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史研究所工作会议在湖北警官学院隆重召开
3月17日下午,中国警察史研究所工作会议在北院图书馆会议室隆重召开。湖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学院党委书记赵志飞,院长曹诗权,院党委副书记李建中,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肖伯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杜荣庆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建中主持。
会上赵志飞书记作了讲话。他指出,这次会议既是一次警察史研究所的年会,又是一次学院品牌建设的研讨会,要把警史研究作为学院的学术品牌,打造出学院的特色。
他强调,一、中国警察史研究所经过5年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不仅建设了一馆,出版了一书,发行了一杂志,成立了一支队伍,也取得了一批成果。二、警察史的研究方向不仅是要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更是要存史、续史、助学、资警。警察史的研究不仅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还要知道我们到哪里去?警察史研究的方针要立意高、挖掘深,史术结合。既要有较强的可看性、可读性,又要有一定的研究性。
他要求,一是要壮大研究队伍。要在省内外发展一批骨干作者队伍、研究力量,扩大警史研究,收集警史藏品,成立湖北警察史研究会。争取今年6月6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发展第一批成员,推广湖北警察史研究工作。二是深化警史研究。要修订《湖北警察史》,建立湖北警史研究的目录库。三是广泛征集文物,充实、加强警史馆馆藏文物。四是加强刊物的编发力量,扩大《警史钩沉》杂志的社会影响。依托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推出刊物。五是运用发挥好警史研究成果,把警史研究成果用于教学,用于借鉴反思,用于社会教育。
院长曹诗权就警察史研究所的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
他指出,一是作为历史范畴的警史研究,其地位与所有历史研究一样,是一门严谨、严肃的学问,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工程,是梳理历史、启迪未来的长效工程,这种研究是一种投入有形无底,产出有值无价的基础工程。中国警察史研究所以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出发点,启动开展警史研究,显示了其长远战略,显现了其攻坚克难的精神。正是在这一精神支持下,研究所取得了建设一馆(湖北警察史陈列馆),出版一书(《湖北警察史》),发行一杂志(《警史钩沉》),成立一支队伍(中国警察史研究所)的突出成绩。二是警史研究要有一个基本点。研究历史要走得进去,沉得下去,走得出来。做到研史好、好研史、史研好。不要为研究历史而研究历史,要突显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三是公安院校应该成为警学理论研究的基地,进行警史研究是警学理论研究基地的应有职责、应有功能,警史研究要转化到公安工作的重点和主体上来,转化到服务公安的现实需求上来,把警史研究工作转移到品牌建设上来,并以此引领、支撑学院专业建设。四是要进行开创性的警史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内置型研究模式,走向外放型研究模式。警史研究的视野要宽,思路要活,创意要特,选点要新,路径要多,研究的延续性要长,这样才能搞活警史研究。
针对《警史钩沉》的销售问题,曹院长强调,《警史钩沉》编辑部要进一步盘活各种资源,拓展系统渠道,做好刊物的发行工作。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肖伯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杜荣庆分别通报了2009年中国警察史研究所及《警史钩沉》杂志工作情况,参会的研究所全体同志就2010年如何深入开展警察史研究所工作进行了积极、热烈地讨论。
会议还对今年的警史研究领导工作进行了分工。曹诗权院长负责筹备成立湖北警察史研究会,李建中副书记负责警史文物的收集、整理,萧伯符副院长负责警察史的课题研究,纪委书记杜荣庆负责《警史钩沉》的编辑、发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