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警察“火眼金睛”切断贩婴通道
核心提示:在广西的玉林、陆川或广东的河唇和云南等地,花几百上千元买来的婴儿,通过铁路线贩运到河南和河北等地,转手可得5000--8000元的“利润”,如此巨大的利益驱动使得一条贩卖婴儿的黑色链条在千里铁路线上悄然形成,而桂林正处于这个黑色链条的中间。被拐婴儿的哭声不断在列车厢里响起,令柳铁警方倍感揪心,于是,一个“打拐行动”在以桂林为中心向南北延伸的千里铁道线上展开、一张围捕堵截人贩子的罗网随之悄悄张开,一个个人贩子应声落网。
婴儿啼哭 假爸妈视若无睹
今年3月5日,从桂林开往北京西的K22次列车运行到岳阳至武昌站间时,乘警曾永江发现15号车厢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怀抱着一个出生仅10多天的婴儿,这么大年龄的妇女带着嗷嗷待哺的婴儿乘车,令曾永江感觉反常,立即将这名妇女带到餐车审查,几个回合下来,就揭穿了这名中年妇女贩卖婴儿的真相。
今年3月25日,桂林所民警蒋桂斌在桂林站母婴候车室,发现两名怀抱一刚出生婴儿的中年妇女形迹可疑,遂对其进行盘查。最后查明这两名龙胜籍妇女以800元从广西合浦县购买女婴一名,准备以3500元贩卖到河南郑州。
今年2月20日,由湛江开往北京西的K158次旅客列车运行到柳州至鹿寨区间时,4号车厢里传来的婴儿哭声惊动了乘警,哭声是一对夫妻模样的中年男女怀抱的一名未足月婴儿发出,乘警注意到,这对“夫妻”随意把一瓶冰冷的牛奶塞到孩子嘴里后,任凭她如何哭闹都置之不理了。乘警当即对他们进行审查,果然查出这是一对贩卖婴儿的假爸假妈。
以上仅仅是柳铁警方查缉站车贩婴行动的一个缩影而已。鉴于铁道线上贩卖婴儿的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柳铁警方春节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打拐小分队,严厉打击贩婴犯罪,切断人贩子利用车站、列车贩卖婴儿这条通道。仅今年春运期间,柳铁警方就破获9起贩卖婴儿案件,解救10名婴儿。
识别人贩 乘警练火眼金睛
在列车上密集的人群中,要快速识破人贩子的伪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柳铁警方在长期的打击贩卖婴儿犯罪活动中,根据铁路治安的规律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打击贩婴犯罪活动的战术,柳铁乘警也在长期的“打拐行动”中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
这套战术就是“列车查缉、路地联袂、延伸打击”。柳铁警方充分发挥列车乘警和打拐小分队的作用,对重点列车进行全面稽查和全程监控,对列车上出现的任何一个携带婴儿的乘客都进行观察、盘问,发现疑点就绝不放过;此外,在车站、列车上查获人贩子后,铁路警方就迅速和拐出地、拐入地公安机关联手打击贩婴上家和下家,力求彻底摧毁贩婴链条。
去年10月5日,打拐小分队在K158次列车上查获拐卖4名婴儿的4名犯罪嫌疑人。经过突审,警方得知有个叫王伟的男子将在河南新乡接应这几个人贩子,于是小分队押着犯罪嫌疑人随车前往新乡,同时通知新乡警方在车站设伏。到站后,小分队和新乡警方同时采取行动,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王伟等人,彻底瓦解了这个贩卖婴儿犯罪团伙。
据不完全统计,柳铁警方仅2004年一年,就摧毁了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五省(区)的10个贩婴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1人。
正邪较量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但是,铁路警方在打击贩婴犯罪时仍然困难重重,其中人贩子团伙组织严密、作案手段日趋智能化和隐蔽化使铁路警方大伤脑筋。
桂林火车站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贩卖人口犯罪和其它犯罪行为不同,人贩子背后一般都有着组织严密的犯罪团伙,在他们内部分工明确,一个婴儿从购买、拐带到贩运、转卖都有人各司其责,即便抓了现场,追查其上线和下线也异常艰难。
而且列车上人员流动大,使得调查取证时间紧迫,难度也随之加大。那些收购、贩运婴儿的人贩子多数是来自广西、河南、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她们文化水平低、法律知识浅薄,有的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是在犯罪,轻易都不愿意坦白认罪。有的人贩子甚至是“二进宫”、“三进宫”的惯犯,警方在没有拿到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很难让他们开口交代罪行。
