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智擒铁路盗窃团伙


窃贼正在偷粮食
3月19日,央视《法治在线》栏目播出了“警察智擒铁路盗窃团伙”节目,以下是节目内容:
引子:
现场 货场铁道 火车鸣镝声先入 音乐起
字幕 四川省达州火车站编组场
一组编组站镜头 穿插老鼠镜头
记者:这些都是当初他们偷完之后遗落在地上的
侦察员:这边更多,那边黄色的,(铁路)两边全部都是
这边都是麦苗,不是草,这都长出麦苗来了
记者:也就是说从去年年底大规模地(偷)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现在
同期:知情者
火车上有什么就偷什么,碰到高粱偷高粱,碰到米就偷米,碰到锰铁就偷锰铁
同期:宋泰峰 重庆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探长
老鼠是昼伏夜出,成群结队,他们也是那种。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凌晨2、3点钟,一两点钟,四五点钟出来,也是成群结队
标题 猫鼠游戏
正文:2005年1月10日中午12点30分,四川省达州火车站派出所接到一个举报电话,称有人正在达州编组场里盗窃铁路物资。
同期:吴和平 重庆铁路公安处达州火车站派出所所长
到了编组站以后一无所获,也没有发现犯罪嫌疑人,也没有再发现赃物。
正文: 1月12日,达州车站派出所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这一次举报人说的更为细致。
同期:吴和平 重庆铁路公安处达州火车站派出所所长
有几个人,偷的什么东西,都跟我们说清楚。但不管是我们执勤民警穿制服的或者是便衣民警,我们巡警队的,迅速赶过去,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过去都发现不了任何人
正文:连续两次扑空,正当警方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仅仅过了两天,举报人第三次打来电话。然而当十几名侦察员迅速赶到编组场后,依然一无所获。
同期:吴和平 重庆铁路公安处达州火车站派出所所长
我们就提了一个课题,我们所里面就反复进行研究,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正文:达州共有湘渝、达万(州)、达成(都)三条铁路线在这里交汇,是我国华北与西南进行铁路物资交换的必经之地。达州编组场承担着重要的职能,每天有近千辆南来北往的货车在这里进行编组作业。警方派出宋泰峰、吴和平等两名侦察员沿着遍组场内数十条铁路线进行了逐一检查。
同期:宋泰峰 重庆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探长
编组场道发线大概加起来是38个股道,编组场比较长,没有围墙之类的围起来,然后周围的村民,还有乞丐、流浪儿、流浪乞讨人员都可以进进出出。
正文:当两名侦察员检查到编组场中央的一列车厢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了成群结队的老鼠正聚集在车厢的附近。
画面:成群的老鼠在铁道旁吃粮食(配乐)
正文:侦察员随后发现散落在车厢附近的一些粮食颗粒,正是这些粮食引来了成群的老鼠。
同期:吴和平 重庆铁路公安处达州火车站派出所所长
发现一些粮食之类的东西,像玉米,还有大米、高粱之类的东西
正文:侦察员驱散了鼠群,打开了这几节车厢,发现里面装的全都是成袋的大米、玉米等各种粮食作物。在靠近车厢门的几个袋子上侦察员发现了用锐器划开的痕迹。车厢下散落的粮食颗粒正是从这些被划开的袋子里流出来的。
警方苦苦寻找的窃贼终于漏出了踪迹。
片花
正文:警方在一列装满粮食的车厢里发现了窃贼的踪迹,然而就在当天深夜,达州编组场里又连续发生了三起铁路物资盗窃案,丢失白酒、食用油各十六箱,大米1200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警方并没有被接连发生的盗窃案打乱阵脚,按照预先的部署,在紧邻编组场的一座居民楼里侦察员们找到了一个观察点,他们将从这里隐蔽而又清晰地对编组场进行秘密监控。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负责监控的侦察员宋泰峰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这样的一幕。
