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公安民警“走”进百姓心里
焦点关注: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
新年伊始,顶着凛冽的寒风,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刚下飞机就直接来到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办证大厅。
“办证是否方便?费用高不高?态度好不好?”孟建柱和前来办证的驾校学员亲切交谈,了解“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给群众带来了哪些真正的实惠。
自去年年底,公安部部署启动“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以来,上至公安部长,下至普通民警,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全国190万民警走出办公室走进寻常百姓家,从群众的身边走进群众的心里,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真正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从局部上升为统一的全警行为
毛主席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
这个“铜墙铁壁”,一直以来,都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最坚实的力量源泉。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和各部门、各警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群结合的新途径。
从2004年开始,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针对队伍中普遍不愿意接触群众、不会接触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警民关系逐渐疏远的情况,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了“万名民警进万家”活动。
竭尽全力“助残、助学、助老、助孤”,为老百姓“雪中送炭”;定期与辖区群众座谈交流,问计于民;下社区,入厂矿,进学校,送法进万家……该市民警4年来的实践,推动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赢得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2004年、2005年全市执法单位行风评议中,石家庄市公安局连续名列前两名,此后连续两年免评;2006年、2007年,石家庄市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和对公安部门的满意度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
江苏全省开展的“春风行动”,浙江省台州市开展的“警民恳谈”,吉林省长春市开展的“创法制型、服务型、民生型人民警察”……一个个新探索、新活动,都是公安机关“心中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最精彩的诠释、最生动的体现。
孟建柱指出,在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就是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把各地区、各部门、各警种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升为全国公安机关的共同行动,把分散的局部行为上升为统一的全警行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途径,进一步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以实际行动体现“人民公安为人民”、做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贴心人的庄严承诺。
定分止争解开群众“心结”
“有了电热毯,这下晚上睡觉可就暖和了!人家这些警察,真的就跟我自己家里人一样关心我们。”春节前夕,刚刚领到四川绵阳公安抗震救灾英模送来的羊毛被、电热毯、大米、油等慰问品,55岁双目失明的居民尹显发高兴地对周围居民说。
2008年12月12日,是“5·12”汶川大地震7月祭的日子。这一天,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公安机关的16名抗震救灾全国英模,带着御冬物品,带着公安民警对重灾区群众的深深挂念,赶赴北川县擂鼓镇板房小区慰问这里的受灾困难群众,并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使他们能够温暖过冬,幸福过年。
家住擂鼓镇银定村的杨胜兴夫妇在地震中失去了房子,他们在北川中学读书的大女儿成了残疾人,一家生活极其贫困。被誉为“当代红嫂”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蒋晓娟把带去的慰问品和300元钱塞到了杨胜兴妻子手中,深情地说:“你家的困难也是我的困难,我们一起来面对吧!”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16名抗震救灾英模与灾区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更加执著。
这仅仅是全国190万民警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送温暖、送平安、送法律、送服务,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化解矛盾纠纷,整治治安隐患,这是为期三个月的爱民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
1月6日下午,陕西省公安厅厅长王锐走进了位于碑林分局太乙路派出所辖区陕西日报社住宅楼工地,开始了厅领导大走访的第一站。
“这里的治安状况怎样?工资能否按时发放?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解决?”就地落座后,王锐关切地问轮休的民工。
看到厅长来到工地,民工们七嘴八舌地谈了自己的实际困难和意见建议。王锐当场宣布:“从1月1日起,农民工办理暂住证一律免费”、“身份证由农民工所在地公安机关派人专门到工地办理”、“农民工孩子入学、转学的问题,辖区公安机关想办法联系解决”。现场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要组织广大民警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群众家庭,实事求是、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帮助解决那些群众最现实、最急需的问题。”孟建柱反复强调。
排查整治交通事故,减少消除火灾隐患,深入整治治安乱点……记者今天获悉,春节期间,各级公安机关和各部门、各警种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优先,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经济等手段,既为群众解开了“法结”,更为群众解开了“心结”,使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许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走访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
“大走访开始之初,我还认为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公安局警务督察大队民警孙红颖坦言,通过实地走访,他才深刻感受到这项决策的必要性。
孙红颖参加公安工作后一直在县城上班,很少深入农村,更少接触农民。刚开始走访时有为难情绪,不知该怎么开口。
“向群众发调查表时,有个小伙子,看了一眼,就把表还给我了,说‘都是搞搞形式,你们自己随便填就是了’说完就走了。”孙红颖告诉记者说,当时,他感觉很难堪,也很灰心。
后来,一起走访的铜山县公安局纪委书记、督察长刘继田开导孙红颖,要让群众信任我们,愿意说真心话,首先就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必须加强沟通。
第二次,孙红颖看见一位老大爷在村委会门口晒太阳,便主动上前与老大爷聊起了家常。从村里的警务室建设到党的农村政策,从公安机关亲民便民举措到110报警服务态度,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一个村民听说督察警来走访了,就主动反映问题。原来,前两天他儿子因为宅基地纠纷与邻居打了起来,派出所只来做了调查笔录就走了,一直没给处理。
“我们立即与该派出所联系,找来社区民警,在周围邻居的配合下,当场为两家进行调解处理,两家人互相承认了错误,化解了矛盾。”孙红颖说,村民们认为这是处理得最快最好的一次纠纷,让他们看到了公安机关为民办实事的真心。
“一件小事,对我们来讲也许司空见惯、微不足道,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大事、难事。”许多民警纷纷表示,要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办理、一件件难事的解决,累积人民群众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不片面追求数量,不在报表上搞花架子,坚决摒弃走过场”已经成为在大走访中的行动准则和重要指针,全国190万民警正在用自己的满腔热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