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安保志愿者结束安检专业培训等待奥运会“检验”
2月22日,从北京某院校选拔的200名奥运安保志愿者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安检专业培训。从下周起,他们将作为“小教员”,配合安检培训教官对该院其他800名志愿者进行培训。
“各位观众,请您排好队,自觉接受安保检查……”在模拟强化训练现场,一名志愿者面带微笑,组织“观众”有条不紊地进入“奥运场馆”安检。排队的“观众”自觉把箱包、手提袋放在指定检查台后,一名志愿者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图片和标识,检查是否有违禁物品。同时,另一名志愿者则用金属探测器依次按照手腕、手臂、肩胛、腰部、腿部、脚踝的顺序对“观众”进行检测。
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防爆安检支队综合大队大队长李红告诉记者,在类似这样的训练中,一个小组平均一分钟内检查八个包,到奥运会期间将达到一分钟检查10个包以上。为了培训志愿者快速准确识别违禁物品的能力,培训组在编写教材时,开发了X光机图像识别训练图库系统,接受执机工作的每名志愿者都要将一万多种违禁物品标识牢记于心。
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培训质量,该学院决定提前一周结束寒假。由于1月中旬以来南方发生冰雪灾害,很多参加培训的志愿者在路上费尽周折,赶回北京参训。受雪灾影响,广西凤山的志愿者万三在回家路上就耗了将近五天时间。他在家仅仅待了几天,又奉命赶回学校接受训练。但他对记者说:“能当奥运志愿者是我一生的荣幸,我的父母和同学都为我感到骄傲!”
“应市公安局的要求,我们大队于去年4月成立了奥运安检人员培训小组,分别对1.2万余名安检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的安检人员将配合执勤民警进行奥运场馆的人身安检、执机安检、车辆安检等专项任务。”李红说。
为了确保训练质量,培训小组的11名民警付出了大量心血。44岁的民警聂建军母亲生病住院,但他作为培训教官,一直坚守驻地。他负责培训志愿者X光机图像识别,对一万余种识别图像从不同角度不同特征逐一详解。由于需要识别的图像太多,志愿者看的时间长了难免疲惫,他就每隔一个小时左右穿插讲解一些安检的理论知识和案例,调节气氛,缓解疲劳,提高培训效率。
每名安检志愿者在经过严格培训后,培训小组的民警将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安检准确度、检查时间、动作语言是否规范、检查违禁物品准确率、临场处置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