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子平:新中国第一代派出所所长
![]() |
![]() |
今天,当我们徜徉在津城的大街小巷,漫步在熙熙攘攘的商业街,被一处处的津城美景所陶醉,享受着现代都市生活的繁华、时尚、安定与和谐的时候,是否想到,60年前,当平津战役的硝烟慢慢散去,我们这座城市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我们是否想到,为了让这座城市在人民共和国的怀抱里获得新生,为了给予人民群众一个安定、平稳、正常的生活秩序,有多少人在那个特殊的年月里做出了默默无闻的奉献?
他们的奉献虽然鲜为人知,却深深镌刻在共和国的记忆里。共和国没有忘记,人民也没有忘记。
葛子平,83岁,满头银发,双眼依然闪烁着机智的光芒。
在五大道一所小楼里,每天守着他十分钟爱的奇石;也守着那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逝去的岁月。他抚摸、把玩奇石以健身;他整理、撰写回忆录以赠予后人,以告慰历史。
他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老者。他的传奇经历足以写一部书,一部厚厚的书。
今天,我们翻开的是这部书的前几页。
那上面清晰地写着:新中国新天津首批派出所所长——“模范派出所所长”葛子平。
嗨!闹了半天就是个派出所所长呀?有嘛值得大惊小怪的?有嘛可写的?也许,如今的年轻一代会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是啊,也难怪,已经60年啦!孩子们以他们稚嫩的眼光和思维,一时还难以理解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意义。
来吧,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上个世纪40年代末,那个决定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大决战时代。当决胜即将到来的时候,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名垂史册的“七届二中全会”,号召全党把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当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奔赴北京城的时候,还风趣地说,这是进京赶考。
国民党反动派曾经叫嚣:要让共产党进了城,坐不住。
如何占领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确实是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考验。
维护一座城市的社会治安,保证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派出所所长是最基层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葛子平们(葛子平是首批派出所所长的代表,是其中的一位)所做的一切,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也在于此。
只身一人去赴任
1945年7月,18岁的热血青年葛子平报名参加了八路军,他立志要消灭日寇、保卫解放区、解放全中国。
1948年秋季,在冀中分局工作的他,奉命来到河北省饶阳县景堂镇,在冀中党校政策队学习。听说要为接管天津做准备,学员们喜气洋洋,摩拳擦掌。他们认真学习党的相关政策,掌握城市工作的特点,了解并分析天津解放后的社会形势,明确与“敌、匪、特”作斗争、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
葛子平说,在党校政策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使我们做好了接管城市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面对复杂的情况,能够比较从容地应对。天津解放的第二天,我们就进城了,我在公安八分局户政科工作,接管城市户口及身份证管理,还进行清理战场、赈济灾民、搞社会调查等工作,随后,我奉命到南阁派出所工作。
当时,22岁的葛子平,带着一把六轮手枪,没有随行的一兵一卒,只身一人到南阁派出所任所长。所里15位警员均为原有公安警察,每人一杆长枪,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三十多岁,四五十岁者居多。面对眼前这位年轻英俊的共产党所长,他们心中有几分敬畏,也有几分质疑。
南阁派出所扼守西北角,管区包括大伙巷、小伙巷、杨家胡同一带。这里,居民构成复杂,流动人口多,抢匪窃贼较多,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繁重。当时,派出所只有一间大房子,一半是供休息的床铺,一半用来办公,连个小食堂也没有,民警上班都是从家里带饭。葛子平孑然一身,没有成家,到附近的小店买一块玉米面饼子、一根油条,就着白水,就是一顿饭。这样吃了一段时间,不仅人瘦了十几斤,胃口也吃出了毛病。后来,他步行二十多分钟到八分局的食堂吃饭,因为连自行车也没有,时常一溜小跑,虽然来去匆匆,毕竟可以吃到一些热饭热菜了。但是,赶上执行任务或工作紧张,啃玉米面饼子也是常有的事。
别人下班了,回家休息,他一天24小时以所为家。他和民警们一起轮流值班巡逻,大家说,以前当官的从不巡逻。他笑着说,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要和大家同甘共苦。在抓捕一个盗窃惯犯的时候,他指挥民警将院子包围起来,为了防止惯犯从房上逃走,他率先爬上房子。那是起脊的灰瓦屋顶,他爬上屋顶探头一望,恰好与正想从屋顶逃跑的窃贼打了个照面!说时迟,那时快,葛子平一个猛虎扑食抓住窃贼,两个人扭成一团,从屋顶滚落到地上,他的脚被摔伤,依然死死抱住窃贼,其他民警赶来,一起将窃贼制服……
葛子平的机智勇敢、廉洁自律和拼命工作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大家,他们已由最初对所长的几分敬畏、几分质疑,改变为十分敬佩、十分信任。他们说,头一回见到这么好的所长,以前我们是为养家糊口当警察,应付差事;现在我们是新中国的人民警察,越干越光荣,越干越带劲儿!