还有就是,人贩子在与警方交锋中变得更加狡猾,犯罪手段更加隐秘。在运输婴儿过程中,人贩子为掩人耳目,一般由女性成员或者男女配对搭乘火车运送婴儿,这些人贩子基本上一次携带2名婴儿,最多时还有带6个的,但被抓获时,他们总狡辩说婴儿是自己亲生的,或是亲戚的,有的干脆就说是捡来的。警方必须逐一查实他们的交代,再逐一戳穿他们的谎言。现在,由于警方巡查更加紧密,人贩子也开始化整为零、多地点分散上车,沿途的车站都零星出现人贩身影,给警方的监控带来难度。
为不让婴儿哭闹,人贩在出发前一般都给婴儿喂食安眠药,还用布条捆绑婴儿的手脚防止他们挣扎,有的甚至把两个或几个婴儿装进旅行包,上车后就把婴儿当行李随意放在行李架上,隔一段时间才打开包来给婴儿透气或喂奶粉。在这样的情况下,乘警轻易不容易察觉。因此,列车上打击贩婴犯罪就给铁路警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拐队员”或乘警必须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耐心细致地收集一切可能收集得到的证据,否则就有可能让狡猾无比的人贩子滑掉。
不过,柳铁警方在长期的“打拐”行动中还是摸索出了一些人贩子的犯罪规律和路线。派出所民警介绍,目前,被贩卖婴儿的主要来源是广西玉林、陆川、广东茂名河唇、湛江的青平以及云南、贵州等山区,贩卖目的地则是河南的郑州、河北的石家庄等地,因此人贩子主要乘坐的火车就是湛江开往北京的K158次、桂林开往北京西的K22次和南宁开往郑州的1628次列车,在这几趟列车的运行线上,桂林就是一个主要大站,守好桂林站、加强站台和车厢巡查,将能对打击这条铁路线上的贩婴犯罪起到很大作用。
打击贩婴 还需解决深层问题
尽管铁路警方在打击贩婴犯罪方面卓有成效,但贩婴行为却仍然猖獗、屡打不止,一位资深“打拐队员”就感慨地说,“贩婴犯罪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只要婴儿来源和销路不断,铁路线上的贩运活动就不会轻易消失。”翻开铁路警方破获的一起起重大贩卖婴儿案的案卷,记者感觉得到这位“打拐队员”话语中的沉重。
记者从案卷中发现,被贩儿童大多数来源于贫困的山区,且大都是女婴,年龄最小的才出生十几天,年龄最大的也不过六个月。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农村中超生或非法生育的婴儿,人贩子从农村私人诊所以200--500元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一名女婴,也有部分婴儿是偷来或骗来的,经过转手倒卖,几千元的价差就落入人贩子手中。
一位乘警向记者介绍了贩卖婴儿各环节“利润递增”结构,从中可见其暴利之一斑。
比如说,在婴儿来源地,当地接生员、医护人员及人贩子从产妇处以营养费为名付100-200元买到婴儿,供给第一道人贩子;第一道人贩子以每名婴儿600-800元的价格贩卖给第二道人贩子,这二道人贩则负责把婴儿长途贩运到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后,再以每名婴儿1500-3500元价格卖给那边的第三道人贩子;这第三道人贩子就联系当地的家庭,把婴儿以5000甚至10000元卖出。因此说,有市场,有暴利,这是贩卖婴儿屡打不绝的主要原因。
记者从桂林火车站派出所3月25日破获的卖婴案案卷上看到,今年3月15日,合浦山口镇一产妇刚生下一女婴,就决定将她放弃。第一道人贩子“陈姐”从诊所得到这名婴儿,随后以800元将婴儿卖给了第二道人贩子米某和黄某,米某等联系了郑州的王某,商定以3500元将婴儿卖给他,但在桂林站就被警方截获。可能婴儿的母亲并不知道,她的孩子已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但由此可见,在我区一些贫困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传统心理为人贩子提供了“货源”。
有一名人贩子交代,“在我们收购女婴的地方,他们不喜欢养女孩,更不愿意因此面临巨额的计生罚款,所以女婴一生下来很多人就悄悄托人帮处理给别人收养,‘收养人’只要付给产妇200、300元营养费就行了,事实上,这些婴儿最终是落入我们手里的。”一句话道出贩婴网络长期存在的根源,也暴露了某些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在执行国家计生政策时的种种弊端。
看来,面对这样复杂的社会问题,打击贩卖婴儿犯罪仅靠铁路警察在铁道线上围追堵截是远远不够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