现场:偷
同期:宋泰峰 重庆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探长
最先是由3、4个妇女在那个地方用铁钩、镰刀在撬车,每个人背着背篼或者是口袋,把偷来的粮食装在背篼里面。
字幕:1分钟后
现场:偷米
字幕:2分钟后(人越来越多)
同期:宋泰峰 重庆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探长
当时3、4个妇女在偷之后,在瞬间,大概也就是一两分钟,从四面八方,我们没有拍到从哪个地方出来,有20、30个人。
现场:偷
正文:整个盗窃过程持续了近30分钟,随后这群人朝柏林口村方向离去。为了掌握更充分的证据和有用信息,警方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等盗窃者散去后,警方赶到了现场。
现场:同期
这就是专门的工具
他们就用这个钩子伸进去,如果是粮食就会流出来,流出来以后用背篓接着
同期:宋泰峰 重庆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探长
他们虽然偷的是少,但是损失是大部分的。把一袋米划破了之后,他可能只拿走了5公斤,但是口袋的缝隙仍然存在,那么在运输的过程中,他可能还要到处洒泄。在铁路沿线都能发现很多都是油菜花、小麦苗,都是大量地损失在这些地方了。
警方需要制止这些群体性的盗窃活动,更重要的是,警方相信,这一系列的盗窃案件,绝非这些普通村民所为,一定有一个专门的盗窃犯罪团伙,它才是真正的硕鼠。
同期:宋泰峰 重庆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探长
给我们的印象是这帮人并不是真正的小偷,他们仅仅是小偷小摸,为了自己赚点小钱,补贴家里面的零用,而真正背后肯定还有团伙在后面盗窃。
警方需要找到这只隐藏在背后的硕鼠,也许这些村民能为警方提供一些线索。
隐黑
现场:走吧
正文:清晨5点30分,蹲点守侯的侦察员在编组场里发现有十几个村民正拿着工具准备盗窃铁路物资,警方将这些人带回派出所进行询问。他们对自己利用铁钩、镰刀盗窃铁路物资的行为供认不讳,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铁路警方对几名情节严重的村民进行了行政拘留,其余的人经过说服教育后全部释放。
正如警方所料,警方在对这些村民的询问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线索,它可能帮助警方找到那只硕鼠。
同期:黄昌国 重庆铁路公安处达州火车站派出所警长
那些人成员可能有7、8个,他们主要就是居住在附近村民的房子,或者是在附近的旅馆里面,长期盘踞在那里。他们动作短平快,几分钟时间就上完了,发现没有公安之后,隔一会儿他们又来,是量少次多,他们就像老鼠,一会儿蹿出来,弄一会儿就走了。
同期:知情者
他们用镰刀划蓬布,一般不分白天晚上,火车上有什么就偷什么,碰到高粱偷高粱,碰到米就偷米,碰到锰铁就偷锰铁,那不一定。他们很狡猾的,最猖獗的时候就是公安最忙的时候,一般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晚上睡觉最香的时候。
正文:真正的硕鼠终于出现了,一张大网也随即撒开。12名侦察员被分为6组在编组场内不同的角落昼夜地展开巡视,警方希望用它来捕捉出入在编组场内的硕鼠。
然而七天过去了,编组场里警方的行动一无所获。就在警方为此感到疑惑不解的时候,第8天的晚上,在现场蹲点的侦察员发现了一个可疑的人。
同期:黄昌国 重庆铁路公安处达州火车站派出所警长
那天晚上,天是有点冷,我和我们几个同事,都是穿着便衣,也就是跑到山坡的北面庄稼地里趴了起来,我们等了很久,大概有一两个小时,他们有个人也来了,就在我们附近,转过去,转过来,他们也在那里看,也在那里呆了有一个来小时。
