能做到的,唐亚平毫不迟疑。
唐亚平的点子多。从成为一个社区民警那天起,她就将自己所有的智慧连同热情一起投入到了这一片平安天地的创建中。
《为民解难登记表》是唐亚平敲开群众心门的“金点子”。发到群众手里时,很多人都有点楞,这是个以前没见过的东西,表格制作得有模有样,还有反馈栏,明明白白写着要群众来填写对事情解决的满意与否。
唐亚平的真诚和对居民诉求表现出的重视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了老百姓心里。《为民解难登记表》发出的最初半个月,警务室外排起了队,求助的,诉苦的,质问的……她每天要记录几十起事件,电话也总是响个不停。
花园街社区7组居民刘国成、张斯秀多年前因为贫穷将不到14周岁的小儿子刘小兵转送给了河北省邯郸县公安局民警裴早林为养子。后失去联系。20多年来,老两口朝思暮想,思念成疾,在唐亚平来到社区后,便将此事托付给她。
20年,早已物是人非。邯郸早已撤县建市,要找一位20年前的人谈何容易?然而唐亚平想到的不是这些,她想到的是刘国成、张斯秀夫妇失子的切身之痛,她不厌其烦地请当地户籍民警查找到了裴早林的信息,又分别向邯郸市公安局、邯郸县公安局政治处和丛台县公安局政治处写去信函,还找到了河北省邯郸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电话,说明情况,请求帮助查找裴早林的下落。
等待总是显得漫长,但当老两口的亲生儿子目前生活幸福,将尽快来探望父母的消息传来,唐亚平笑得和两个老人一样开心。
唐亚平印象最深的是她刚到花园街社区时,花园街社区和转轮街社区1300多户居民的民用天然气安装是上访最集中的问题之一。事情涉及到多个部门,加之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是个“老大难”。
可唐亚平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她安抚好上访群众,无数次的往返奔波于部门与社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解决经费、规划管线、催促施工……短短几个月时间,唐亚平不高的身材彰显了她旺盛的工作精力和出色的协调能力,解决了各个部门间的问题,硬是将天然气通往了社区家家户户。
在唐亚平的《为民解难登记表》上,水、电、气发生故障,下岗求业、夫妻不和、家人患病、住房紧张、子女上学等等问题,有的事一见就让人头痛,但唐亚平却很高兴,她说:“居民反映问题是因为存在着问题,把问题解决好了,社区群众才会信任你,对你信任,警民关系才会紧密、协调,事才会好办,社区才能平安和谐……”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说起社区的群众与故事,唐亚平动情于怀;说起唐警官和她的警务室,社区群众感激之情无不溢于言表。唐亚平,这个普通的民警,已和她的社区居民朋友们水乳交融。
花园街社区2组的居民邓睿,今年47岁,有一个读重庆大学的儿子和一个因为得了脑炎导致四肢瘫痪的19岁的女儿。邓睿的婚姻不幸福,家庭收入拮据,每天靠她坚持上两趟班每月挣得700元钱,来养活一双儿女。
“这是一个挺起胸膛做人的女人!”说起邓睿,唐亚平总是很激动,她说认识这家人以来,邓睿从不向社区说自己的困难,她白天上班不能照顾女儿,就悄悄地把女儿锁在简陋的房子里。
于是唐亚平就有了一把邓睿家里的钥匙。邓睿的女儿叫刘兵,实际智力只有3岁。唐亚平为她争取到了一台轮椅,每天总要抽空去把刘兵带出来,给她捏捏手,捶捶腿,扶着她走走。
阳光明媚的日子,花园社区的很多居民都能看见,阳光下,一个行走不便的女孩,露着酒窝甜甜地笑,嘴里断断续续唱着歌,或者叫着“唐妈妈,唐妈妈”,从轮椅上努力站起来,挣扎着想要扑进身着警服的唐亚平的怀里。而唐亚平总是笑着跑近,张开双臂一把搂住女孩,亲热地叫着“乖女儿”。于是,“警察妈妈”的这个名字不胫而走,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社区群众心里。
唐亚平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尤其是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从来是倾其所有真心付出,就像对自己的家人一样,不做作,不矫情,这一切都印在老百姓的心里。
2007年下半年的一天,唐亚平下班途中发现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在路边捂着肚子哭,她当即将女孩送往医院治疗。在了解到这个叫唐秀巧的女孩家里只剩下60多岁的奶奶与之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辛的时候,唐亚平毫不犹豫地说:“做我的干孙女吧!”
由于长期没有家长照看,秀巧成绩不好,学校老师有时候都表示无能为力,但唐亚平从未放弃,每周周末都将她接到自己家里辅导功课,还从思想道德行为上加以教育引导。
“孩子从小吃苦,没人好好教导,我这一帮能改变两个人的命运,很值得!”唐亚平说,教导孩子好好做人,将来自食其力,还能孝顺奶奶,算是改变了两人的命运。在唐亚平的心里,总是怀着希望,想着未来。
对于群众的事,唐亚平历来舍得花力气,哪怕是为一件小事,在她心里也是大事。
蓬莱镇红林办事处芭郎村24岁的年轻妇女熊海英与婆婆发生家庭纠纷离家出走,唐亚平得知情况后,找到了离家出走26天的熊海英,并将其送回家中。得知熊海英患有严重的妇科疾病无钱医治时,唐亚平又自己掏钱帮她买药;五组的五保老人刘祖祥62岁了,生活十分困难,经常到社区求助,唐亚平知道后从自己工资里每周拿出20元钱给老人补贴生活,过年还送去自己家的腊肉和香肠……
唐亚平的热心得到了群众的信任,群众的信任助长了唐亚平的好名声,好名声让更多受困的群众向唐亚平求助。“找对象要先问问唐大姐、找工作先找唐警官给个建议……”找上门的,唐亚平一定帮助。没找上门的,唐亚平知道了,也一定会帮。她主动帮助残疾人到残联争取轮椅,帮助困难户办理低保,联系相关部门为留守在家的妇女举办“观音绣”艺术刺绣培训……
渐渐地,群众眼中的唐亚平不再只是花园街社区的民警了。
泸州人张春海在县城区结婚后,在转轮街社区买了一套住房,想把自己和前妻生育的儿女户口迁到大英县。由于张春海曾有两次婚姻,儿女不是一个母亲所生,3人的户口都不在一个地方,自己又在成都打工,张春海一时没了主意,在听说唐亚平后,试着向唐亚平求助。
唐亚平立即安排她的儿媳妇去泸州为张春海办迁移证,自己又出钱为张春海支付了工本费,很快把3人的户口迁入到转轮街社区。2008年1月18日,当唐亚平把户籍本送到张春海手上时,这个大男人忍不住流泪了。拉着唐亚平的手说:“唐警官,我真没想到,我不居住在你管辖的社区,你却不把我当外人看待,把我这么复杂的事办得巴巴适适的,真是太谢谢你了!”
一首歌,唱不尽唐亚平心中对群众的情感,一句“谢谢”牵连着众多百姓对唐亚平的深情厚谊。唐亚平,她用她的职业和人格魅力在老百姓心中谱写着一个共产党人,一个基层公安民警真心为民、真情干事的动人诗篇。她就是群众心中永远的真心英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