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在线>详细内容

警察在线

北京:专家型狱警专治罪犯心病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7-10-20 22:21:17 浏览次数: 【字体:

 

     罪犯教育改造的难度是人所共知的,而改造那些患有人格障碍仇视社会、心理抑郁企图自杀的服刑人员更是难上加难。北京市监狱心理矫治室主任曹广健——这位全国首批也是首都监狱系统第一个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狱警,通过心理矫治帮助罪犯找回健康的人格。焦虑偏执罪犯16个月除心病54岁的张志曾经是公司法人代表,因为贪污、挪用公款等被判入狱20年。张志认为判决不公,入监后情绪抵触,常常焦虑、坐立不安、失眠多梦,还多次扬言自杀,在胸牌背面写上“被逼而亡”。

    “第一次咨询,他足足发了两个多小时的牢骚。干警问他家庭情况想帮他联系,谁知他却以为干警要害他。”曹广健在心理疏导时发现,张志不愿与人交往,但喜欢写作。于是他鼓励张志把在监狱里的感受都写出来,往狱内报纸投稿。张志的注意力慢慢开始转移。

    在团体矫治时,曹广健让大家在纸上写出自己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5样东西,然后一个个舍去只留下一样最最重要的。通过这种看似游戏的心理测试,来了解罪犯的价值取向。张志最后选择的是亲情。曹广健说:“张志愧疚于自己的家人,我就以此为突破口,劝他把家人当作精神支柱,努力改造。”

    曹广健和同事在张志的身上花了16个月的时间,通过系统的矫治,张志的心结解开了,终于面对现实、积极改造了。他失眠的次数逐渐减少,焦虑的情绪明显好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还被分监区选为班长。30%服刑人员有人格障碍

    曹广健说,他们调查发现,服刑人员大多都有心理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心理疾病是人格障碍,至少存在于30%的服刑人员身上。大部分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他们说谎成性、仇视对立、冲动偏执、经常违纪,成为不稳定因素。

    还有相当比例的抑郁症患者,少言寡语、行动拘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还有的人虽然不致伤人害己,但满嘴大话,不可一世;有的是被害妄想,总觉得身边都是追杀他的人……而曹广健的工作就是针对每个人制定矫治方案,在监狱这个环境内重塑他们的健康人格。

    曹广健说,有的服刑人员看似违纪捣乱,但实际上可能是心理疾病在作祟,不把他们的心病治好,改造就起不到最终的效果。每天有四五人要求心理矫治在采访中,曹广健嘴里念叨的都是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分析起罪犯的心理来更是头头是道。可在7年前曹广健被调到心理矫治室工作时,监狱内的罪犯甚至干警都不知道心理咨询究竟是干什么的。曹广健自己买书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班进修,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然后把学来的知识通过讲座、排戏剧等各种方式向服刑人员宣传。现在每天都有四五名服刑人员要求接受心理咨询矫治。

    如今,每名罪犯进入北京市监狱时都要先做一份心理测试,综合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罪犯心理档案。对于出现心理疾病的服刑人员,曹广健和他的同事就会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减压、援助热线等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或以互动游戏、交流等方式的团体辅导进行心理矫治。还会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为他们确定适合的改造岗位。

    7年来,数百名服刑人员接受过曹广健的咨询矫治,在他的帮助下成功克服心理疾病的有20多人。

专家 狱警 罪犯心病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