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天津小伙儿美国当警察 戚继光后裔不忘海河情

来源:城市快报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7-04-02 07:56:10 浏览次数: 【字体:
报影:2006年12月25日《世界日报》纽约社区新闻第二版
戚其伟与在美国的亲朋好友
戚其伟与同事们

  戚其伟的爷爷戚道宽20岁时,背井离乡,丢下妻儿,独自一人从山东威海戚家庄来到天津经商,解放前一直在一个美国的公司里担任中方经理职务。1948年,戚其伟的父亲戚务杰和戚其伟的二叔从老家来到天津投奔父亲,但不幸的是戚道宽1950年患上了脑瘤,并做了开颅手术,从此一直赋闲在家。现年90岁的戚道宽老人,已经丧失了语言能力,住在天津的小儿子家里。

  戚务杰长大后在天津娶妻生子,从此定居下来。起初,戚务杰在天津三建公司做宣传工作,1992年,他提前退休,而后又先后进入了天津市民委旗下的万力家广告公司和天津市物价局旗下的爱特广告公司做经理,但由于当时窘困的家境,让戚务杰感到自己在国内根本无法改变现状,于是他想到国外去挣钱。1995年,他在美国的一个朋友的帮助下,独自一人离开天津,来到了大洋彼岸——陌生的美国,在朋友开的一个生产餐具的工厂里打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打拼,戚务杰获得了美国的“绿卡”,随后,1997年,他的妻子李桂芬和小儿子戚其伟也跟随来到了美国,二人也随之获得美国“绿卡”,并定居于美国纽约皇后区至今。

  今年66岁的戚其伟的父亲戚务杰,尽管多次搬家,但至今保存着一个小本,上面记载着从他爷爷至以后20代的一本家谱,上面清晰地记载着20代的辈分名。戚务杰也对此烂熟于心:志、道、务、其、本,居、曲、羽、正、传,敬、身、思、可、贵,立、德、方、为、贤。据戚务杰说,这是他父亲戚道宽以前从自家家谱中摘抄下来的,并非家谱原本,而从戚继光之后的完整家谱,除了父亲见证过,他们兄弟并没有看见过。只是听父亲戚道宽说,父亲是戚继光的第17代直系孙,那么以此类推,自己就是戚继光的第18代孙,而儿子戚其伟自然就是戚继光的第19代孙。最近传出一个可喜的消息,完整的戚家家谱已在中国台湾找到,但目前,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各方面的证实。

  戚务杰告诉记者,前国足主教练戚务生也是自己的本族兄弟,但不是戚继光的直系后裔,他们都是山东威海戚家庄人。父亲戚道宽年轻时很喜欢足球,还曾在山东威海军港组织球队和日本人比赛。当时,戚务生也在其中,但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出名。去美国之前,戚务杰曾去北京戚务生的家中拜访过,也照过照片,但在辗转搬家中,照片和联系方式都遗失了。戚务生在天津泰达执教时,戚务杰曾趁回国探亲之际,亲自前往塘沽拜访,但因为戚务生工作原因,未能相见,至今也没有联系上。此外,戚务杰还向记者透露,原赫赫有名的中巴体协协会会长戚濂彪也是他的本族兄弟,戚濂彪原名戚务阳,和自己属同辈人。

  10年前,当他还是一名懵懂少年的时候,他告别了生他养他的天津,随家人远赴美国;当时只有18岁的他,在这个华人被视为“三等公民”的国度里暗下决心:一定要给中国人争口气,凡事一定要比美国人做得棒,不仅仅因为自己是中国人,更因为自己是中国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第19代后裔。他叫戚其伟,现在美国当警察,他不善言谈,但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离别故土时的誓言……

  2006年12月25日也许不止是戚其伟及其家人应该记住的日子,也应该是和戚其伟一样同饮海河水长大的天津儿女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这个漂洋海外、远离故土和亲人的天津小伙儿,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告别了“华人打工仔”的身份,穿上了纽约市警察制服,进入了所谓的美国主流社会。当地的华人无不为其感到荣光和自豪。他们觉得在美国这样一个存在着强烈的种族歧视的国家里,华人同胞能进入到其执法部门,让他们一下子有了“主心骨”。据戚其伟本人说,每当他穿着警察制服上街巡逻时,有华人看见他,他们都会主动过来和他握手、谈话,因为他们觉得他给中国人争了光。每当这时,戚其伟心中也荣升出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觉得更应该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于同自己一样在异国他乡的同胞。

