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察历史
历史-第壹个壹百年
当英国旗在一八四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在水坑口升起时,香港岛的人口约有6,000,大部分是蜑家渔民及客家烧炭工人,他们散布于沿岸的数条贫瘠乡村里。在数个月内,人口急剧上升。从澳门起,沿珠江一带突然冒出商业市集,香港的货仓及码头亦如雨后春笋,散布各处,吸引了大批急于在这新市场做买卖的人涌入。悬挂各国旗帜的船只停泊在海港内。贸易迅速发展,香港这个小镇亦随之兴旺起来。不多久,酒馆、赌窟、鸦片烟馆和妓院亦在海傍的繁忙商业地带之中出现。
在英国接管香港的两个月后,治安情况令人忧虑。
以英国公使身份接管香港岛的查理士.义律上尉,委任第二十六步兵团的威廉.坚伟上尉为首席裁判司。他的1,400英镑财政预算,是用来支付他本人和一支由32人组成的部队的薪金,以及支付一座监狱和多名文职人员的费用。
到了一八四四年,治安情况仍未有大改善,私人雇用的看更提着灯笼在狭窄的街上巡逻,敲击着铜锣以吓走邪魔鬼怪和不法之徒,但这种方法不见得很成功。
一八四四年五月一日,政府在宪报上正式宣布成立殖民地警队,在此之前三年,香港已有临时组织起来的警队,但到这条法例颁布,才使香港建立起一支独特的,纪律性的队伍,一个专业的、受薪的执法组织在当时是一个新的构想,伦敦市警队亦只在十二年之前成立。
初期的香港警队是管理混乱而欠缺组织的,其成员大部分是良莠不齐、有华人、欧籍或印籍人士。在通过法例设立警队之后不到一年,查理士.梅理来港出掌警队,他是对香港警政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以爱尔兰警队的制度为蓝本,建立了一支171人的警队,在中区、香港仔及偏远的赤柱兴建警署,并尝试招聘质素更好的警察。
一八六二年,梅理升任为首席裁判司。在十七年的时间内,他创立了一个可运作的警察组织,这个警察组织面对海盗、三合会会员和匪徒,并给这成长中城市的挤迫街道带来某种程度的稳定和安全。
这时候,市民的安全仍然受到威胁。到了一八六二年,香港的人口已达12万,而英国已取得九龙半岛的南端,晚上在街上行走仍是危险,就算在家里,居民也须担心有夜盗光顾。当局严格地重组警队,实施严明的纪律,从孟买本地步兵团聘请退役军人加入服务,并全面增加警察薪金,以提高士气和工作表现。
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警队已得到革新,并有效地运作。警队已清除腐败和无能的份子,聘用更多华人,及从爱丁堡警队招聘一些健壮的苏格兰人来港服务。罪案数字大幅度下降,在一八六六年,有384人被判「在公路上打劫」罪,这惊人的数字在一八七六年减少至24人。此外,谋杀及海上掠劫的数字亦下降。
在动乱的时代,这是一段罕有的平静时期。不久,太平军叛变席卷中国,在香港的分支也震动整个香港。三合会利用政治动乱进行犯罪活动以获取利益,在以后香港出现危难的时候,三合会每每以同样姿态出现。
在一八九三年,33岁的梅含理出掌警队,在十九世纪上半叶,有多位爱尔兰人先后掌管警队,而梅含理是其中一个。梅含理的获委任,带来深远的影响。他刚上任,便像旋风一般地展开工作。
他设立了警察训练学校,规例规定每一个新聘警员必须在该学校接受训练。梅含理不但掌管警队,他还掌管消防工作、管理监狱、出席市政局的前身组织,并且是一位活跃的立法局议员。后来他更成为香港总督;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对他曾帮助改革和强化的警队,一直非常关注。