正文:通过行为举止来判断,这个人并不是普通的村民,更不是编组场的工作人员,深夜里出现在人烟罕至的山坡上,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是在给什么人放哨。
现场:
这条路就是放哨的踏出来的
我们的警察从这边过去,他在这儿就很容易发现,只要有人,他们就用报信的方式通知他们,比方说挂衣服,警察来了就把衣服放倒,打口哨,现在还打手机。我们去了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随后警方在编组站周遍又发现了盗窃团伙派人放风的另外一处观察点,这个地方位于编组场对面的山包上。
现场:
中午在这上面一看没有警察,就下去偷很快的,
记者:这里是他们经常的一个观察哨
对,观察点
正文:原来盗窃团伙也专门派了人蹲点放哨,警方的撒网行动自然被他们一览无余。看来,只有在盗窃团伙意想不到的地方开辟新的伏击地点,给他们迎头一击。
片花
正文:警方在侦察中发现了一条小路,警方相信这条小路也是盗窃团伙作案得手后逃脱的必经路线,因为它的一端是编组场而另一端则是通往市内的公路。
同期:记者 信宇
这条路就是由货场通往市内公路的唯一一条通道,那么根据我们侦察员的实际测量,这条路的长度不超过一百米,如果以这样正常的行走速度来判断,由货场到我身后的这条公路的长度也不会超过一分钟,就是说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货场作案得手的话,那么他们利用这条路来逃脱的速度也不会超过一分钟,这就要求我们的侦察员必须在一分钟之内赶到公路旁才能做到人赃并获,但是所以这样做的前期是在货场内蹲点守候的侦察员和在公路旁守侯的侦察员都不能被嫌疑人所发现。
正文:尽管难度很大,但是警方仍然希望借助这条小路给盗窃团伙以重击,经过细致地分析最终警方设计了一套周密的行动方案。
同期:黄昌国 重庆铁路公安处达州火车站派出所警长
坐出租汽车到公路上堵他,等他要把赃物放到公路或者绕道公路的时候,我们在公路上一停,但是情况一定要准确,也就是说那个人已经要动手了,还有几分钟要赶到公路,我们就利用那个时间算的正好是他上公路我们就抓住。
正文:1月23日晚,机会终于来了。在车站内蹲点守候的侦察员发现了两个正在准备行窃的黑影,便迅速通知了另外一路埋伏在公路出租车里的侦察员。按照预定计划,正当两个黑影行窃得手后准备从公路逃窜时,侦察员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现场:抓捕
正文:警方当场抓获一名男子,另外一名男子借着夜色仓皇逃窜。被抓获的男子名叫李红花此前他曾因盗窃铁路物资被劳动教养。
同期:嫌疑人 里红花
先把东西看好,如果有就去偷。从车厢的缝子里用眼看,或者用钩子钩下来看是什么东西。
正文:犯罪嫌疑人李红花交代说,他是这个盗窃团伙的二号人物,而这个团伙的头目正是逃跑的那名男子,外号“平头”。李红花交代,“平头”不仅生性狡猾而且居无定所,警方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将已成惊弓之鸟的“平头”抓获并非易事。这一次警方改变了战术,几名侦察员化装成工作人员的样子,在编组场内巡视,希望发现新的线索。
同期:黄昌国 重庆铁路公安处达州火车站派出所警长
我们穿铁路制服,就是那个列检穿黄马褂,长期在铁路上工作,我们就想化装成那种衣服,但是这种方法不管用。
同期:嫌疑人 里红花
一般的警察形象好一些,老百姓走路不会四周看,一般警察走的时候,会倒过来看,四周看
同期:黄昌国 重庆铁路公安处达州火车站派出所警长
他说警察走路他都看得出来,即使认识不了警察,从来没有打过照面,不知道是警察,他们走路都怀疑是警察,他们都有经验在这上面。
正文:化装侦察不成,警方决定再次改变策略,十几名侦察员趁着夜色悄悄潜伏在一列货车的下面,准备等待窃贼行窃时出击。但是十天过去了,窃贼好像已经猜透了警方的计划,编组场内显露出非同一般的平静。
同期:记者 信宇
虽然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警方并没有就此而放弃,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又有了新的发现。在我身边停靠的这趟列车每天下午6点钟都会停靠在货场一侧的第二股道的这个位置上,我们的侦察员希望借助这趟列车来从中发现盗窃的踪迹。