争取进入美国的政府部门

  ——记者连线远在美国的天津小伙儿戚其伟

  北京时间——昨日上午10时30分(即美国的夜间10时许)记者拨通了戚其伟家中的电话,不巧的是戚其伟今天上夜班,此时的他刚刚穿好制服,正要出门巡逻。得知是来自家乡天津的电话,一向不善表达的戚其伟竟脱口而出:“我好想天津呀,我好想回家!”是呀,在美国10年了,戚其伟只回过两次家,本来说好要回天津过年的,但因为刚刚当上警察,工作很忙,回乡之旅化为了泡影。戚其伟告诉记者,虽然他经过很艰苦的努力才当上了美国警察,但他并不觉得美国警察有什么特别之处,更没觉得当个美国警察就十分光荣,只不过现在的这个结果印证了自己当初所有的努力而已。虽然现在这个已是美国警察的天津小伙儿不善言谈,但在和他的短暂谈话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了他倔强的内心深处无法掩藏的强烈的中国情结,他在脚踏实地地用自己的每一点努力去证明给全世界的人看:中国人并不比谁差!采访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即使我入了美国国籍,我根底还是中国人,我忘不了自己是喝海河水长大的。”

  戚其伟住在美国纽约的皇后区(2001年,他父亲戚务杰用他们一家三口在美国打工积攒下的全部积蓄6万5千美金买下的一套约70平方米的房子),但他所服务的曼哈坦哈林区的32分局却在离家约40公里外的曼哈顿,当上警察后,戚其伟用当海军时积攒下来的4万美金,给自己配了一辆车,每天他都要经过40多公里的高速去警局上班。现在,刚刚当上警察的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上街巡逻,由于是新人,依据当地警局的规定,他们上街巡逻主要是步行,并不给配车,但估计到今年7月份,再有新人进入警局以后,戚其伟就可以开车上街巡逻了。戚其伟所在警局负责管辖的区域,由于居住的多为黑人,社会治安并不是很好,因此要处理的事情就更加繁杂。刚当上警察的戚其伟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四五点钟才能回家。戚其伟告诉记者,两天前,他们就抓了一名罪犯,是一名美国黑人,他趁一名华人在送外卖的途中,对其实施抢劫,结果附近群众报警,他们及时赶到,将其一举抓获,目前,此案尚在审理中。

  和谈工作相比,戚其伟还是更愿意谈自己现在的生活,谈他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他告诉记者,自己能有今天,根本离不开父母数十年来的含辛茹苦,二老为了他可以说是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现在,在纽约皇后区的家中,父母特意将其中一间近20平方米的卧室留给他住,老两口只住较小的一间,单就他那装了满满警察制服的大衣橱就占了大半个卧室,而他的那些书本和资料也堆得床上、地上到处都是,父母是爱干净的人,但都知道他的东西重要,即使过来打扫房间,也从来不会乱动他的东西。

  戚其伟说,其实10年前,他来美国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全家人就住在父亲租住的一套大约4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每个月还要缴纳大约800美金的高额房租。当时,父亲的工作很忙,每天要做十几个小时。1997年4月,他和妈妈第一次从天津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时,因为工作缘故和语言的限制,父亲没有到机场接机,而是事先将他所租房子的钥匙和几枚硬币连同美国的地址寄给了他们母子,他们下飞机后,是自己打车来到美国这陌生的家里的,父亲晚上下班后,才算一家人团聚。“起初,看到那间租住的房子时,我真的很惊讶,没想到美国也会有这么简陋的房子,我便脱口而出:‘我们就住这样的房子呀?’父亲当时脸色很难看,那就是当初租的房子,房租很贵,但已经算不错的了,因为在当地的很多华人根本支付不起,只能住100多美金的地下室。”

  来美国后的第二天,戚其伟和妈妈李桂芬就背着父亲戚务杰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们也要打工挣钱,自己养活自己。经过一番电话找工作后,戚其伟在新泽西州找到了一份餐馆服务生的工作,而当时年近50岁的李桂芬则在“法拉圣”(Flushing的音译,据说是天津人扎堆的地方)找到了一份家政工作。随后,他们在到美国后的第三天,就各自离开租住的房子,打工去了,只给戚务杰留下了一封数百字的信,戚务杰至今仍保存着。据戚务杰后来说,他看到信时哭了,哭得很伤心,他觉得独自一人在美国奋斗了一年,终于盼来了亲人,但为了生计,没两天就又分离了,他觉得作为一家之主,不能给儿子和妻子幸福很内疚。“我打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回家了,妈妈也回来了,一家人又团聚了,我把三天的工资给了父亲,父亲当时很高兴,觉得我长大了;但妈妈却哭了,她说我瘦了。后来才知道,妈妈做得更辛苦!”