二十世纪带来了希望。这时候,贸易不断增长。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发生的可怕疫症,曾夺去成千上万的生命,警察曾英勇拯救疫症患者,这场疫症已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褪色。学校、医院和银行在各处林立。改革如风雨欲来,将要如台风般打击香港,这种打击以前曾经出现,往后亦经常出现。
民族主义的高涨,导致清朝在一九一一年复亡,中华民国诞生,在此同时,亦带来了动乱。当时军阀横行,割据土地,动荡的局势促使一批批的新移民越过深圳河,如潮水般汹涌而至。而在香港,则发生罢工和杯葛事件,引起很大不安。维持治安的警队,在动乱中自然首当其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外籍警官离港参军,其中十人在西线战事中阵亡,其他许多人再没有返回香港。在这段期间,政府召集平民加入警队,共有352人经过宣誓仪式,被委任为特别警队,组成特别后备警队,并依其国籍,分别编成英印籍、华籍与葡籍三个大队。他们成为工作繁重的正规部队的有力后援,亦开始了一个卓越的服务传统。
为了加强警力,警队在遥远的山东省招募人手,在山东省威海卫港口签订雇用合约。他们体魄健硕,备受重用;由政治因素所激发的斗争在全港造成紧张局面,而有人更恐吓会伤害拒绝参加罢工的工人,使情况更形恶劣,警方遂成立了一支特别的警察队,以保护那些想上班的工人。而在海上,亦出现麻烦;海盗和劫船者的活动十分猖獗,警队于是在近岸航行的船只上派驻一支主要由白俄罗斯人组成的特别队伍,以防止海上掠劫事件。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军侵入香港,造成非常混乱的局面,盟军香港义勇军在前线与敌军战斗,而警队则奋力在惊慌的人群中维持秩序、遏止抢掠事件和保护市民大众。没有人知道有多少警务人员在香港这场战役中殉职。外籍警务人员全被送到集中营囚禁,在营中渡过漫长岁月。许多华籍警员成功离开香港抵达自由中国。有些警务人员则失了踪,之后再没有他们的消息,其命运如何,亦无人知晓。
现代警队的雏型 1945-67
一九四五年,警队队伍需要重整。从赤柱集中营释放出来的200名外籍人员身体极度虚弱。离开集中营后,很多人返回原来的警署工作,致力确保香港在和平中重归英国统治。后来,大部分人获给予病假,并遣送返国;很多人亦离开香港。日治期间留在中国的华籍警员及警长纷纷回港报到。有些人员在沦陷时期仍遵从训令继续穿着制服。警队指挥官给予他们这样的指示,是相信香港警察较其他可能会被日本军政府征召的人更适合执行巡逻工作。
这些核心份子便是成立一支新警队的基础。在一九四六年,麦景陶出任警务处处长,对香港市民来说,这是莫大的福祉。麦景陶接管的警队百废待兴,设备不是散失便是遭掠走,警署大多受到破坏,而人手亦不足2,000人。麦景陶曾任职爱尔兰及马来西亚警队,来港前是新加坡警务处处长,战时曾被囚于该地的集中营。他是一个坚毅不屈、绝不妥协的人,也是警务工作的专才。
他首先关注到下属的生活。薪酬低得可耻。房屋供应因难民涌入及战火蹂躝而极度短缺。因此,麦景陶向港府争取增加各级警务人员的薪金及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
香港正处于艰难时期。大量居民及难民从边境涌入。狭窄的街头满布小贩,为数达45,000人之多,劫匪得手后可即时找到档位小贩接赃。在日治期间,三合会乘机活跃,明目张胆地经营毒品买卖、淫业及赌窟,看似无法无天。