派出所嘛事都管
解放初期,还没有建立街道办事处及居民委员会,那时的派出所嘛事都管。婆媳闹矛盾,已经有了妇女平等意识的小媳妇哭哭啼啼跑到派出所状告婆婆虐待儿媳,两口子吵架闹离婚,也到派出所解决问题,诸如兄弟间争夺遗产、邻里之间闹矛盾、谁家的孩子打了谁家的孩子等等,全都找到派出所来说理,而且,有的还点名非要葛所长给评判是非……
葛子平说,仗着那时年轻,精力充沛,就没日没夜地解决这些问题。起初,也有的民警嫌烦嫌累,认为这些不是警察该管的事。我开会统一大家的思想,解放前,许多市民就是被偷了、被抢了,也不到派出所报案,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心里害怕,对旧派出所信不过,怕个别警官或警员与黑社会及惯匪、惯盗有瓜葛……现在,市民有问题就找派出所,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就要全心全意地为市民服务。思想一通,大家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解决问题之后得到市民的赞扬和夸奖,对大家是一种极大的精神鼓舞。
同时,身为所长,他也意识到,自己和15名民警的力量毕竟有限,何况还肩负着与“敌、匪、特”及各种刑事犯罪作斗争的重任,应该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和正常生活秩序。葛子平思维敏捷,善于在工作中创新。他发动民警对管界内的原甲长、保长、民意代表进行甄别,凡是没有罪恶、没有民愤,本人又愿意为社会服务的,就团结他们、信任他们,给他们交任务。这些人得到信任,心存感激,积极工作。他还组织了里巷胡同之间的卫生评比,把各家各户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使得辖区内的市容卫生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每个胡同至少有一名积极分子,他们努力做好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化解了许多邻里及家庭矛盾,避免了因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刑事案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辖区内住着京剧演员,还有许多票友、戏迷,于是,“京剧演唱”成为统战工作的新形式。锣鼓一响,票友、戏迷大聚会,连大爷、大娘也拄着拐棍儿赶来了。屋子里坐满了人,院子里站满了人,胡同里也站着人,都是来“听戏”的,每当有精彩唱段,里里外外发出共同的叫好声……“京剧演唱”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而且融洽了邻里关系,发现并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
那时,派出所还负责发展党员的工作呢。葛子平曾培养、发展了4名党员。这4名党员都比较优秀,其中一人后来成为某单位工会主席,一人后来到市建委工作……
由于葛子平创造性地开展派出所工作,使辖区内的社会治安迅速好转,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1950年,市公安局授予他“模范派出所所长”称号。
难忘的战斗岁月
葛子平对于他荣获新中国新天津首批“模范派出所所长”的荣誉,看得很淡,对于那一段难忘的战斗岁月,却记忆犹新,十分珍惜。他说,荣誉是领导对我的鼓励,还有大家对我的支持,所以,荣誉属于大家。对我的人生有特别意义的是那一段难忘的战斗岁月,我在战斗中成长、成熟起来,奠定了我的人生基础。
说起曾经的战斗经历,葛老依然心情激动,滔滔不绝……篇幅所限,择其要点,简述如下:
1、与“敌、匪、特”斗法
解放初期,位于九河下梢的天津,可谓泥沙俱下,从东北及各地解放区逃到这里的“敌、匪、特”分子很多,情况十分复杂,有的奉命从事破坏活动、有的试图隐姓埋名逃避罪责、有的企图长期潜伏……
当时我们采取明暗两条战线与“敌、匪、特”斗法。明,就是公开的战斗,对辖区内的住户进行登记管理,在登记过程中宣传党的政策,凡是主动承认“敌、匪、特”身份,又没有发现重要罪行的,列为监管对象,其每天的活动要向派出所汇报。这些人基本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比较好对付。暗,就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工作渠道,发现、捕捉潜藏的“敌、匪、特”分子,这个任务十分艰巨。因为,潜藏的敌人是最危险的敌人。
葛子平说,在这场斗争中,我认识到“人民战争思想”的巨大威力。我们及时发现并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成为我们得力的助手和“眼线”。
一位积极分子报告,他们胡同搬来一户人家,买的是一套独门独院的房子,户籍登记的时候,男主人自称是商人。可是,怎么看他也不像商人,极少外出,一家人也回避与邻居交往,很神秘,也很可疑……
经过反复调查证实,原来这是一个隐姓埋名,潜逃到天津试图隐藏的,有人命罪恶的伪县长,立即将其抓捕归案,除掉一害。
2、与吸毒贩毒者斗法
戒毒、禁娼是共产党进城后开展的又一项重要斗争。全市性的大规模行动,各派出所配合,取缔妓院,将妓女集中学习改造,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共产党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创造的一个奇迹。作为这个过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葛子平感慨良多,他说,禁娼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为,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或政府能够做到,可是,我们做到了!
