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唐山解放:老公安亲历的暗中较量
如果说唐山的历史是一圈圈的年轮,那么1948年12月12日就是一个重重的节点;如果说城市的发展是一篇绚丽的华章,那么公安工作就是默默而重要的注脚。在王新民这名老公安的心中,对于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60年前,作为接管唐山的一名公安干警,王新民走进了这座城市,并一直战斗、生活在这里,从一个特殊的侧面见证了唐山经历的峥嵘岁月。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野战军即将大举入关,唐山解放指日可待。冀东行署公安处在唐山情报站的基础上从各县、区抽调了一批公安骨干,组建唐山市公安局,为进城接管唐山做准备。当时21岁的王新民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唐山解放时,最早进入唐山实施有效接管的正是公安队伍,这段历史让作为老公安的王新民自豪不已。他告诉记者,12月12日下午,公安部门的部分情报人员已经作为先头部队进入了唐山市,接管了广播电台,命令台长将已经打包待运的播音设备重新安装好,当晚9时,他们最先将唐山解放的消息通过广播告诉百姓。
12月12日下午接到“敌人已经溃逃”的消息后,他所在的队伍立即出发,从丰润王官营一带连夜步行向唐山市区进发。自己跟随队伍进城时,城市的上空还不时传来稀稀落落的枪声,临街的住家和商户关门闭户,偶尔有年轻的小伙计探头探脑看看外面。
到达唐山后,王新民与负责接管公安局的其他30多位同志首先来到了位于小山附近的原伪警察局,这里被仓皇溃逃的伪警察败坏得凌乱不堪,无法进驻开展工作。同志们只好把安详胡同原商务会长家的房子作为临时的办公地点,迅速投入工作。
解放初期,公安工作是琐碎而繁忙的,他们忙着张贴唐山军管会的布告,向人民群众宣传政策,维护社会秩序,限令顽、伪、党、团、特分子登记、自首、交出枪支弹药等等。
和平解放的唐山,百姓的生产生活很快恢复了正常,可在表面的平静下却暗流汹涌,一些隐藏的伪特分子不断制造事端。王新民向我们讲述了一桩他参与侦破的“忠义救国军”案。1949年底至1950年春,在唐山市路南区由唐山铁路工厂北门经解放路、新城街、胜利路、小山直到胜利桥,连续出现落款为“忠义救国军”的反革命传单,严重扰乱民心。经几次现场勘查发现,敌人散发传单的路线基本都是以唐山铁路工厂北门为起点,于是,警方将侦查重点放在了该厂。专案组经过研究,派出一名在唐山没有其他社会关系的侦查员以人事秘书的身份进入该厂,以“灰色”面孔出现,主动接触那些政治上落后、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职员、工人,广交朋友,从中发现线索。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并没有发现“忠义救国军”的可疑人员,不过侦查员身份隐藏很成功,结交了不同层次的朋友。此时,该侦查员受命新的任务必须离开,专案组决定让他停留几天和厂里的同事朋友告个别,把戏圆满唱完,也为即将重新派入的侦查员做好铺垫。就在他即将离开工厂的前一天,一位平时表现很一般的职员王连英主动邀请他去家里喝酒,说要为他饯行。侦查员获得专案组领导同意后按时赴约。酒过三巡,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王连英主动亲近:“我早就看出了你的真实身份,我在这边单枪匹马做了许多工作,你可得向组织反映啊!”原来,王连英把我们的侦查员当成了“自己人”,还拿出了许多反动传单底稿和油印件邀功。侦查员将计就计,稳住王连英,巧妙脱身并及时向组织汇报。当晚,公安民警将王连英抓获,并从他家搜出了刻印反动传单的工具等。原来王连英只是只身与人民为敌,所谓“忠义救国军”只是虚张声势。后来经审判,王连英被处决,沸沸扬扬的“忠义救国军”案尘埃落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