正当麦景陶策划的长远改革成效日显之际,中国国内的动荡却再次将香港卷入漩涡之中。军器厂街的新警察总部正在兴建中,应征加入警队的人数以千计,当中很多是退役外籍军人或其他殖民地警队的老手,士气十分高昂。其后,中国内战进入最激烈的状态,掀起另一次难民潮,难民或从深圳河涌入,或乘坐挤迫的船只由上海等港口而来。难民当中有些是久历战争的国民党军人,他们战败后怀着悲愤及报复的心理,而且藏有枪械,是非常危险的人物。有警员被伏击及杀害,佩枪被夺;绑架案无日无之,暴力事件更是多不胜数。
香港陷入紧张的局势。沿边境兴建了一座座警岗,四十年后人们仍称这些警岗为“麦景陶教堂”。从这些战略上的有利位置,警队人员可俯瞰在隔一条小河的对岸上,共产党军人如何接管关卡。
麦景陶处长为警队奠下稳固的基础,使警队经得起时间考验。他令人敬畏、强而有力的性格,令散沙似的警队变得有效和稳定。他促成的警队变革正合时宜,让警队有能力应付日后的天灾人祸。
寮屋如雨后春笋在每一寸土地上出现,数以万计的人成为寮屋居民。一九五三年的圣诞日,一间寮屋失火,火乘风势迅速蔓延整个杂乱无章的寮屋区。到了翌晨,已有58,000人痛失家园。警方为灾民登记,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灾难的苦痛。这场火灾,却带出了世上最成功的公屋政策,现时半数香港人居住的设计优良的安乐窝,正是这套政策的成果。
早期的徙置大厦由于赶工兴建用以提供最基本的居所,所以只是简陋的混凝土建筑物,居民大多是从中国来的新移民,而且很多是战败的国民党的拥护者。在一九五六年十月十日国民党双十节,一名徙置事务处职员企图撕下一张政治海报时受到强硬抗议,结果演变成为一场令人震惊的暴乱,越境而来的宿怨以浴血香港街头告终。黑帮和暴徒带领不良份子趁火打劫,到处抢掠及引发骚乱。这次暴动,带来一个值得赞许的结果,就是直接促使当局成立日后演变为警察机动部队的一支特遣部队。
这支部队的价值在十年后得到证实。当时有一个人单独示威抗议天星小轮加价伍仙,这宗不寻常事件触发了一场席卷整个九龙的暴动。在四晚的暴乱中,超过1,465人被拘捕,在示威抗议过后,他们故意制造骚乱,作为有组织抢掠的掩护。
这场混乱不过是翌年春天一场风暴的序幕。不久,动荡的中国政局辗转影响香港。由于被言论煽动及对民族主义存有误解,大批暴徒游行往港督府,警员严阵以待。虽遭群众辱骂、吐唾沫,甚至被掷硫酸,然他们仍紧守岗位,坚定不移。一九六七年五月初,示威减少,暴徒取而代之在街上随处放置自制炸弹,与政府对抗。
在发放催泪弹以对付恐怖浪潮的过程中,警队人员始终忠诚地紧守岗位,毫不畏缩。市民亦对警队表示支持,与警队团结一致,誓保社会安全,最终令这股狂潮逐渐减退。
但更不幸的事接踵而至:内地枪手从沙头角边境开火,五名警员中弹身亡,另有九名警员受伤,还有在街上拆弹时殉职的拆弹人员。放炸弹的行径引起市民公愤,尤其当一对年龄分别为七岁和两岁的姊弟在北角寓所外玩耍时被炸死,民愤更甚。
中国亦注意到香港日趋恶化的局面。广州出现了大字报,指滋事者为使北京尴尬而制造事端。到了九月,情况开始平静,南华早报啧啧称奇地报道,用了“香港免受炸弹滋扰一日”的标题。不过,整个市面在多个月后才回复正常。
一九六九年四月,男女警务人员获得一项殊荣,而香港警队获英女皇赐赠“皇家”荣衔,而雅丽珊郡主亦出任正规警队和辅警的荣誉总监。
参考书目:
- Kevin Sinclair (1983). Asia’s Finest – An illustrated account of the Royal Hong Kong Police. Hong Kong: Unicorn Books Limited, p.8 - 9, p.60 - 86.
