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警务联络官--解密中国“警察外交官”
他们从190万人民警察中层层遴选而出、以警察与外交官的双重角色活跃在多个国家;
他们是中国警察的“国际形象代言人”,是华人同胞的“境外110”;
他们是谁?他们在做着什么?
驻外警务联络官,这个组建10年来从未集体亮相、在公安队伍内部都有些神秘的群体,首次走到台前,让我们分享他们不一样的执法体验。
“ 朋友李某的妻子在伦敦被绑架,对方要求第二天早上把20万人民币打入在国内的账户……”伦敦时间2008年3月1日上午,中国驻英国警务联络官张宏建接到了我国吉林省一名公民的报警。
屈指算来,这已是张宏建2005年上任以来处理的第7起华人遭绑架案件,受害人均为在英的中国留学生或工作人员。
根据以往的经验,张宏建启动了快捷高效的程序:直接拨通了英国伦敦警察厅反绑架处负责人的手机。一小时内,英方警务人员已经准备就位。随后,张宏建作为英国警方与我公安部、吉林省公安机关之间的联络枢纽,不断进行协调沟通。在掌握了受害人大量的信息后,北京时间3月2日凌晨,英国警方根据既定方案,成功逮捕3名犯罪嫌疑人,随后捣毁了一个专门绑架勒索中国学生的13人犯罪分子网络。
张宏建是派驻英国的首任警务联络官,也是我国派驻19个国家的30名警务联络官之一。1998年5月,针对境外犯罪人员遣返、抓捕困难,国际毒品贩卖猖獗等情况,公安部第一次向美国派驻了警务联络官(时称缉毒联络官),从此拉开驻外警务联络官外派的序幕。截至2008年12月,公安部已向美国、泰国、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日本、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加拿大、法国、俄罗斯、南非、英国、韩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德国、意大利、缅甸19个国家派驻了30名警务联络官。
“派驻警务联络官加强国际执法合作是中央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考虑作出的重要决定。”公安部国际合作局警务联络官工作处处长李莉介绍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跨国犯罪、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涉及我国海外公民和企业利益的重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共同打击跨国跨境犯罪、保护我海外公民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紧迫性日益突出。派驻警务联络官是构建国际执法合作网络的有效途径,也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
据介绍,我国警务联络官由公安部选派,一般任职期限为2至4年,接受所住在国使领馆统一领导,主要职责包括促进警务合作与交流、开展警务联络,加强调查研究等五大类15项。如,配合缔结和执行与驻在国间的执法合作协议、建立经常性的警务联络和情报信息交流机制;就涉及两国的刑事案件联络并交换情报信息,配合国内公安部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协助做好遣返、递解和引渡犯罪嫌疑人;就便利双方公民正常往来和打击非法移民活动沟通协调;就境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形势、华人犯罪进行调研评估等。
李莉告诉记者,每一位警务联络官都是经过层层遴选和严格培训脱颖而出的,对政治素养、业务经验、外语水平等都有极高的要求。2003年以来,公安部先后举办了5次警务联络官后备人选考试,目前共遴选并储备了英、日、俄、韩、德、法等15个外语语种后备人选500余名。十年间,伴随驻外警务联络工作的逐渐成熟,我国驻外警务联络官们也以执法的高水准和文明、敬业的形象收获了多方信任与好评。
或是成功,或是一场国际玩笑
跨国执法合作很多时候也是各国警方之间执法水平的“PK”。