  戚其伟稍做沉默,继续说,妈妈当时在法拉圣的一个华人家庭里做家政,一周做六天,周日才能回家,因为那家也并不是很富裕,妈妈只能住人家的地下室,地下室很昏暗,只有一盏小灯,整宿整宿都无法入睡。星期天回家时,我偷偷地听见妈妈和爸爸说,她受不了了,她要回天津,她想我姐姐,但我爸鼓励她再坚持一下,就这样,妈妈又做了一个月,当她拿回1000多美金的薪水时,爸爸告诉她,她这一个月挣了8000多人民币,妈妈惊呆了,她想到了我,想到了我的前途,因此她决定要坚持下去。

  从电话中,记者能深深地感觉到戚其伟的内向性格,谈到个人的感情生活,他更显得支支吾吾。他说,他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女朋友,以前谈过几个,既有当地的美国女孩儿,也有和他一样的中国同胞,但父亲好像都不大喜欢。他看不惯美国女孩儿太开放,而追他的很多中国女孩子,父亲认为她们更多的是看重他美国公民的身份。父亲还是希望他找一个能谈得来的天津女孩儿做媳妇,各方面交流起来都很方便。在交女朋友方面,他会认真地考虑父亲的意见。

  谈到将来的打算,戚其伟显得很慎重,他说自己的父母和当地的很多华人朋友都觉得他在美国当上了警察,无疑给中国人争了光,他们都希望他能够再接再厉,争取进入美国的政府部门,获得一个能够平等地为生活在美国的华人说话的机会,为同胞们争取更多的权益。戚其伟说,以前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加上父母年龄都大了,海军服役期满后,他主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而选择了考警校,但他现在觉得自己在语言和专业法律知识上学得还不够,现在,他已经开始利用空余时间攻读法律的本科学业,目前,已经修够了一半的学分。

戚其伟的父亲(右一)

  父亲眼中的儿子: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

  因为工作的缘故,戚其伟和记者之间的谈话并不长。随后的两个半小时里,是戚其伟的父亲戚务杰给记者讲述了儿子在美国10年来从一名餐馆的服务员成长成一名人们眼中羡慕的警察的点点滴滴。

  2001年被美国海军录取

  戚其伟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第19代孙,祖籍山东威海。1997年4月,为了能和父母团聚,他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天津,远赴美国纽约。起初,他为了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和贴补家用,一边打工,一边攻读英语。2000年年底,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并磨砺自己的人生,戚其伟决定报名入伍。在通过体能、英文、数学等测验后,这个身高182厘米的帅小伙儿,于转年1月被美国海军录取。

  “魔鬼训练”吃饭、洗澡按分计时

  入伍后,戚其伟和其他新兵一起到海军培训中心进行了6个月的封闭式集训。集训内容有游泳、跑步、射击等数十项科目的极限训练,最后都要逐项考核,全部达标,因而被美国军人称为“魔鬼训练”。在这6个月的训练中,戚其伟平均每天只睡3个小时,吃饭5分钟完成,洗澡3分钟完事。最初时,他经常是饭还没吃两口,就集合了,肥皂还没打完水龙头就关上了,整天都处于脏兮兮、睡眠不足和饥饿的状态,甚至有的时候,为了亲自体验化解毒气的办法,在毒气室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然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戚其伟以自己超出战友三五倍的努力,通过了所有的考核。在集训毕业典礼上,父母见到又黑又瘦的儿子正式被戴上海军帽的那一刻,都忍不住哭了出来。

  海军生活每天超负荷运转

  正式成为一名海军后,戚其伟来到位于美国东海岸的海军驱逐舰DD978号上服役。这是一艘总共承载400余人的驱逐舰,戚其伟由于成绩优异,上级让其负责舰艇上所有的物资供应和金融管理。2001年的“9·11”事件后,戚其伟随船远航南美执行海上安全防恐军事行动。在6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去往巴哈马、古巴、多米尼加、巴拿马等将近20个国家,航行2000多海里。在哥伦比亚海域,“DD978”还意外追踪到一条贩毒船只。最终将逃跑的“毒船”击沉。大家一同将毒贩丢入海中的毒品打捞上来,发现足有几吨重……2004年1月,戚其伟又被调派到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服役,仍然负责全舰的金融、物资管理工作。华盛顿号是美国十几艘航母中设备最先进的,全舰有6000多名官兵和几百架飞机,然而中国人却只有他一个。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戚其伟每天都要超负荷工作,但“绝对不能给中国人丢脸”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很多美国人受不了艰苦而选择了离开,戚其伟一直坚持到了最后,而且工作十分出色。