- 冼乐嘉:《皇家香港警察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 (1844-1994)》;香港:皇家香港警察队警察公共关系科;1994年;页10 – 15。
- 何家骐、朱耀光:《香港警察:历史见证与执法生涯》;香港:三联书店;2011年;页162-186。
六十年代在交通亭上执行任务的警察
创造传奇1967-94
皇家香港警队在处理本世纪六十年代的种种困难方面,成就足以自豪。但是,事实上,香港社会和警队这个主要执法机构都面对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可以直接追溯到香港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在短短时间里人口和经济力量都有惊人的增长。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香港是一个相当暮气沉沉的港口,可以说是寂静的和殖民地式的穷乡僻壤,就经济和重要性而言,远远落后于上海。战争使贸易停顿不前。随后共产党在中国内战取得胜利、韩国发生战争和接着联合国对中国采取杯葛行动,实质上使一切商业活动消声匿迹。香港满街都是渴望找到工作的难民,也有从大陆北方乘船到达的精明工业家;船舱里载满纺织机器,这些机器为香港编织了另一种财富。在这个变化迅速、捉摸不定的环境下,警务处努力设法应付巨大的改变。
虽然有了显著的改变,警员的薪酬仍然是低。他们的待遇较商界人士,甚至其他公务员都要低。管理方面出现了严重不足的问题。警务处日常的指挥工作大多在高级警长掌握之中,他们是年资较长的非宪委人员,处事方式比较严厉。曾在非洲长时间服务的薛畿辅处长,为人绝不优柔寡断,虽然反对将高级警长的权力削弱的声音相当大,还是下了决心去进行改革。警务处和香港社会都有贪污存在,这是远近都知的事实,但从来没有人正式承认有这个问题。贪污主要是由于工资太低而引起。也有人觉得从赌博或其他非法活动得来的金钱可用以支付予下层社会的线人,因为他们所提供的资料在遏止罪案方面贡献甚大,从而使人认为最低限度小规模的贪污是可以接受的。
薛畿辅处长更改警务人员的职级结构,以打击贪污。最基本的改变是由大批年轻的非宪委人员担任警署警长的新职级,从高级警长(当时被称为“老虎”)的手中取回行动工作和职位调派的直接控制。此外,经过一次全面检讨后,薪酬方面也有普遍的提高。但是,打击贪污的最大动力可说是来得极为偶然,当时有一间加拿大银行就一个名为彼德葛柏的人的帐户进行例行查询。薛畿辅处长于听取这件事的报告时,大吃一惊;一名总警司如何积聚了这么多的金钱?他立即展开调查,以找出事实真相。调查结果震惊了警务处和整个香港。
彼德葛柏是一九六七年事件中的英雄之一,曾经在街头与骚乱者对抗。但当薛畿辅处长于一九七三年六月面对葛柏,并提出葛柏秘密财产的证据时,葛柏晕倒了。这件事极为轰动,也带来了影响深远的后果。葛柏逃离了香港,使民情汹涌,抗议之声不绝,并直接促使成立了一个新的执法机构,就是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拥有调查和拘捕方面的广泛权力。这个公署专责对付贪污,所招聘的人员来自本地和海外都有,并且坚定地展开工作。
毫无疑问,警务人员成为主要的对像,因为男女警员尤其是军装警员,在日常工作中与市民有最密切的联系。打击贪污的行动既无处不达,也认真严厉,不少人因此被捕。在警务处和社会里,很多人觉得事情做得太过火,他们认为多年已为人接受的做法,或者当局已熟视无睹的做法,现在却受到仔细调查和检控。
一九七七年,警务人员对很多人认为他们是牺牲品的事提出抗议。数以千计的警务人员列队游行往警察总部或举行聚会,抒发他们的忿怒和苦恼。考虑到原意是好的事也可能做得太过火这一点,政府对过去几乎全部个案所涉及的大部分是小规模贪污事件,发出特赦令。
扑灭贪污运动也留下了深刻和刺痛的伤痕。在汲取了经验后,社会里有一个新的感觉出现。许多年轻的警务人员知道以往必须接受礼物和贿款的日子已一去不回,反而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一个由三名英国高级警官组成的委员会研究警务处的人手和结构后,提出很多建议。全部建议均获当局接纳,其中最重要的建议是警务人员应该有可以维持生活的工资。在这为期五年的变动之后,警务处的制度变得有更佳的人员、管理上更直接和更开诚布公,也就是今天可以见到的皇家香港警队。
