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在线>详细内容

警察在线

成都公安今起开通“寻亲网站”

来源:中广网 作者:邵立肃 郑轶 发布时间:2008-06-03 08:41:32 浏览次数: 【字体:

 

  从今天起,成都市公安局将在互联网上开通‘寻亲网站’,帮助受灾群众寻找失散的亲人,并将在第一时间为受灾群众提供最可靠的寻亲信息。

  昨天上午,来自21个区(市)县公安局的100多名民警聚集在成都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受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首批推出6000人名单

  在汶川大地震之后,都江堰、彭州等地受灾较为严重,当地不少居民在变起仓促之际来不及与亲友汇合便外出躲避,事后被安置在临时集中安置点。根据各地派出所掌握的情况,目前仍有部分安置点的群众与家人失去联系,在自身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与家人团聚就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

  “这是我们建立‘寻亲网站’的初衷。”成都市公安局治安防范人口管理处处长马力说,在抗震救灾前期,成都市所有民警都在参加一线抢险和维持秩序工作;目前救援任务接近尾声,重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建立寻亲网站刻不容缓。“警方本来就通过户口、身份证等证件掌握了最为翔实的人口信息,加上此前各区(市)县公安局均在受灾群众安置点设立了警务室,民警在前期工作中和受灾群众建立了联系,所以现在有能力为受灾群众的亲友提供这一服务。”

  治安防范人口管理处副处长侯明清告诉记者,目前成都警方已经掌握了16000多名受灾群众的信息,但本着“不能有丝毫差错”的原则,其中部分信息还需进一步核实,估计在6月2日中午警方将首批推出6000人名单,公布在成都公众信息网上,之后每天都会更新。

  在市公安局列出的日程表上记者看到,凡是跨区安置救助、异地就医的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将在6月5日之前完成录入;截至6月12日,各派出所必须完成所有安置点和医院的受灾群众的信息采集工作,并上网公布。

  公布信息也须保护隐私

  目前,成都市的集中安置点除了本地受灾群众之外,还安置了大量来自外地的受灾群众。对这些外地群众进行信息采集,成为警方最迫切、也最棘手的工作。据透露,为保证“寻亲网站”能在第一时间提供最准确的受灾群众信息,成都市至少将动员上万民警参与此事。

  记者在警方启用的“灾难信息管理系统”上看到,民警需要采集的受灾群众人口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年龄、性别、户籍地址、照片等常规项目,以及所在安置点、受灾或获救地点、联系电话、身体状况等新增内容,其中“相关信息”一栏还将填写受灾群众所在的帐篷或板式房编号。

  侯明清说,届时这些内容会链接在成都公众信息网上;网民只需登陆网站,输入需要查找的亲友姓名和年龄段(如40-50岁),就可以精确查找相关信息。“但我们并不会将所有信息一并公布,比如身份证号码、婚姻状况等涉及隐私的信息将会被屏蔽。”侯明清解释说,相比之下,对群众所在安置点、健康状况等亲友极为关心的问题,警方将一一发布,并做到“情况有变,立即反映到网上”。

  为此,权市各派出所民警接到严令:加大信息采集力度;一旦安置点人员投靠亲友或迁离他处,须立即更改原有数据。

  专线上 警方将代为寻亲

  成都市公安局开通“寻亲网站”,是汶川大地震之后四川省公安机关的“独家运作”。不过成都警方并未就此打住,设置“寻亲热线”、由民警代为寻亲的主张,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治安防范人口管理处人口信息科科长唐继东告诉记者,在网站上发布寻亲信息,毕竟只能对那些能够上网的受灾群众亲友提供帮助;对于在居住在安置点或在医院就医的群众来说,网站显得遥不可及。因此,目前市局已经准备开通专线,接受大家请民警代为寻亲的委托。

  “专线号码我们会在近期公布。”马力承认,相比单纯的信息采集,这项任务或许会更加棘手,但是民警必须尽最大努力完成。“让一个妻离子散的家庭破镜重圆,对一个警察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耀;这也会成为‘亲民爱民之师’的最佳注解。”

成都公安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