  警察上任没几天连抓俩毒贩

  2005年2月,多次立功并获得4枚奖章和十几张奖状的戚其伟从海军退役。但他很快报名申请加入纽约市警察学校。再次通过一系列严格考核后,已经加入美国国籍的戚其伟在去年7月10日顺利成为纽约市警局新招募的1500多名警界生力军中的一员,并且接受了密集训练课程。2006年12月25日,脱下美国海军制服的27岁的戚其伟又穿上了纽约市警察制服,成为了一名警察。据戚务杰说,儿子很少和他们谈工作上的事情,主要是警察工作太危险,他怕父母为他担心。前不久,一天大半夜,儿子跑回家中拿东西,再三追问下,他才告诉父亲他们刚刚抓到了两名毒贩,其中一名毒贩还打伤了一名警察,他们要连夜写材料向上级汇报。

戚其伟的母亲

  母亲眼中的儿子:是家族永远的骄傲

  记者连线美国戚其伟的时候,得知戚其伟的母亲正好在天津探亲。于是,便与她取得了联系,昨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了河东区第博雅园18号楼——戚其伟在天津的家。戚其伟的母亲李桂芬女士先带领记者参观了儿子的书房。书房不大,但里面摆放着戚其伟当海军时的很多照片,以及他所喜欢的两种不同款的数码相机。在各种物品整齐排列的书房中,3张贴在墙上的便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便签上分别写着:“宽容”“改变”“命运”。李桂芬女士告诉记者,那是儿子的“座右铭”,去美国之前,他就把它们贴在了墙上。

  从小学习成绩很一般

  说起儿子戚其伟,母亲李桂芬的脸上明显透露着骄傲和自豪。李桂芬告诉记者,儿子戚其伟出生在河东区大桥道附近的家中,从小就是一个十分内向的老实孩子,并没有太多爱好,只是曾经爱好过画画。在大桥道小学和大桥道中学的十多年学生生涯中,戚其伟的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也很一般。大约在1997年,戚其伟的父亲戚务杰在美国纽约州的一个生产餐具的工厂打工,并成功拿到了绿卡,随后戚其伟也在没有念完高中的情况下,跟随母亲到了美国。因为戚其伟的英语功底并不好,所以他到了美国后,语言成了他学习和生活的最大障碍。到达美国后没多久,有一天戚其伟兴奋地告诉母亲,他找到了一份在餐馆打工的工作,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语言,母亲了解情况后,担心地对他说:“你这份工作是在外州,每天都要坐火车去,你人生地不熟的,多危险啊,我不同意你去。”但是凭借着戚其伟的耐心劝说,最后母亲还是同意他去新泽西州一个中国老板所开的餐馆打工,从起初的干杂活,到后来可以端盘子给客人服务,戚其伟的语言几乎是靠着随身携带的一本小字典练成的。就这样在餐馆工作了两年后,戚其伟又回到了纽约州,半天在餐馆打工,半天则去语言学校学习语言。

  参加海军前儿子一直很怕水

  在一次戚其伟和他父亲去图书馆借书的路上,偶然碰到了一群军人在路边招兵,可能是看到戚其伟小伙子挺精神,一名军人就拦住了他们爷儿俩,用英语问戚其伟是否愿意参军,戚其伟当时没有答应,只是给对方留下了电话,说回去考虑考虑。在随后的这段时间里,军部找过戚其伟几次,邀请他去军队的办公室聊聊天,就这样,戚其伟在与父亲商议后,决定去参军。可在选择兵种时,从小就怕水的他竟然选择了到海军服役。因为在美国的军队中,正式参军以前,都要经过长达6个月的学习,考核通过后,才可以进入军队服役。第一次考核时,戚其伟的分数并不高,教官询问他是否要再学习一段时间,不服输的戚其伟当即答应下来,果然在第二次考核时,戚其伟的成绩顺利达到了要求。

  考警察时儿子几乎“发了疯”

  从海军退役后,戚其伟面临着他人生中的另一次重大选择,找个什么样的工作成了他的难题。当时正好赶上警察局招人,戚其伟与父亲商议后决定投考警察。由于警察的考试与军队不同,如果一次考取失败,就意味着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在考警察学校的那段时间,戚其伟把家里的门、窗户、墙上都贴满了考警察所需要的英语词汇。母亲李桂芬回到家中,都被吓了一跳,在看到墙角处码放着成摞的复习资料时,深知自己孩子学习能力的她暗暗担心,真害怕如果孩子考不上警察,精神都会崩溃了。但戚其伟却安慰着母亲,“妈,没事,你放心吧,我肯定能考上。”此时母亲才意识到,原先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儿子已经成长为一个要强、坚决不服输的男子汉了。训练结束后,戚其伟的考核成绩竟然达到了优良水平,大大出乎母亲的预料。

美国当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