在那些困难、令人苦恼的日子里,警务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从未犹豫不决。一九七二年所发生的山泥倾泻、年年如是的台风吹袭、罪案浪潮和天灾都由信心和经验按年增强的警务人员恰当地处理。虽然调查工作在进行,关于过往贪污问题的广泛宣传和士气方面的短暂低落,警务人员继续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
警务处继续得到市民大众的广泛认同和信赖,但是得来非偶然。自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以来,当局成立了一个公共关系/ 资讯的部门,目的是告诉市民警务处正在做什么。在香港历史里最大的青少年组织-少年警讯,招募了青少年协助扑灭罪行,成绩有目共睹。警务人员的招募数字保持在高位;在香港警务处工作是令人向往的;从警察训练学校毕业的青年男女比较上几代的人,教育水平更佳、更具自动自觉精神和获得更良好的薪酬。
另一方面,指挥结构方面也在改变中,在六十年代初期加入警队为见习督察的年青人正在晋升到高级的职级。他们很多是华人,他们的工作发展和前途自薛畿辅时代以来已在不断地改善中,正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另一方面,指挥结构方面也在改变中,在六十年代初期加入警队为见习督察的年青人正在晋升到高级的职级。他们很多是华人,他们的工作发展和前途自薛畿辅时代以来已在不断地改善中,正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转载自:
冼乐嘉 (Kevin Sinclair):《皇家香港警察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 (1844-1994)》;香港:皇家香港警察队警察公共关系科;1994年;页16 - 19。
参考书目:
Kevin Sinclair (1983). Asia’s Finest – An illustrated account of the Royal Hong Kong Police. Hong Kong: Unicorn Books Limited, p.87 - 97.
警政模式改变和主权回归1994-99
随着香港社会本质的转变,警队也与时并进,从半军事化的警政模式迈向以服务为本的现代警队,决心与市民一起携手扑灭罪恶,提高工作透明度,以及为警务行动问责。警队文化的转变并非一夜间出现,而是需要时间调整的。现时警务人员的专业表现,配合持续招募具备较高学历和充满干劲的人才加入警队,并且引入先进资讯科技,均是让警队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致力达到香港市民日益提高的期望。警队一直坚守服务为本的原则,精益求精,为日后不断转变的挑战作好准备。
毋庸置疑,香港九十年代的主要转变必然是一九九七年回归祖国。警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最大和最受关注的政府部门,期间发挥了很重大的作用,确保香港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法治不受破坏。在回归交接庆祝活动上,警队肩负重任,至今仍继续执行金紫荆广场举行的庄严升旗仪式。事实上,警队以过去为荣,对未来充满信心,虽然删去「皇家」的封号,但却不减昂首挺胸迎接新千禧年代的斗志。
新的纪元
二十一世纪新千禧年代降临,普世欢腾。但对香港警队来说,一九九九年的除夕夜(十二月三十一日)只是另一个「工作如常」的日子。当日,警队一如过往安排有关新年庆祝活动的人群管理职务,并为可能出现的「千年虫」危机作准备。虽然「千年虫」没有出现,但在新纪元的首十年,有多项盛事在香港举行。为此,警队作出周详规划和准备,确保大型活动安全举行,包括二零零一年《财富》全球论坛、二零零五年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二零零八年奥运马术比赛及二零零九年东亚运动会。回顾各项盛事取得圆满成绩,足证警队明白到「不筹谋,难成事」的道理。
