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就平安盾牌:“哪儿有武警哪儿就有平安!”
武警国旗护卫队风采
大事回放 1982年6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决定重新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一个人一生看到的文件材料也许很多,但能记住的可能很少。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今年77岁、曾为武警部队重新组建筹备组成员的俞文荣老人,竟还能把27年前一份文件的核心内容记得一字不差:“把人民解放军担负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同现有的实行兵役制的武装警察统一组建成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在武警部队档案馆里,记者找到了那份文件——中共中央批转公安部党组《关于人民武装警察管理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通知。俞文荣说:“这个文件是武警部队重新组建的依据和纲领,它指引武警部队走过了20多年的岁月。”
武警部队重新组建之初,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的历史重任,义不容辞地落在武警官兵肩上。武警部队重新组建时曾担任武警江西总队赣州支队支队长的刘德贵,对那段岁月记忆犹新。在支队队史馆,刘德贵看到当年他带领官兵参加围歼“二王”战斗时用过的水壶、挎包,感慨万千:“‘二王’流窜南方几省市8个月之久,疯狂作案。我们参加捕歼战斗时哪有像样的装备?运兵车不足,就坐老百姓的拖拉机;没有通讯联络设备,就找兄弟部队借电台。官兵们硬是凭着一腔热血,一举击毙‘二王’。”看到支队今天的现代化装备,老支队长羡慕不已:“当年我们要是有这样的装备该多好啊!你们是托了改革开放的福哇!”
一位诗人这样写道:“诞生在国门洞开的时候,吮吸的是改革开放的乳汁。你那闪光的足迹,印证的是共和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与辉煌!”改革开放让国家繁荣富强,也让一直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里的武警部队插上腾飞的翅膀!
走进刚刚落成的武警部队作战勤务指挥中心,浓浓的信息化建设气息扑面而来:正面墙上分割出的几块大屏幕交替显示各个执勤哨位的实时工作图像。借助三级网系统,只要轻点鼠标,远在千里之外的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武警执勤点实况尽在眼前。值班参谋告诉记者:“过去,一个总队要把上千个执勤点查一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今,在各级的作战值班室,通过网络查勤系统就可轻松完成。”
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部队官兵最早展开抗震救灾的画面,就是由武警四川总队的卫星微波指挥车首先传出的,震中汶川的灾情也是由时任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用海事卫星电话最早向党中央报告的。同武警部队重新组建初期相比,如今的装备真是鸟枪换炮了!
信息化建设让武警部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又给武警官兵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漫步在雄伟的“鸟巢”、瑰丽的“水立方”旁,去年曾在这里夜以继日指挥奥运安保工作的武警部队副司令员刘红军,眼前又浮现出武警官兵护卫平安奥运的和谐画卷:“中国人民在这里实现了百年奥运梦想,中国武警也在这里用青春和汗水,铸就了一块块忠诚卫士闪光的金牌奖章。”
有人说武警是维稳铁拳,有人说武警是反恐利剑。记者在天安门广场采访时,一位放风筝老人说的一句话,或许最能体现武警的价值:“哪儿有武警哪儿就有平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