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花别样红 美女警队给郑州带来的是执法者的美丽
“三尺岗台,一树红花”———岁末年初,绿城郑州一位普通市民为该市唯一一支女警队写下这样一副对联。
这支队伍的全称是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九大队,担负着维护省、市领导机关门前治安、交通秩序以及市内几条主干道、严管街道路安全畅通的职责。当初她们出现时,眼前一亮的人们除了好奇、敬佩、关爱外,还有更多的疑虑和担心:她们能胜任艰巨而繁重的工作吗?会不会打退堂鼓?事实证明,女警们经受住了考验,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日常和特殊情况下的指挥交通、维护秩序、保障安全的任务。
河南省直机关干部黄某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四年半了,这支平均年龄26岁的美女警队给这座省会城市带来的是迷人的甜梦,留下的是异样的清香。”
绿城警花别样红
[2004年1月22日(农历大年初一)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慰问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九大队民警。]
“省政府到了!”刹车一踩,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回头叫记者,然后将车窗摇下一半,“啧啧,你看人家这小姑娘,动作像做艺术体操!”
他指的是刘洋,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九大队一名普通的女警。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听记者转述完司机的评价,这个年轻的女孩子暖暖地笑了,带着一丝羞涩:“没有呀,我们队友都挺棒的,我是最普通的一个。”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位“艺术体操运动员”,一下班就要直奔家门口的郑州市中医院———长时间站岗累成的腰肌劳损、腰椎变形已经折磨她很久了。
“我们的女孩子呀……”一说到这里,她们的大队长郭锦艳总留下一大段省略号。
美丽执法者:背后是汗水
“谁说女子不如男!”和刘洋同学、又同一天入警的张宇菲,这样形容最初的豪气。制服一穿,三尺岗台一站,那个“美”、那个“酷”,简直没得说。和她们两人一样,这些花季女警们刚上班时,终日罩在“警花”、“风景线”的光环里,快活得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的消退,我的情绪就开始有点低落了。”至今谈起中间的思想波动,张宇菲还有几分不好意思。工作是那么的枯燥单调,整天比划着一遍又一遍的交通手势,重复着一个又一个转体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衬衣越洗越白,皮肤越晒越黑,皮鞋底越磨越薄,脚底板的茧子却越磨越厚。“慢慢地我有点迷茫。我不禁暗地里问自己:如此付出到底值不值?”
迷茫只是暂时的。在一个奋进的团队里,想要落后都难。她很快调整了心态,“民警的全称是人民警察,人生的意义来自于点滴的平凡。”此后,她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苦练基本功,力求每一个站姿、每一个手势都规范标准;对工作更是一丝不苟,严肃认真,苦活、累活抢着干,赢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和敬重,成了全队的“标杆”。
这是一支2002年5月建立的青春洋溢的队伍,69人中有57名女警,占73%,平均年龄26岁。作为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唯一保留固定岗执勤模式的执勤大队,她们所辖的十几个岗位,大都分布在这座人口密集、客流量大的新兴城市的繁华路段和要害部位,不仅疏通交通的任务重,还必须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每天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保持标准站姿站上6~8个小时,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身水,夏天一身汗,冬天则是一身冰盔雪甲。时间一长,冻伤、晒脱皮、过敏、流鼻血、眼底出血、腰肌劳损等疾病,就接踵而至,任谁都会摊上几样。还有来自外界和家人的误解,也使得有的女警时不时委屈得直掉眼泪。
作为女同志,还有一道无法回避的生理障碍,需要她们以极大的耐力和毅力去克服。“站岗脚脖缠毛巾”,就是她们针对自己的生理特点,想出的一个不是办法的对付办法:赤日炎炎,热浪袭人,汗水浸透衣衫,尤其是裤子黏着腿,既不好受,也不雅观。她们就在上岗前把吸汗的毛巾,扎在腿脖处吸汗,虽然不能完全抵事,但也还能起到一些作用。艰苦的工作磨炼着她们的意志,也检测着她们的人生价值。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适应到适应,女警们以为人民群众站好岗、执好勤的执著,让青春和生命在三尺岗台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华。
2005年3月,二中队指导员祝芳左脚趾病理性肿瘤病变,需及时做手术。但为了工作,她从月初一直拖到了月底,实在无法正常工作了,才到医院做了一个激光理疗。手术后,医生建议她卧床休息一个星期,可是她始终放不下工作,多次要求爱人在上班的时候,把她带到岗上。她说:“即使站不成岗,在岗上待着,心里也会踏实些。”新入警的郭爱玲在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召开前患了声带小结,嗓子哑得说不出话,家人已为她联系好了医院做手术,但她想,在这节骨眼上,人手更加紧张,自己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岗位,就谢绝了医生和家人的好心劝阻,毅然坚守到大会闭幕。
汗水凝结出团队的合力。寒暑交替,冬往春来。这些年,九大队的班子换了两茬,人员也有变动。每一次,调出的同志无不泪眼婆娑。“明天要走了,让我今天再带一次班(站一回岗)吧,真舍不得!”这句话,似乎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临别赠言”。
执法者美丽:人民记心间
镜头一:2006年8月的一天,大雨突袭郑州,早上7时30分正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东区路段一片汪洋……就在这时,九大队的电台里清晰地传来了接二连三的报到声:“市局岗到位”、“省委岗到位”、“公安厅岗到位”……十几个岗位的女警无一例外地准时到位,大队长郭锦艳的脸上不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镜头二:郑州市金水路,省委门前路面积水过膝,车辆在艰难行进,女警察董静静不顾浑身湿透,全神贯注地指挥着……突然,一辆从三层桥上下来的面包车被积水包围,熄火了。宋洋赶忙用电台呼叫其他民警过来帮忙,当大家一齐把车子推到路边后,再瞧瞧自己,不仅皮鞋全灌满了水,衣服还被蹭上黄一块黑一块的污渍。司机很是过意不去,连声感谢。但女警们腼腆地笑笑,又回到岗台上,挥动双臂,指挥南来北往的车。
镜头三:数九寒天,滴水成冰。一大早,女警孙莉站在岗台上,冻得脸色发青。一位50多岁的环卫工人看她实在冷得厉害,就说:“你搓搓手,跺跺脚吧,或许好些。我单位发有抹脸的防冻膏,我给你拿……”说着,就掀起衣襟朝外掏。孙莉摇摇手,婉言谢绝了。老大爷既心疼又佩服,说:“这姑娘,真要强!”
