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喜看警营新变化 小警务赢得大民心
编前话
公安系统开展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主要内容的“三基”工程建设以来,我省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的工作目标。今年年底,是我省“三基”工程验收之时,在这个冲刺阶段,公安基层所队从政策、制度、机制到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是不是真正做到向一线倾斜,公安工作重心是否下移,基层战斗力是否提高,更重要的是不是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和口碑?带着这些问题,6月11日至20日,省公安厅组织媒体记者参与“喜看警营新变化”大型采访活动,行程2000余公里,深入铁岭、抚顺、朝阳、鞍山和沈阳5座城市,到最基层公安机关,与基层派出所民警面对面交流,感受“三基”工程建设以来警察队伍的可喜变化以及他们在和谐辽宁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六月里,在毒热的太阳底下,高贵兰老大娘哭得很激动,反反复复的话语传达着她质朴的想法:“感谢党,感谢警察!”
让高大娘如此激动的警察是鞍山市公安局铁东分局胜利派出所胜利社区民警马鞍军。5年前,马鞍军在为高大娘家补办丢失的户口簿、身份证等证件时,发现她家一贫如洗,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来源。高大娘有个刚刚从监狱放回来卧病在床的儿子,娘俩相依为命。马鞍军看到这个情况,二话没说,从此开始照顾高大娘一家,平时买米、买面、买衣服,过节送礼物、送真情。高大娘的儿子原本仇恨警察,现在变了,他说:“当我们最无助的时候,帮助我们的是人民警察呀!”
公安系统开展“三基”工程建设以来,在鞍山的大街小巷,警务工作开展到百姓家中已是司空见惯,小警务逐渐赢得了大民心。
为了解决民警下社区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鞍山对民警的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定岗定责、量化考核,并实行以“民事调解进社区、群防群治进社区、情报信息收集进社区、派出所综合信息采集进社区、服务群众进社区、消防宣传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警务六进社区活动。海城市公安局还将城区划分为10个巡逻区,购置了58辆巡逻车作为“流动派出所”,履行派出所除办理户口以外的全部职责,将社区警务真正送进百姓家门,并坚持24小时巡逻防范,拉近了警民距离,方便了群众办事。
为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鞍山在全市派出所大力推行“4+1”维稳工作法,对发生在基层的各种矛盾和纠纷,由公、检、法、司4个部门加上社区委员会,按照各自职能共同参与、现场办公、集体化解。目前,全市所有街道和乡镇都成立了“4+1”组织机构,调处群众纠纷160余起,有效防止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现在,鞍山市基层派出所刑事立案同比下降10.7%,命案立案同比下降11.3%,命案破案率达到了91.5%,同时,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四项指标全面下降,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不仅如此,目前,城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总数达到457个,实现了全覆盖,真正拉起一张无形的警网。
警察沉到基层,警务送进家门。一个小小的变化,赢得的是百姓众口一词的好口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