刚刚离任回国的驻美警务联络官王志钢有一本厚厚的工作日记,其中详细记录了2007年一起中、美、加三国警方联手完成的缉毒案件。这次我驻两国警务联络官的完美协作,却险些成了一场“国际玩笑。”
美国华盛顿特区时间2007年1月2日晚,王志钢接到公安部禁毒局和驻加拿大警务联络官魏晓军的电话通知:广东警方正在经办一宗涉及南美洲、加拿大的大型跨国贩毒案件,根据情报,南美贩毒集团将一批可卡因夹藏到货轮“海盗号”集装箱内的袋装食用糖中,将于1月4日在纽约州纽瓦克港靠岸,毒品随后通过集装箱经铁路运至加拿大多伦多。
在中美缉毒合作执法案件中,美方向中方提供犯罪嫌疑人在华的线索较多,这是近年来首次由中方掌握全部情报来源、主动请求美、加两国执法部门提供配合、主导协调两国缉毒侦查部门在各自境内开展的行动。显然,这是对中国警方缉毒执法能力能否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的检验。
经过紧张的联络疏通,美国缉毒署、海关、加拿大皇家骑警同意了协作请求,成立专案组。中、美、加三方联合行动,代号“0303A”。“把人调动起来了,我们反而忐忑不安了,情报千万要准确无误,不然可就是一个真正的国际玩笑了。”王志钢说。
事情果真不妙:1月4日晚10点,“海盗号”到达纽约港口,美国警方对其实施12小时监控后,次日上午10点,将集装箱运至管制区。警方先用X光机进行扫描,没有藏毒迹象;又卸下集装箱内的袋装食糖,抽检了周围的气体,没有异样;随后抽检了部分食糖,没有发现毒品;最后,调来缉毒犬对食糖进行地毯式嗅闻,仍然没有任何发现。
检查现场从热闹转为沉默,有的专案组成员逐渐失去耐心,并开始三五成群地小声议论着什么。
“那天纽约的天气是雨夹雪,我的心情也有如乌云密布。我把检查结果汇报给公安部后,有关单位立即反馈信息,说广东的情报非常可靠,希望我们说服美方继续想办法。”
所有的科技手段都用上了,还能有什么办法?王志钢知道,这意味着要手工逐包检查。也就是把整整5吨的食糖分装在1磅的标准纸袋里,随后手工拆开一万多个小袋,检查是否有毒品。
在驻美警务联络官杨少文参赞向美方反复强调了情报可靠性后,专案组终于同意逐包查毒。
纽约时间1月5日下午1点55分,第一件夹在袋装食糖中的可卡因被查出。
6个小时后检查完毕,缴获可卡因25公斤,这在美国市场的价值最高可达500万美元。第二天早上,夹藏毒品的集装箱经铁路“正常”运抵多伦多,广东公安厅和加拿大皇家骑警分别在两国采取行动,共抓获10名涉案犯罪嫌疑人。
“十年来,驻外警务联络官在打击跨国犯罪和开展境外追逃方面顶住种种压力,打了一场场漂亮仗,也成为我外交工作中的亮点。”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2007年初,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与中国总理温家宝的会晤中,将在我驻菲律宾首任警务联络官刘路军积极协调下侦破的一起特大跨国制贩冰毒案件称作两国执法合作的典范。
2007年5月,涉嫌犯挪用公款罪、潜逃日本3年之久的辽宁省大连市某国企重大职务犯罪嫌疑人袁同顺被引渡回国。这是首例成功从日本引渡回国的职务犯罪嫌疑人,为中日开展引渡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2005年至2007年,我驻泰国使馆警务联络官共协助国内核查各类犯罪案件79起、重大犯罪嫌疑线索158条,先后成功缉捕遣返重大犯罪嫌疑人15名。其中包括潜逃泰国20年之久的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李政军、系列票据诈骗案主犯孙泽君、东南亚最有名的冰毒“配药师”李辉成等。
统计显示,仅2005年至2007年,我驻外警务联络机构就协助侦办各类案件800余起,缉捕、遣返犯罪嫌疑人61名。
三个人的罪责因警务联络官而被追究
“不让一起华人受侵害案件不了了之”是所有驻外警务联络官的目标。
2008年4月8日上午11时许,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机场,飞往香港的CX749航班尚未到登机时间。在一些旅客的议论声中,机场工作人员引导3名中国旅客和5名南非旅客享受了率先登机的待遇。这8人的确身份特殊:3名中国旅客是因多次绑架华人而获刑即将被遣返中国的罪犯;另5名旅客是负责押解该3名罪犯到中国的南非警察。