镜头四:“抢劫啦,抓住他!”正在执勤的女警张卫娜寻声望去,只见两个男青年从等红灯的汽车里抢包,并打了女司机后逃跑。“这还了得,大白天抢劫!”她赶紧追过去。两个男青年分头逃跑。张卫娜毫不犹豫地带领协管员继续追赶,跟在后面的女司机也边追边喊:“抓小偷啦!”两个男青年见他们紧追不舍,又折回来由西向东奔逃。在一位骑摩托车赶来的男民警帮助下,两名歹徒一个也没能漏网。
这是一组美丽的群像。郭锦艳感慨地说:“如果说我们这些少女执法者是美丽的,那么美丽的原因,是她们将人民群众记在心间。”
记住了大家,小家可就照顾不了那么多了。张丹管理的路段要进行路面翻修,信号灯不能正常使用,人的指挥就越发显得重要。不巧,她的女儿持续高烧,需住院治疗。她把孩子扔给丈夫,坚守岗位。女儿病愈后,撅着小嘴埋怨她:“妈妈不爱我、不管我、不要我啦!”李楠是一名“老警”,腰肌劳损很严重,但她从不因此而敷衍工作,至今仍战斗在一线,每一次转体,每一个手势都规范到位,做得有板有眼。她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尽职尽责。”
交通文明,重在教育。为此,九大队民警们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大力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她们深入郑州市聋哑儿康复中心,向那里的教师学习哑语,用玩具、拼图教小朋友识别交通标志;到幼儿园、中小学校上交通安全教育课,并在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时,派出专人护送他们穿越马路,铺就绿色通道;到市保安押运公司给保安员上交通法律、法规课,共同打造平安郑州;对全市轮滑爱好者进行集中整治教育,提醒他们在守法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场地……老百姓说:“这是把好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国际少林武术节、海外客家恳亲大会、人文始祖黄帝祭拜大典、六省市中部崛起论坛……改革开放的冲击波为郑州带来了八面来风,涉外经贸、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每一次,都少不了女警这道城市风景线,她们把这当做一次次的演练、一次次的检阅。岗台不是T形台,但这是一个有着更多观众的更大舞台,秀出的是更多的青春与靓丽、更多的光荣与梦想!
警花不败:公正是“秘籍”
“我们的女警是美丽的,但绝不仅仅是花瓶。警花不败的‘秘籍’是执法公正!”杜辉,一中队中队长,“红花”当中为数不多的“绿叶”,从筹备之初就见证了这些女孩子的成长。
可以为杜辉的话佐证的事例很多。一次,史亚莉接到队友呼叫,示意酒后驾车打手机的本田车司机靠边停车时,该司机猛打方向盘将她撞倒在地夺路而逃。“此人酒后违法驾驶又撞了警察,逃跑时肯定会慌不择路,如果不能及时拦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史亚莉顾不得从地上爬起,赶忙用电台向前方岗位报告该车特征。由于报告及时准确,队友们成功拦下该车,这时,她才发觉脚被车轮轧得已经无法站起,胳膊也擦烂了一大块。当那位违法司机接受处理后找史亚莉道歉时,她却大度地甩甩头:“你的行为于人于己都危害极大,出了事故追悔莫及。假如你能吸取教训,我受点小伤也值得。”
还有,在郑州市中原路青少年宫前执勤的王媛媛,看到一男青年驾驶一辆小轿车闯红灯时,便走上前去拦下该车,敬礼后告知其违法。男青年态度蛮横,拒不承认自己闯红灯时。王媛媛再一次立正、敬礼,告知其交通违法事由。但男青年不为所动,仍然百般狡辩。当王媛媛拿出证据,并连续敬了第10个礼之后,男青年才羞愧地勾下了头,口服心服地接受了处罚。
文明执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对每一个上岗民警最基本的要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对交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正的执法行为不仅靠民警自觉,还要严格的制度来约束。为带出一支过硬的新型女子交警队,大队长郭锦艳、副大队长孙建军、宋斌等白天带岗执勤,夜晚灯下做计划、定措施,组织学习评比,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心里清楚,女子交警队是省会的一张“名片”,女交警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郑州市、河南省公安民警的整体形象。因此,他们提出“形象重于生命”、“细微之处见精神”,从执勤、执法、仪表、服务、廉政、敬业六个方面抓起,广泛开展全员练兵活动,鼓励大家学习英语会话和普通话,先后选送10多名民警到中国人民大学深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解放军官兵拿着西瓜来慰问,不知名的群众送来茶水、遮阳帽,幼儿园的孩子送上了自己动手制作的慰问卡片……“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青年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纷至沓来……刚刚过去的2006年,该大队的群众满意度从91%提高到96.5%,实现了“有责零投诉”目标。
让我们用一位浙江司机寄来的明信片上的语言结束这次采访吧:“在烈日和暴雨下……飒爽的英姿、笑容如花,无论春夏秋冬……美丽的警花绽放在繁华喧闹的街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