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历史>详细内容

警察历史

新中国警察诞生记

来源:《人民公安》 作者:王春华 发布时间:2009-08-15 08:47:10 浏览次数: 【字体:

 

  冀西,太行山东麓,绵延汹涌的滹沱河从古流淌至今,在它冲出太行山山口的地方,形成了一个马蹄形的山弯,山弯里就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斗22年、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的所在地。很少有人知道,从这个宁静的小村里策马扬鞭走出来的不仅仅是共和国的一代开国元勋,还有新中国的第一批人民警察。

  “黄泥警校”一百单八将

  1948年夏天。中共中央社会部长、中央军委情报部长李克农接到中央一项紧急任务,要求立即培训接管大城市的公安干部。

  受命后,李克农没有一丝耽搁,立即命西北局、华东局、华北局和晋绥分局四个战略区的社会部遴选100名优秀干部,火速到西柏坡接受训练。

  考虑到时间紧迫,李克农要求选调的干部必须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县团级以上干部,特别是有公安和情报保卫工作经历的干部,最好是担任过公安局长、副局长职务的,以缩短转变角色的时间。条件里还特意强调,选调人员要身体健康。

  作为直接保卫中共中央安全的中央社会部,当年就驻扎在西柏坡的东黄泥村。李克农把训练班设在东黄泥村对面的西黄泥村,两村间隔着一条河。除了公安干部训练班外,西黄泥村还开办有警卫人员训练班,人员大都来自军队方面的情报机构。

  1948年9月,各地选送的100名干部陆续到达西黄泥村。史料详细记载,100人中有华北局50人、华东局28人、西北局10人、晋绥分局12人。在他们中间,有根据地人民公安机关的领导,也有战斗在白区的红色特工,可谓精英汇聚。然而,百名精英并不知道,他们的任务是准备接管国民党警察局。

  训练班主任、中央社会部副部长谭政文在与前来报到的干部见面交谈时诙谐地说:“你们是西黄泥村警校第一期啊!好比国民党黄埔军校第一期,很重要嘛!”于是,后来学员们称训练班为“黄泥警校”。谭政文后来成为共和国首都北京的第一任公安局长。

  9月17日,训练班开班点名的时候,大家发现又多了8名党员大学生,原来是李克农特意从北平选调来的。这样,训练班是108人了,“一百单八将”的美称也随之被传开。

  训练班人才济济

  学员们个个是精英,训练班的领导也都是统帅人物,比如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许建国、中共中央华北局社会部副部长杨奇清、陕甘宁边区地区公安部部长赵苍璧、中共中央华中局社会部部长卜盛光等,都是训练班的领导者和教员。

  训练班的学习生活很有规律,经常有一些小的测验。主要课程是理论、修养、情报、侦察、审讯等,授课老师陈伯达、罗青长、师哲、冯铉等在当时都很有名望。陈伯达主讲国内外形势,罗青长当时是中央社会部一室主任,负责讲情报业务。

  审讯课的教材主要是《审讯学》,1942年5月在延安编纂印刷的,作者就是被毛主席称为“文武双全”的谭政文。谭政文1910年生于湖南省资兴县一个贫农家庭,高等小学毕业后,1927年考入广州国民革命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跟着朱德上了井冈山,历任工农红军连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秘书处长、军委保卫局预审科科长、闽赣省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革命队伍里,谭政文的文化程度在当时不算低了,但他生性好学,到了陕北后,他找到毛主席说:“主席,你给批个条子,我去学习!”毛主席说:“行啊!你就去红大吧!”“红大”是“抗大”的前身。

  毕业后,谭政文要求到前方抗战,中央惜才,把他留下在“抗大”专门教授审讯课程,因他在中央苏区一直做审讯工作,大家都称他是审讯专家。他是审讯课的主要授课老师,他把工作经验和审讯知识整理成书出版,《审讯学》因而成为解放前后人民公安院校的教材,也成为从事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必备用书。

  除了教授业务课外,训练班学员们因为有些没在大城市生活过,所以,还要补充城市工作中必备的生活常识,如何接听电话,如何使用电灯,抽水马桶的原理和功能,以及饮食起居中应注意的小节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列。