3名中国籍罪犯的命运因中国驻南非警务联络官而经历了戏剧性的改变:10天前,已在南非获刑的他们就可以乘机回国,“合法地”重获自由。如今,迎接他们的却是国内的审判。最终主犯获刑13年,其他两人获刑12年。
时间推溯到一个月前,2008年3月6日下午6时,中国驻南非使馆警务联络官杨慧接到当地侨领报案:福建福清籍商人翁某在南非自由省布隆方丹市自家货物仓库门前被3名中国人绑架,绑匪随后向其妻子勒索赎金60万兰特,并限定在当晚12时之前交付赎金,否则撕票。
又是一起人命关天的案件。在犯罪率高、警察奇缺的南非,20万华人侨胞的生命财产安全经常受到威胁。作为中国首批派驻南非的警务联络官,杨慧、张茂盛还记得,到任时问起“谁曾遭受到犯罪伤害”时,几乎所有在座的侨胞都举起了手。
案发地布隆方丹市距离使馆所在地有500多公里,杨慧一边与南非警察总局刑侦局和自由省警方取得联系,一边安抚翁某的家属,说服他们马上报警。
当晚7时,受害人亲属在当地侨领的协助下报警。20时,自由省警方在该省警察厅副厅长塔皮洛协调指挥下,投入200余名警员,紧急调用警用直升机和警犬队,全面展开行动。直至次日凌晨,3名犯罪嫌疑人先后被抓获,人质顺利解救。
3月19日,布隆方丹地方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判处3人15年有期徒刑,缓刑5年,并处30天内驱逐出境。
从发案、侦破到判决不到两周时间,创下了自1998年中南两国建交以来华人恶性案件得到快速侦破和有罪判决的最快记录。当地华人击掌叫好。据媒体报道,在南非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的56,234起凶杀案中,只有12,579名凶手被判有罪,定罪率不足22.5%。
然而,两名负责到底的警务联络官了解到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根据法院判决,自由省警方定于3月28日对该3名罪犯执行驱逐出境,但不派员押解至中国。由于3人均持有有效中国护照,南非警方无需中国使领馆协助,只要将3人押送至机场,驱逐出境的任务就算完成。
这意味着3人在登机后即重获自由!还有不到10天的时间,情况紧急!
杨慧、张茂盛首先与南非警方交涉,但对方称依据法院判决执行驱逐出境是整个司法程序的一部分,对其所产生的实际执法效果,警方不予也无法负责。
杨慧又迅速将此情况汇报给我驻南非使馆领导。在使馆的支持下,先后以核查国内身份信息、航空安全等理由,从技术层面成功说服南非警方推迟遣返日期,将原订3月28日机票改签为4月5日。根据国内指示,为配合福建省公安机关对该案予以立案侦查并派员到香港协助押解,在警务联络官再次艰苦协商下,南非专案组将遣返时间改为4月8日,并同意派员押解3名罪犯到中国,正式移交中国警方。相隔10天,3名犯罪嫌疑人的命运就这样被改变了。
案件办理期间,正值我国两任驻南警务联络官交接。在3名罪犯被遣返之前,已被任命为新警务参赞、来自公安部刑侦局的楼先迪在国内时就做了大量工作。楼先迪以其多年从事刑侦技术工作的经验,认为我国司法机关依据我国法律,对该案有充分的证据和条件进行刑事处罚,一定要办成铁案,以维护近20万旅南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在楼先迪协调下,6月25日,福建省公安厅派专案组来到南非调查取证,得到了南非警方的倾力支持。随后,根据刑事管辖权,福建地方法院对3名罪犯进行了判决。南非侨胞说,从这起绑架案中看到了中国警方的认真负责,让他们感觉更安全,对祖国更有归属感。
十年来,驻外警务联络机构大力敦促协助驻在国执法部门侦办侵害华人案件,成了海外华人在异国他乡的110。2007年,南非共发生8起华人被绑架案件,在警务联络官的努力下,所有人质安全获释,其中3起影响较大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拘捕。2007年,在巴勒斯坦的7名中国公民被红色清真寺宗教学生绑架,情况危急。在警务联络官的协调下,事件发生17小时后,人质安全获释,人质危机圆满化解。
2004年6月10日阿富汗时间凌晨1时20分,一伙恐怖分子潜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设在阿富汗的一个工地,对中国工人居住的帐篷疯狂扫射,10名中国工人当场身亡,5人受伤。这起惨案是到目前中国公民在海外遭受袭击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后来被阿富汗定为塔利班恐怖袭击。在首任中国驻阿富汗警务联络官刘耀南的联络、推动下,阿富汗对死亡和受伤的中国公民给予了一定经济赔偿。“阿富汗环境特殊,几乎每天都有流血、死亡事件发生,像这起案件里死伤的中国同胞能得到一定的赔偿,已经很不容易了。”刘耀南说。
