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历史>详细内容

警察历史

湖北警察史陈列馆揭秘湖北警史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崔月 周斌 戴军 发布时间:2009-09-04 15:28:28 浏览次数: 【字体:
图文:揭秘湖北警史
图文:揭秘湖北警史
图文:揭秘湖北警史
图文:揭秘湖北警史
图文:揭秘湖北警史
图文:揭秘湖北警史
图文:揭秘湖北警史
图文:揭秘湖北警史
图文:揭秘湖北警史
图为:从晚清到现在的警察制服

  图为:新式防暴装备

  图为:清代告示显示防火、市政都是警察管辖范围

  图为:民国时期的门牌上需标上户主姓名

  图为:1937年军统电讯毕业证

  图为:民国元年身份证

  图为:清末民初消防水枪


  如果你到达一个陌生的城市,首先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很多人的回答是:博物馆。是的,博物馆是城市的眼睛。馆内一物一品都留存着当年的记忆,记载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与城市息息相关的情结。

  湖北现有博物馆近100个,武汉市有近30个,它们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各地,当拭去岁月的烟尘走近欣赏,宛如穿过时空隧道,看百年沧桑,换了人间。

  本期,我们走进国内首个地方警察史馆——设在湖北警官学院的湖北警察史陈列馆,从那一件件珍贵的历史藏品中,你会感受到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变迁。

  寻访

  千余件藏品记录湖北百年警史


  你是否知道,湖北地区在夏商周时代就有了“警察”;107年前,中国第一个以警察命名的警察机构——武昌警察总局,在武汉成立,是张之洞上奏慈禧太后提议建的,“警察”这一称呼就是那之后在中国出现……这些警史趣闻,在湖北警察史陈列馆还有不少。湖北警史馆是湖北警官学院2008年6月创办的,它是全国唯一一所由警察院校创办的警察史陈列馆,也是武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步入警史馆,一种庄严神圣感油然而生。展馆面积1200平方米,收藏了自先秦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与警察相关的实物1000余件,照片3000余幅。如汉口警察一览表、民国时期的户籍证和身份证、沦陷时期武汉的书籍和明信片、汉口义勇消防队收据、头盔和臂徽、湖北水上警察证章、市民户口簿、任命书、持枪证、奖状、老照片、连环画……藏品摆满了30个展柜。陈列馆共分古代、晚清、民国、共和国四个时期的史物,展示了湖北警察从萌芽到成熟、从简单到繁荣的历史画卷。

  该馆开放一年来,接待了一拨又一拨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湖北警官学院宣传处处长曹礼海向记者介绍说,警史馆以湖北历史为主线,展示的不仅仅是一部警察史,更浓缩了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生活史。该馆的建成,填补了我省乃至全国史馆建设中警察历史方面的空白,是进行警史教育、弘扬警察文化的最佳场所。这些陈旧泛黄的老物件,让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过往又鲜活起来,留连其中,你仿佛可以嗅到当年的气息,回到那个年代。

  藏品精放

  晚清首个警察局在汉成立


  出镜藏品——创警奏章、防火告示、铜制水枪、光绪年间的武昌警察总局告示原本

  说到警察的创立,不得不提到张之洞。107年前,在他的奏请下,清政府在汉办了第一个警察局。在警史馆内记者看到了张之洞创警奏折的仿制品。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6月6日,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向慈禧太后上奏《省城创办警察奏折》,提出要成立警察局,并建议从房捐中提取部分款项用于警察事务。奏折很快被批复,武昌警察总局正式成立。这是湖北历史上第一个警察机构,也是中国第一个以警察命名的警察机构。

  武昌警察总局创立后,形成了相应的警察制度和警察机构。当时的武昌警察总局设4科9局,还设了湖北警察学堂,并派遣留学生赴日本学习警务,而第一任武昌警察总局的局长,由时任武昌知府的梁鼎芬兼任。