片花
画面:列车进站
正文:警方看中的这趟列车是春运期间加开的由达州开往重庆的临时旅客列车,由于达州站是它的终点站,因此每天下午六点它都会开出站台停靠在编组场的第二股道上。它的尾部正好位于编组场靠近站台的一侧,而它的头部则远远地伸向编组场的中央。(图)
就在此时,在编组场现场调查的侦察员报告说,在编组场内又发现了盗窃团伙设置的第三处望风放哨的地点。
同期:宋泰峰 重庆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探长
就是在路口的一个观察点,实际上仁和食店就在路口,他们有时候也是在仁和食店店里面,有时候就是在仁和食店的外头。
正文:人和食店的位置正好紧靠在编组场的一侧,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编组场中央部分的每一个角落,在前两处放风地点被警方发现之后,盗窃团伙仍旧可以利用这个隐蔽性很强的地方观察警方的一举一动。这个发现令警方为之一震,前几次的失败很可能就是由于忽略了这个秘密的放风点。结合这个最新的发现,警方决定围绕这趟由达州开往重庆的临时旅客列车重新制定行动计划。
同期:宋泰峰 重庆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探长
这个车体是一个双刃剑,一个就是犯罪嫌疑人是盗窃分子容易发现我们的一个不利的地方。另外,我们隐蔽好,我们始终隐蔽自己,是发现他们的地方。这帮人非常非常精明,非常非常狡猾,有相当的反侦查经验、反侦查伎俩。
正文:2月15日傍晚,天空刚刚被黑夜所笼罩,由达州开往重庆的临时旅客列车按时开出了站台,停靠在编组场的第二股道上。随后,三名侦察员悄悄登上了这趟列车。他们将在这里与狡猾的盗窃团伙做最后的对决。
现场:车厢内
我们是刑警,你先把灯关了,好不好
谢谢,这边也关了
不要让他们觉出今天与平时有什么不同,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但是不要开灯
我们一会可能会上来一部分人,我们上来,你们就当作没有这事
正文:侦察员随后打开了所有车厢连接处的车门,晚上10点钟又有5名侦察员趁着夜色从尾部登上了列车,他们迅速分成4个组分别隐藏在四节便于观察的车厢内部,严密注视着编组场内的一举一动。又过了大约1个小时左右,一个黑影出现在人和食店的门口。
现场:
正文:侦察员马上意识到这个黑影就是盗窃团伙派来放风的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黑影在原地巡视了足足有1个小时后突然消失了。
现场:
正文:5分钟后,两个黑影出现在距离这趟客车最近的一列火车上,鬼鬼祟祟地在车上摸索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开始行动了。
现场:偷米
正文:两个黑影搬着口袋下了货车,朝通往公路的小路走去,早已蓄势待发的侦察员迅速冲了出去。
现场:抓捕
站住,别跑
正文:黑夜中,两名窃贼被当场抓获。经过审查其中一名男子正是这个盗窃团伙的头目,外号“平头”,真名韩伟。随后,警方又陆续抓获了这个盗窃团伙的其余8名成员。根据韩伟交代,从2004年7月开始他们就开始大肆盗窃铁路物资,并低价倒卖给附近村民。侦察员在位于柏林口村的两处民房中发现了大量还没有倒卖出去的赃物,包括大米、玉米、面粉、白酒、食用油等,折合人民币近10万元。
同期:
记者:你觉得你们和警察之间是不是像老鼠和猫的游戏
有点像
记者:你就甘愿当老鼠这种角色吗
老鼠毕竟是怕猫的
字幕:
经过达州铁路警方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这个长期以来盘踞在达州编组场的盗窃团伙被彻底打掉。
2004年12月开始,铁道部公安局在全国开展了“百站百车”重点整治和专项打击行动,有力遏制和打击了铁路物资盗窃活动,货盗数量明显减少,全国各大重点编组场的治安状况也取得了明显好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