谈判持续到火炬传递前夜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境外圣火传递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对中国驻外警务联络官们来说,这样的安保压力,远比他们熟悉的执法办案更惊心动魄。
哈萨克斯坦当地时间2008年4月2日下午5时许,随着火炬手抵达阿拉木图市阿斯塔纳广场庄严点燃圣火盆,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第一站———历时5个多小时的阿拉木图火炬接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至此,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警务联络官胡俊堂深深松了一口气。
半个月前,他被指定为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火炬传递安保组组长。由于我国传递团队及哈方都没有火炬传递的安保经验,哈方也是第一次举办如此大型活动,来自国内的安保先遣组人员又面临着人生地不熟、语言交流困难等不利因素,胡俊堂又同时肩负起了翻译、联络、协调等多项工作。那天起,他度过了无数个不眠夜。
由于日常工作中建立了信任,哈方内务部、国安委高层领导对胡俊堂的工作给予了高度支持,制定了严密的安保措施。4月1日,搭载火炬与火种的专机抵达时,阿拉木图市国安总局第一副局长要求胡俊堂一起接受安检:“安检连你也不能放过,因为这是你提的要求。”
对于北京奥运会圣火的传递,哈萨克斯坦人民给予了最高礼遇。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亲自出席火炬传递仪式并致辞,还担当了随后开始的第一棒传递。在两个阶段共18.5公里的火炬传递中,哈方共出动警察、特工、军人1.6万名,其中从阿拉木图州调来了大批警力补充阿拉木图市警力的不足,火炬传递达到了“无安全事故、无政治事故、无技术事故”的预期目标。
4月8日,当圣火到达北美惟一火炬传递城市———美国旧金山之前,安保压力空前升级。旧金山号称是世界上最自由、开放的城市,以公开容纳和接受不同观点、自由言论而著称,以游行示威为职业的谋生者就多达几千人。此前,旧金山市政府突然推翻了原先商定的许多安保措施和承诺,对游行示威不设限制区,对空中飞行器、船只的使用没有禁止措施,对开闭幕式活动现场不设隔离区等等。
“此前,火炬传递在伦敦、巴黎遭遇干扰,我们对旧金山火炬接力能否顺利安全进行的确做了最坏的打算。”驻美警务联络官杨少文说。“火炬传递全程的安保警卫措施是重中之重,也是双方花时间精力最多、争议最大的问题。一些僵持不下的问题一直谈判到传递前的最后一夜。”
“每个问题都经过了艰苦卓绝的谈判,平均每天至少安排五六个会议、会晤。”杨少文说。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美外交安全局从全国各地抽调上百名特工到旧金山市协助工作;联邦调查局派两名高级特工到旧金山,并调动反恐协调机动队和特种部队待命支援;旧金山警察局派24人特种警察小组以元首级待遇24小时护卫火种灯。
火炬最终得以顺利、安全、有尊严地传递。“当天,大约两万名爱国华人华侨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加入欢迎队伍,传递现场成了一片红色海洋,场面宏大、热烈,作为亲历这一时刻的中国警察,这个画面永生难忘。”杨少文说。
当之不易的警察外交官
无论是执法办案还是安全保卫、交流调研,战斗在国际警务执法前沿、看似风光的警务联络官们,以不为人知的艰辛完成着从警察到警务联络官的转变。