  提前结业

  1948年12月14日晚,训练班的所有学员集中到大院子里,收听中央新华社的电报,谭政文手拿电报,一旁有人打着马灯,谭政文念道:“我第四野战军先头部队已开到北平市城外各郊区县,围歼国民党部队并积极包围北平,今天已打下了北平郊区的丰台、长辛店……”

  大院里群情激动,欢呼声盖住了谭政文的声音,大家的情绪越来越高涨,从呐喊、雀跃,到互相击掌、拥抱。

  在一片热闹中,谁也没注意李克农的到来,直至谭政文高声命令大家安静,大家才发现李克农已经站在了讲台前,院子里立即安静下来。

  李克农双手叉腰,这通常是他有重要情况要说前的站姿,学员们不禁有些紧张。在大家急切的目光中,只听李克农说:“现在,我宣布中央的紧急决定,训练班马上结业!”

  学员们面面相觑。开学的时候,训练班主任谭政文曾明确告诉大家,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训练班长则两年,短则一年,原则是直至完全掌握了管理大城市治安管理能力为止,然后,或回到原来城市,或服从中央决定,到全国各地城市开展公安工作。

  “不要觉得意外,训练计划有变,因为解放战争的步伐太快,快到我们所有的计划要不断地调整才能跟得上!”马灯的光亮中,李克农的脸不仅是庄重,还有一丝掩饰不住的喜悦和急切,“你们‘一百单八将’统统不回原来城市了,一律准备进北平,跟着谭政文主任去接管国民党北平警察局!大家立即回去打背包,然后马上回到这里举行结业典礼,连夜出发!”

  容不得学员们脑子转弯,更顾不上交谈议论,剩下的只有服从命令了。大家“哗”地散开回去打背包。

  紧急接管国民党警察局

  结业式非常简短,依然是李克农主持。面对满满一院子整装待发的学员们,李克农简要讲述了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北平解放指日可待,摆在大家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接管北平市警察局、肃清特务、组建革命政权等。

  临出发前,学员们每人领到一套华北局社会部特别赶制编印的《北平概况》。这套油印小册子共分四册,现在看来十分简陋粗糙,但当时在学员们眼里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教材,开赴北平的行军途中,学员们抓紧点滴时间学习,特别注意熟悉北平的特务系统和国民党警察局等情况。

  1948年12月15日凌晨3点钟,风驰电掣的大卡车把大家送到了石家庄。中共北平市委刚刚在这里宣布成立,彭真担任北平市市委书记,叶剑英任市长兼军管会主任。

  稍事休息后,“一百单八将”继续昼夜兼程。16日晚赶到保定市,17日,中共北平市委在保定召开第一次会议,叶剑英在会上宣布成立“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的决定。被任命为公安局长的谭政文和训练班全体学员成为共和国人民公安事业的奠基者。

  19日,队伍下了大卡车,换乘火车继续北上,20日凌晨3时,全体人员风尘仆仆地到达长辛店等待进城命令。

  1949年1月1日,队伍进驻西郊海淀,开始了对北平城的全面侦查了解工作。2月2日上午,谭政文率领他的“一百单八将”接管了国民党北平市警察局, “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的牌子换下了“国民政府北平市警察局”的牌子。

  从西柏坡旁滹沱河畔走出的人民公安队伍,从此成为古城北平维持社会安定的新主人。

  接下来,“一百单八将”又在谭政文领导下,肃清特务,剿匪清霸,建立新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为党中央进北平和新中国开国大典扫清障碍,轰轰烈烈地掀开了新中国人民公安管理城市的历史篇章。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他们的视野中冉冉升起时,新中国第一代公安战士的命运就与共和国首都的安宁融在了一起。

  从学习管理经验到大城市秩序的制定者,从了解熟悉警察业务到建立新型治安管理体系,从乡间山野的“一百单八将”到拥有众多精兵强将和精良装备,悠悠半个世纪,新中国人民警察经历了开国、立国、兴国、强国的庄严洗礼,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付出了忠诚、智慧、辛劳甚至生命。

新中国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