与禁娼相比,戒毒的任务更艰难、更长久。烟馆取缔了,大烟的地下交易还存在。当时,采取的斗争方式,一是大规模地宣传戒毒,由民警和积极分子逐户走访,动员自愿戒毒。有经验的民警,对于长期吸食鸦片的人,看其相貌就能做出大致的判断,比如,脸色发青、眼圈发黑、身体瘦弱等,屋子里一般是家徒四壁,能卖的东西全卖了,没有卖的了,就去借、就去骗,甚至去偷、去抢。吸毒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戒毒是遏制犯罪的治本之策。对于不自愿戒毒的人,就采取强制戒毒措施。
一位积极分子发现胡同里的一个男青年,偷了家里的一件瓷器,慌慌张张钻进古玩店……结合这个男青年的反常行为,他觉得这孩子可能被坏人勾引吸毒了。
民警到他家了解情况,其父母也感到孩子变得挺奇怪。经过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男青年承认了被人诱惑吸食鸦片的事实,并表示自愿去戒毒。民警给他分析了毒品贩子害人害己的罪恶,鼓励他配合民警抓获毒品贩子。男青年佯装按照约定去买毒品,民警化装后跟随,伺机抓捕。毒品贩子很狡猾,暗示男青年跟着他,其左转右转,男青年竟然把目标给跟丢了。
葛子平说,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毒品贩子可能慑于打击吸毒、贩毒的强大威力,变得谨慎小心了。他未必发现有警察跟踪,因为,我们做得很专业。
几天之后,男青年再次佯装去买毒品,毒品贩子故伎重演,其东转西转之后,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与男青年并行,压低声音问:你是不是向警察交代了?有警察跟着你,钓鱼?男青年镇定地说,哪有的事呀?我没吸的了,馋死我了……毒品贩子在自以为安全之后,将男青年引入一间破旧、昏暗的房子,当他拿出隐藏在那里的毒品进行交易的时候,被民警抓了一个现行!在人证、物证面前,他不得不低头认罪。经过审讯,他交代了几处藏匿毒品的地点,起获了赃物。根据他的交代,民警又抓获了其上线的毒品贩子……
就这样,他们由吸毒者顺藤摸瓜,抓获了一串一串的毒品贩子,掐断了毒品来源。
葛子平说,戒毒、禁毒要双管齐下、标本兼治,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禁毒斗争仍然有借鉴意义。
3、与抢匪窃贼斗法
解放之初,抢匪窃贼乘机作案,一度十分猖獗。在南阁派出所辖区,一家麻袋庄的老板,关门之后,带着一天的营业额回家,走在半路上钱袋被抢,他坐在地上痛哭。巡逻民警见此情景上前询问,按照他指的方向追赶下去,抢匪已经逃得无影无踪。类似的案件接连发生,许多商铺老板人心惶惶……
一定要打掉抢匪的嚣张气焰,葛子平对重点地区进行了特别防范部署,当抢匪再次作案的时候,被民警当场抓获,受到严惩。抓获一个抢匪就人心大振,抓获两个、三个……就人心大快。人们奔走相告,对共产党的公安干警产生了信任感,认识到人民警察是为百姓服务的。
初战告捷,这是一个重要的胜利。因为,在旧中国,一些抢匪窃贼往往与黑社会甚至是警官、警员有某种瓜葛,老百姓被抢、被盗,常常是自认倒霉,宁愿吃哑巴亏也不到派出所报案。报了案,也没用。
葛子平说,我们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市民的信任。百姓不仅积极报案,还为我们提供破案线索。由于得到市民百姓的支持,我们与抢匪窃贼的斗争取得节节胜利。
根据市民百姓提供的线索,在掌握了一定证据之后,分局决定组织联合行动,对一个惯匪实施抓捕。这家伙十分机灵,听到动静后,蹿上屋顶就跑,被守在屋顶的葛子平抓了个正着,两个人在屋顶扭打成一团,其他民警一拥而上,将这个曾经为害一方的惯匪抓获。
一天晚上,葛子平正与民警一起巡逻,忽然发现山墙上有一黑影,根据经验判断,肯定是窃贼,鸣枪示警,黑影一闪不见了。他们迅速将这一片控制起来,估计窃贼是藏在某一个院子或某一户人家里了。
当时公安局的纪律非常严明,晚上民警不能入户查户口。一些窃贼也钻空子,专在夜间行窃,一旦被发现就躲在民宅,甚至威胁主人,如果告诉警察就杀死你全家。
怎么办?不能眼看着窃贼逍遥法外,葛子平以特例向八分局领导提出申请,得到批准之后,他们逐户查找窃贼。来到一户人家,男主人很聪明,一边说家里没有异常,也没有外人进来,一边用手指和眼神暗示窃贼藏匿的地方。民警上前搜查,将窃贼当场抓获……
葛子平说,这就是人民支持的力量。有了人民的支持,我们才能战无不胜。人民公安为人民,人民公安人民办,这是新中国给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1950年在天津市公安分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