由于我国驻外警务联络工作起步并不算早,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规模、布局还是专业化程度上都尚存差距。如美国单是缉毒署就向全世界50多个国家派出70多名联络官。在其他国家驻华执法联络官中,美国有22名,韩国16名,澳大利亚9名,两名以上的就有16个国家。而我国除了派驻美国、俄罗斯、法国等9个国家有两名以上联络官外,大部分警务联络官都是“一个人战斗”。作为公安部的代表,随时要处理来自各个警种部门的案件,压力可想而知。加上没有经验可循,没有人脉可依,必须边学边干,一点点打开局面,一步步建立信任。
驻英国警务联络官张宏建说:“刚刚任职的时候,对方执法部门对我们并不认可,很多案件不太愿意与我们合作。为此,着实下了一番苦功,不但要摸索出一套‘外交’技巧,更要在业务上精通。经过一个个案件的协助侦破,英国执法部门对我们的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建立了信任,态度有了转变。再次遇到案件的时候,他们便主动请求中方协助了。”
前任驻美警务联络官陈枫介绍说,西方国家的警察管理体制与我国大有不同。如美国1.8万多个联邦、州、郡、市执法机关级别各异、互不隶属。与我们保持日常联系的美司法部、国土安全部、联邦调查局、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等联邦执法机关对地方警察机关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最多只有业务协作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一个个部门去跑,自我推介,向对方阐明我们的身份和职责。”
警务联络官们还注重用“民间外交”打开局面。驻南非首任警务联络官杨慧说,2006年6月,一伙歹徒持枪抢劫南非一家超市,四名警员在执行任务中殉职。在南非官方为他们举行的追悼会上,国家安全部部长等高级警官及数十家媒体共2000多人参加。杨慧主动与南非警方联系去参加了追悼会,并要求警方给他致辞机会。当天,他与十余名当地侨界代表带去了侨胞们的捐款,并以真诚的悼词感动全场。当时在几十家驻南非外国执法机构中,惟有中国警务联络官参加了追悼会。南非政府代表、警方要员纷纷向他表示感谢,南非警察也都知道了中国警务联络官,称他“好哥们儿”。
“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警察,无论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把好的信息传递给对方。”驻法国首任警务联络官于澄涛说。此前有的国外同行对中国警察的印象就是很专制、很暴力,接触中发现,中国警察其实是文明、专业的。“我跟法国警察说中国警察有严格的纪律作风要求,比如五条禁令,他们听了都印象很深。有一次,一个公安团组出访,对方怕酒宴接待有失妥当,问‘不会违反五条禁令吧?’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样,在使馆内部,一些同事对公安民警的印象也停留在街面巡逻执勤,对公安机关派出警务联络官也感到好奇。当听说公安部警务联络官人才库中仅英语语种的后备队伍就有近300人时,更是感到惊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部门对公安机关的评价上去了,对民警的工作能力肯定了,每年使馆的工作报告中都专门提到警务联络处的工作。”于澄涛说。
受访的警务联络官表示,相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犯罪形势,驻外警务联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部分驻外使领馆和华人华侨团体纷纷向公安部提出派驻警务联络官的强烈要求,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希望我国警务联络官尽快到位。公安部国际合作局也正在积极争取拓展警务联络官的规模,更加科学地布局。
他们特别提到,无论是跨国办案还是专题调研,由于国内有的基层公安机关不了解警务联络官的存在,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个渠道,有的花费了很大成本,走了弯路。今后,一些涉外的案件或是调研,完全可以与驻外警务联络处取得联系,让这个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