  在陈列馆中,有一张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的告示,大致内容是要求市民建房时预留消防通道,需报警察总局备案,并经警察总局现场勘验后才能建房,否则将勒令拆除。据悉,当时的灭火器是铜制水枪,每当失火,警察就用这种“消防水枪”从大水缸里汲水,喷到房子上。它最长能拉到1.8米长。那时警察戴的头盔是铜制的,很重但比较安全,他们多用警棍执法,手铐在那时还没有出现。

  民国时期公安总局在彭刘杨路

  出镜藏品——警力分布图


  我国完整的警察机构,出现在民国时期。1926年11月2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迁都武汉,在此期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警察机构。这时,统辖全省警务的是民政厅,下设京兆(武汉)公安总局辖武昌、汉口、汉阳三个公安局和湖北省江防局,各县设立县公安局、辖市(镇)公安分局。当时,整个武汉有警员8000余人。这期间绘制的《湖北省会公安局辖区界图》,充分显示了当时警力的分布。

  在图上,红色标记是当时警察分局和重要地点的警力部署,红线是各分局辖区分界线,当时的武汉公安总局在现在彭刘杨路谢先生餐厅的位置。据湖北警察史陈列馆馆长周斌介绍,全国仅两幅《湖北省会公安局辖区界图》,另一幅在国家档案馆。

  共和国时期 武汉特警配防暴反恐装备

  出镜藏品——特警装备


  除开历史陈列展览,还有一部分是现代警务装备的展示,陈列馆还展示了各个时期的警察标志,包括警号、肩章、肩徽、帽徽、臂章、领章、警衔等等。特别是从晚清到现在的警服一应俱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印刻着时代变迁的痕迹。从警察制服的演变历程中可以发现,藏青色、藏蓝色是警察制服的主色调。各种警察装备如镣铐械具、武器及涉警用品等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这里还展示了一套完整的现代特警防暴反恐装备,它具有抗击打、防弹等作用,目前武汉特警已配备了这种装备。

  最详婚姻档案——

  《汉口市警察局婚嫁报告表》


  陈列馆里收藏有一张1938年9月的《汉口市警察局婚嫁报告表》。它除了要求结婚人填写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外,还要求填写男女双方父母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有意思的是,该表还有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均需填写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几栏。不仅如此,再婚者的前夫或前妻的姓名、年龄、籍贯、职业也必须如实报告。从这张珍贵的《汉口市警察局婚嫁报告表》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对人口管理已经是很严格规范的。

  镇馆之宝——

  《武汉街市图》


  如果你问湖北警察史陈列馆最有价值的藏品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就是镇馆之宝——《武汉街市图》了。这张镇馆之宝《武汉街市图》是1931年印制的,图中明确地标出了当时武汉市各级警察机构所在的地理位置,这对于研究武汉市警察机构的发展变迁具有极其重要的史学价值。《武汉街市图》除标志了警察机构以外,还清晰地标注了驻军、海关、电台、医院等机构和公用设施的地理位置,它权威地记录了民国时期武汉的政治、经济、市政等方面的历史面貌。

  链接

  “警察”一词源自中国


  北京市公安局警官穆玉敏也是位作家,她在著作《漫谈警察史》中写到,“警察”的词源在中国,只是以前没联合起来,都是单独用,“警”的意思是事先戒备,“察”是见微知著,都是动词。被日本的遣唐使和遣隋使从中国带去日本后,成了警察专用名词。1912年又被我们引了回来。中国历史上不仅萌芽过“警察”现象,更出现过“警察”事物这一历史事实。距今800多年的辽代,就有了警巡院。

  张之洞创建全国首个警察机构

  1902年6月6日,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书朝廷,创建全国首个以“警察”命名的警察机构——武昌警察总局。武昌警察总局的建立推动了武汉城市管理机制的现代化转型,更为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张之洞建警的百余年后,中国大地风起云涌,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警察制度一直在变革中演绎着社会的繁复和政治的律动。2006年6月,湖北警官学院成立了国内首家中国警察史研究所。
湖北警史 湖北警察史陈列馆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