新千禧年代的首十年为警队带来不少考验。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改变了世界,而香港警队亦加强人员的培训,防止恐怖袭击发生,或是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资助恐怖活动,确保香港继续成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此外,警队备受社会卫生安全的考验。二零零三年,香港社会各界忙于应付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事件中,警队担当重任,积极提供协助。另一方面,警队亦没有对维持治安掉以轻心,在踏进新纪元首十年的后期,工作重点是打击家庭暴力及青少年吸毒等社会问题。
香港警队自一八四四年创立以来,曾面对和克服不少困难,相信在未来日子会遇到更多不同的新考验。但警队会一如以往,以无比信心和高度专业精神保护香港市民。展望未来,警队继续致力维持香港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最安全的城市,并为全港市民提供优质的警察服务。
女警-巾帼不让须眉
香港警队是世界上各主要城市警察队伍中,女警人数比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早于一九四九年,首名女性警务人员高建美获聘为女副督察;两年后,警队首次聘用了九名女警,并英姿飒爽地在黄竹坑警察训练学校的步操场上受训。
在一九五一年获聘用的首批女警很快便证明本身的价值。完成受训后不久,市民已不再对街上巡逻的女警投以奇异目光,并视她们成为警队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每逢香港社会出现事故,例如一九六二年大批非法入境者由内地涌入,女警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时,成千上万的非法入境者越过浅水的深圳河进入香港境内,警队的273名女警随即全部出动赶赴边境支援,安抚恐慌的人群之余,并协助遏止非法入境者继续涌入香港。
一九六七年酷热的夏季,警队亦调派女警协助处理骚乱的暴徒。她们的出现,往往能缓和一触即发的混乱局面。
在确认妇女价值和权利方面,香港警队往往走在社会最前线。一九七三年,警队实施男女警务人员同工同酬制度,并由一九九五年起,落实所有新入职女性警务人员均获准佩枪值勤的安排,与男性警务人员看齐。踏入一九九七年,女性警务人员更突破男性警务人员最后的专属领域,获准加入警察机动部队,与男同事并肩作战。
回顾妇女最初加入警队时均被投以怪异目光,甚至被视为稀奇物种的情况,今天已不复存在。在某些警务工作范畴上,例如保护妇孺,女警较男警更能胜任。事实上,男警与女警在执勤时其实无大分别,均是警务人员。在警队各个部门,女性与男性均获同等看待,工作性质并无二致。
弹械及科技
枪械弹药组于一九五一年成立,当时还包括处理炸弹工作。枪械弹药组帮助负责调查谋杀的侦缉人员侦破很多宗谋杀案。当子弹经过枪管发生爆炸时,子弹便会刻上细小刮痕,成为个别枪械的独特记号;专家可准确地指出致命的子弹是从那一枝左轮手枪或来福枪发射的。
政府化验所及法医科的病理学家和法医专家为调查人员提供科技支援,他们肩负极为重要和令人不寒而栗的任务,在谋杀、有疑点的死亡、强奸案件及肇事后不顾而去的意外中提供专家证据。医生和科学家常常能透过检验罪案现场的小物件,提供重要的线索,从而使匪徒定罪。正如在数十年前指模的研究为侦缉工作带来革命性改变,如今在化验室的专家亦带领侦缉人员进入另一个令人兴奋的新纪元;现时采用脱氧核糖核酸(DNA)化验技术,可从一滴血、唾液、尿或精液鉴定疑匪的身份。而从前被视为科幻小说情节的手指模鉴证工作,现时连每个人手指上的细小螺纹都可以由电脑找寻及鉴辨,使这类工作变得更快捷及更可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